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爱情作品教学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作者:王汉英
1.要因势利导,把握好度。
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鉴赏爱情文学作品当然也在此范围之列,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把握好度,还要考虑到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等。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来引导学生。如学习《陌上桑》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感受罗敷的形象美,有一位老师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问“文中哪些诗句是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的?哪些是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的?”学生发言积极,谁知一个学生冒出一句:“这些人真好色!”其它同学哄笑起来,对这种突发情况老师该怎么处理呢?这位老师是这样因势引导学生的。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好”字,然后问学生这个字有几个读音,学生回答说有“hǎo与hào”,老师问如用“好hǎo”来形容罗敷可用哪些词,学生争相回答有“好看、好美、好漂亮”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多个层面进一步引导,正因为罗敷好看、好美,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才爱欣赏她,这种欣赏是不带任何邪念的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位老师机智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了这首诗文,是值得肯定的。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
2.要巧妙引导,深入探究。
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努力探究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伦理学、社会学来欣赏文学作品,同时又不能把课文中涉及的社会背景、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等简单直白地告知学生,而是要有策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即“努力探究”,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教师问:如何评价刘兰芝的殉情?学生一般的回答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如果教师进一步追问:刘兰芝本身也存在封建礼教思想吗?问题就深入了。学生会在深入思索中找到答案:首先殉情本身是一种消极反抗;其次,刘焦的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的,而殉情正表现刘兰芝“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当然,刘兰芝的殉情毕竟吹响了向封建礼教进军的号角,这一点首先应当肯定。
3.要质疑调查,自主合作。
任何教育的过程,核心都是思想或情感内化的过程。一切外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积淀为内部的思想和素质。这就是教育的内在性原则。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审美主体情感的自然参与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第四册小说戏曲单元时,不妨布置一个研究课题:“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为何震撼人心?有什么共同之处?”“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当学生调查这些问题时,当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爱情悲剧时这样思考:是什么样的政治势力容不得美好?是哪些人专门在和“美好的东西”作对?互相爱慕、真心相爱又犯着谁了,碍着谁了?“真爱”何罪之有?难道我们最基本的“爱”的权利也要被剥夺掉吗?无“爱”的生活、冷酷隔膜甚至背信弃义的社会有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我认为当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当他们受到这些心灵的撞击和艺术的感染的时候,他们所收获的胜过一千遍一万遍的道德式的说教。
当然对爱情题材的课文要注意的很多,总的前提是既让学生受到爱的感悟,又要让学生得到纯洁的美的享受。
王汉英,湖北黄石中等专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