首页 -> 2006年第7期

积累是作文的基础

作者:王晓静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学生作文语言艰涩、内容空泛、言之无物。很多学生也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平时对生活观察得很细致,看的书也不少,可到作文时总觉得脑中空荡荡,没有材料可写。究其原因,学生阅读面狭窄,积累素材太少,触发不了创作灵感,产生不了写作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抓好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和小练笔积累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观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极为重要,人们接受外来信息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实现,观察获取的信息最直接、最丰富、最具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帮助学生透过一点点的生活浪花,窥及市井百态,了解人生大舞台,明白生活的底蕴。
  所谓博闻强记,就是要把观察所得随时装入大脑仓库以免遗失。但人的记忆力有弱有强,而要装的东西又太多,那就用笔记在本子里。要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记他们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这些材料可能比较零碎,不能构成一篇作文,但它直接来自生活,新鲜,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以积少成多。
  在要求学生个人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进行相互间的定时交流,相互补充、修正,提高观察认知的正确度和准确度,相互借鉴,不断丰富。
  
  二、广泛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启写作思路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有效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量到质的渐变,需要语言的广泛积累。语言积累是构筑作文的砖石,在作文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触发了写作灵感,但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勉强表达出来了,但表达得不确切,思路紊乱言不成文,究其根本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词汇贫乏,没有建筑的原材料。这样,思路的大门即使打开也不会长久。那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1、广开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源泉。
  首先要立足根本,充分发挥语文课本和读本的工具功能。课本是文字精华的积淀,读本是对课本的必要补充,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积极发挥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剪报、互联网等阵地的作用,给学生打开扇扇窗户,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2、做好摘抄,加强阅读的直接效应。
  在语言积累过程中,灵活机动的做好摘抄非常重要。它不仅对学生思想成长有益,而且对积累素材也十分必要,摘录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自己觉得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都可以摘录下来。同时,应要求学生过一段时间就要把摘抄分类整理一次,要经常翻阅,有的句子可以反复吟咏,甚至背熟。如果写成卡片形式,效果会更好。
  
  三、随时练笔,循序渐进。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只是为作文打下了基础,要提高作文能力,还要靠练。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即围绕某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不拘一格的写作训练。长期系统地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旦需要,信手拈来,从而分解了作文的难度。小练笔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之有物,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增强作文的信心。
  总之,重视积累指导,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成功的基础。抓好积累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拾取现实生活素材的砖石;广泛阅读,采撷书面语言中的珠玑;帮助学生在思维的加工下砌出坚实的墙,构筑成功理想的作文之厦。
  
  王晓静,河北衡水市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