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语文课的插图教学艺术

作者:尚 玲




  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有趣的插图,在新编教材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课文配有插图,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恰当地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体会和分析这些插图,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训练,特别是教学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插图,训练观察。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时,我凭借插图,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我在教《蔬菜》一文时,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先出示五幅图,让学生逐一观察图上画的什么。说说图上的菜叫什么名字,你吃过没有,你吃它的哪部分,教师告诉他这一部分叫什么。五幅图画观察完以后,教师用图画来小结,告诉学生,萝卜、莴苣、白菜、黄花菜、扁豆都是蔬菜。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插图,理解内容。
  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语言文字上的某些障碍,可以利用插图的直观性来帮助理解。如:《小壁虎借尾巴》有这么两句话:“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了尾巴逃走了。”其中“挣断”一词和第二句话小壁虎可以断尾保护自己的特点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通过观察,蛇嘴里咬着一节尾巴,这节尾巴就是小壁虎,再看小壁虎的尾巴已经断了。从而理解“挣断”的意思,理解壁虎可以断尾保全自己的特点。再如《祖国多么广大》,学生对海南岛、长江两岸、大兴安岭都非常陌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就知道在同一时间,我国南方的海南岛、中部的长江两岸和北方的大兴安岭气候不一样,自然环境差异大,从而理解我国幅员辽阔,至此全文也理解了。
  三、利用插图,领悟主题。
  课文插图一般与课文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利用好插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与掌握。如第二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坝居住的时候,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吃水的困难。解放后,乡亲们立碑纪念挖井人毛主席,表达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根据这个主题,课文设计了两幅图,一幅展现了毛主席从新挖的井里打了两桶水挑在肩上。战士和乡亲们高兴地看着毛主席,流露出感激之情;另一幅画是一口井,井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画,学生就理解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之所在。
  四、利用插图,展开想象。
  插图虽富于直观性,但毕竟是静止的,因而往往又留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余地。教学时,根据这一特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教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当小灰兔看见小白兔给老山羊送白菜,小灰兔问小白兔的菜是哪儿来的,小白兔答: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到此全文结束。这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启发学生看图思考: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以后,会怎样想?怎样做?这些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小灰兔有了白菜吃就不干活了,是因为它不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个道理。再如《司马光》、《两只小狮子》等课文的插图,都能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它们对培养学生想象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时不应忽视。
  五、利用插图,练习表达。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它为发展学生语言,训练表达技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1)看图复述。如教第二册《小猫钓鱼》就可以引导学生先一幅一幅的按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每幅图画的意思,然后把五幅图的意思串联起来复述课文大意。学生凭借插图,复述起来有条不紊,并且生动,既达到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训练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2)据图练写。《离群的小鸡》配有四幅插图,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段话再写下来。这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培养了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课文插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读写水平。因此,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训练重点,重视插图的教学,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尚玲,女,湖北保康县城关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