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优化
作者:杨 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就语文而言,强化基础知识记忆;强化课堂互动学习;强化对文本解读的方法指导与运用是优化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三条途径。
一、强化基础知识记忆
哲学上说,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理性认识的前提与基础。语文从学习到运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占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信息,才能形成系统的语文思维结构。但现实情况则是,学生面对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感到无可适从,不知道什么是应该掌握的?怎样去记忆?对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了哪些是有效知识,采用何种记忆方法。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的筛选,教师的点拨是关键环节,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提出的“NM法”,即一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记忆方式,实质上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精”,举一反三,精确的知识来源于课本,学生书本上的课文知识就是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的示例,比如文言文教学中,就应强化各种实词、虚词的积累,文言文固定句式的记忆,那么对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础知识的落实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礼记》有云:“博学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落实,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知识储备量的检验,都必须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加以落实。对学生落实情况的及时检查和总结则是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记忆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记忆的基础知识加以归纳,提纲挈领,梳理思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而掌握语文的学习规律。随着知识积累的逐步增加,学生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之后,自然会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一些困惑则会迎刃而解。
二、强化课堂互动学习
人们在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的同时,却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互动性与发展性。多数语文教育者往往采用的是一种凝固的、老化的教学模式,而身处多元化信息世界中的学生必然会倍感语文学习的枯燥。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有序性与随机性,因而语文思维必然有其多样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把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统一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综合运用。上述语文教学性质的体现就要求语文教育者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抓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抓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点。转变学生的被动角色,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个课文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课文知识的探究者。
如何促使学生转换角色,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语文思维模式?就教师来讲,应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第一,创造条件,体味意境、引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课堂上需要的不是听众式的学生,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氛围,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敢思、勤思、乐思。第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教师对每册课本、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要作好知识归纳,形成系统知识。第三,“学贵有疑”,精心设疑,启迪思考,揭示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使学生在知识的比较鉴别中,培养学生的探求思维,引导学生大胆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从多角度多层次钻研课本知识,引发开来,激发求异,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当今各门学科教学中的热点,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探究活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融入到学习过程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强化对文本解读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简单的讲,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分析文章与写文章这两个过程。分析文章,就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适当的对学生灌输文本解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快速的理解文章大意,提取有效知识点,进而在考试中运用从书本上学到的方法,更好的抓住试卷问题的落脚点。高中课本每一单元前都有对本单元所学文章类别的概述,教师在进入课文正式讲授之前,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了解所学文章的写作特点。比如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诗歌情感的鉴赏脉络对诗歌进行解构,则会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会使用诗歌鉴赏的方法,那么在鉴赏其他诗词作品时就不会茫然无措了;小说的教学,则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即人物、情节、环境),分解小说原文,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构成方式。对文本的解读,实质上就是要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写作要领。
当前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各种文体的基本要求,一味追求“我手写我心”,导致学生作文走进“主题不明”、“逻辑混乱”的误区。写文章,就是对文章分析解读的逆过程,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文章分析方法之后,掌握了对各类文章的鉴赏要领,便会运用到实际,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贯穿到自己的写作中。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提倡学生先摹仿课本上类似文章的写法,弄清每种文体的结构与其基本行文思路,再尝试写作上的创新。学生写作上语言的文采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而学生对各类文体的结构、层次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则是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应实现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语文学习思维的培养,就教学来看,简单的说,应分为三步走——基础知识积累、文本解读与文章写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将这三步逐一落实,不仅要在知识积累上把好关,更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把握和运用语文学习规律,更好的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与文化载体功能。
杨剑,湖北恩施州来凤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