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故事与作文

作者:陈新艳 宗彩虹




  如果我们让作文成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凸现他们在作文方面的才华,进而发展成为特长,学生一定会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以故事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的作文修为,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
  
  中国有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作家青少年时代就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普希金很早就读过狄德罗和卢梭的原著以及古希腊诗人荷马和普卢塔克的许多法文译本,奥斯特洛夫斯基像普希金一样喜欢普卢塔克的作品。这些厚厚的积累,为他们捕捉到了缪斯的翅膀,铺就了他们的作家之路。同样,听的读的故事多了,学生心里有了一叠叠厚实的精神“底片”,一经触发,灵感就会如连珠炮似的不断发射出来。
  首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等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悲惨世界》、《茶花女》、《战争与和平》、《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其次,鼓励在班级组建图书一角,由学生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让学生在课间借阅或带回家阅读。另外每周设立一节阅读课,用以广泛阅读,师生交流读书感受和心得。教师向学生介绍精读,细读,跳读,粗读,美读,赏读等行之有效的阅读法。在阅读之余,要求学生每周做两次读书笔记,一月编一次故事小报,作为语文家庭作业。
  
  2
  
  故事是所有孩子的最爱——扣人心弦的悬念,错综复杂的情节,纵横捭阖的个性,充满幻想的空间,睿智哲辩的思维……故事无疑是培养创造力的源泉,故事所包含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等元素正是记叙文也就是写作的基本元素,是孩子作文的原始积淀和不尽源泉,正如陶行知所说:“如山间明月,如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接触的故事多了,就可以逐渐引导孩子编故事了。最好利用的就是课堂课本,如刘绍棠《蒲柳人家》,人物众多,可让学生根据喜好,用自己的话再现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加入人物神态和动作的重新设计,我称之为“人物再现”法,并与原著比较。还可以进行“内容补白”,《蒲柳人家》结尾留有空白,文中人物“何满子”的最终命运没有交代。这意犹未尽之处,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开发,让学生续写故事。
  其次,采用“时空挪移,旧题新赋”法:对“范进”、“孔乙己”、“闰土”等小说人物,引导学生把他们放置到当今社会,再把学生自己移位到文中人物所处时代背景,想象各自的生活命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来编写故事。
  此外,可以以学生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家人、老师为主人公来改写故事。如黄蓓佳《心声》中主人公李京京的遭遇和心声,也许是许多孩子共同的心声,或者我们的孩子也有相仿的心声,那么不妨以自己为主人公来仿写一个故事吧,这是孩子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认识世界。
  
  3
  
  鼓励孩子以姓名来源、外貌、语言等为人物建立档案,有能力的还可以用画笔为人物勾勒,或是制作成册……孩子写的故事,印证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是将来生活中熠熠生辉的回忆,也为学生轻松作文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下笔有言后,作文就能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即使写作其他文体,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也就有了写作的快乐。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阅读不仅益于写作,而且对人终生有益,一个人的学识水平,举止谈吐,为人处世甚至某种气质、思维方式形成,都与阅读熏染离不开。一个个故事,像一阵阵清风,吹开了懵懂的心灵。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喜欢与故事相伴,他们爱和故事同行!
  
  陈新艳、宗彩虹,教师,现居江苏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