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对联知识摭谈
作者:朱厚文
自对联出现以来,它就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并与书法、建筑、民俗相结合而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将对联书之宅门厅堂,使居室生辉,也可以悬之亭台榭阁,使山水增色;可以是立身处世的格言,也可以做讽古喻今的利器;可以作为口传相对的吟答,也可以挥笔成联以书赠征对;可以是文人骚客的益智游乐,也可以是普通百姓的文艺活动。特别是到了春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春联更使节日的气氛平添几分热闹、喜庆与祥和。
尽管如此,但对对联的了解在青年学生中却知之甚少,好在这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对联知识在高考试卷中的出现,更是受人称道。为了让年轻人能较全面地了解对联,我想就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资料)的积累与了解,谈一些对联的基本知识。
一、何谓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楹帖,俗称“对子”;口头对联又称应对,是以对偶形式组成的联语,它以“副”为单位,每副对联由上联(又称出句、对公或对头)和下联(又称对句、对母或对尾)组成。写法上要求做到字数相同、句法相似、平仄协调、对仗工整。但为了不以辞害意,对平仄的要求较松的情况也是可以的。有的对联还有横联,又称“横披、横额”等。
二、对联的起源
对联到底源于何时,学术界比较通行与权威的看法认为最初的对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虽然它的渊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古代诗文的“对句”,但古诗文中有重字和平仄不协调现象,还不能称为对联。到唐代格律诗兴起,有严格的对偶、对仗、平仄讲究,为对联的形式奠定了基石,但还没有出现独立意义的对联,只有“桃符”的出现才有了对联。那么“桃符”又是什么呢?这还与一段古代神话有关。
据《山海经》记载,在度阴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鬼门,凡鬼都由此出入,门口有名叫神荼、郁垒两位神仙把守,凡遇到为非作歹的恶鬼时就用苇索捆去喂虎。因此,人们为了避鬼驱邪,逐渐流行在除夕之夜把两位神仙的像画在桃符板上,悬挂门旁,名为“题桃符”。所以古籍中有“春联者,即桃符也”的记载,桃符也就成了春联的最初形式。而对联的正式形成则始于后蜀。即在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于除夕命学士辛寅逊撰词题桃符,因嫌其不工,就自己动笔写了一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传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而对联的发展则在宋代,文学大家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就是当时春联盛行的写照。是桃符的习俗衍生了对联。但对联的鼎盛时期还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由于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极度重视,使对联的创作与宣传迅猛发展,并由贴春联发展到在楼台亭阁悬挂的楹联及悼念死者的挽联等。所以,明清以来,还涌现出不少擅长撰联的行家,出版有对联创作与研究的专集,不断开展有对联的征集与竞赛等活动。
三、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联之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除历史悠久,时政的需要,习俗使然等原因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对联自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艺术魅力。其基本特征有四:
l.字数相等,互不重复。
一副对联一般没有字数限制,长的可达几百字,短的则短到一二个字。但不论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而又应尽量做到用字不重复,特别是上下联中处于同一位置的字更不能相同,这种相同在对联上叫“合掌”,“合掌”是对联的忌讳,这是对联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2.句型相应,结构相似。
对联中句子的结构及句型,应要求上下联完全相似,即使是一副长联,也应要求上下联左右或上下相对。如:
新春快乐
盛世文明
从结构看,上下联均为主谓结构。
从句式看,上下联均为二二句式,即两字停顿一下。
3.平仄相对,协调和谐。
对联如诗,十分讲究平仄协调。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以平声为平,以上去入为仄。现代汉语没有入声了,平仄区分以阴平阳平为平,以上、去为仄。现代对联一般以现代汉语的声调来划分。对联讲究平仄的要求是:第一,对句平仄要相对,即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应平对仄,仄对平;第二,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协调和谐,这也是对联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对联也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要求严格遵循对联的平仄要求,宽式则只要求句型相同,平仄大体相对即可,以不害意为主。
4.对仗工整,内容相关。
在字字相对,结构相似,平仄协调的基础上,还要求词性对仗工整。即要求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并要求内容相关,表意明确,形成整体。如:
据传有人给鲁迅先生出了一个“独角兽”的上联,鲁迅先生对了一个“比目鱼”的下联,人们拍案叫绝。其“绝”在何处呢?请看:“比”对“独”,不是数词的数词;“目”对“角”既是名词又是量词,如此妙对,当然称绝。
但也有内容毫不相关的特殊情况,被称为“无情对”。相传为清末名臣张之洞所创。相传张之洞有次在一个叫陶然亭的地方请客,席间张以“陶然亭”为上联征对,一客曰,若要无情,除非阁下大名为对方妙。意思是以“张之洞”对“陶然亭”,满座灿然,交口称妙。这类对联多为游戏、斗巧时所用。因特殊的情趣,也被人们接受为对联了。
四、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一般从应用范围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来划分。
从应用范围上可分为春联、装饰联、交际联、专用联四种。
春联是专用于庆祝春节的对联,装饰联是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或装饰楼阁名胜,或装饰书斋卧室,或装饰名画宝砚,用途十分广泛。交际联是用于人们交往的对联,亲去赠别,朋来接风,试才斗智,以文会友,都可用联,专用联是专为某一事项而写的对联。与春联有时限上的不同,一般时间较短,如寿联、喜联、挽联等。
从写作方法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这主要是说在一联之中上下联内容上的结构关系。
正对是上下联内容相近或相关的对联。它的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互为补充,为并列结构关系。如: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此联上下联的内容相似,两联一个意思,为描写佳节来临春满人间的欢乐气氛。
反对是上下联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联。它的上下联分别从新旧、好坏、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来写,为转折结构关系。如《红岩》中革命志士庆祝1949年元旦时写的一副对联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此联上下内容相反,在对比中表达了身陷囹圄的革命者盼望解放的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类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艺术效果好。
串对又称流水对,是上下联的意思为顺承连串的对联,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其结构关系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如宁波名医范文甫所撰的一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此联为假设关系,其语意相连,意脉相接,仿佛一气呵成,充分表达了一个大医的风范。
五、对联的修辞
在创作对联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更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传诵遐迩,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有的修辞手法。
1.比喻,也叫打比方,是用这一事物或情状来比喻另一事物或情状,使人产生联想,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