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万志贵




  真正的作文震撼人心,唤醒曾经久违而又无可捉摸的情愫;催生依稀闪烁难觅踪影的意念。深深的、普遍的、原始的、潜意识的文化冲动慢慢滋生直至升腾。
  对于作文,要从纷繁的第一手材料中寻找到理性的东西。教学的持久功能体现在思维的革命,思维的彻底醒悟后变成一种行动上的自觉与审美情愫的默默提升。一日难见其效,一旦生效作文能力将溶化为人血液的一部分。但这须旷日持久多角度多侧面的引导后形成思维上有效益的定势。下面是我的作文教学法。
  一、张扬个性,以风格育风格。
  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毕淑敏的深沉;叶倾城的悠思;路遥的朴实;三毛的浪漫;余秋雨的睿智……这就是风格。她浸透着作者生命的色素才有了与众不同和感人至深的力量。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当学生走进阅览的殿堂时我便把这样的观念植根于他们的心田,慢慢地品读,慢慢地扩散,慢慢地成为读书养性的一部分。在朦朦胧胧知道了欣赏之后,方在欣赏中迁移。每读完一篇文章后,我总让学生写点什么。表达一种意愿与主题则不统一,只要从中可看出一点佳作的影子即可。例教完《乡愁)》一文后,学生仿写道:
  一
  乡愁是故乡的一泓清泉
  走遍天涯
  情也牵牵,意也牵牵。
  二
  乡愁是故乡的一棵老树
  历经沧桑
  风也仆仆,雨也仆仆。
  三
  乡愁是故乡的一首诗篇
  百般解读
  横也经典,竖也经典。
  四
  乡愁是故乡的一坛老酒
  反复品尝
  醉也悠悠,醒也悠悠。
  后我点评到:得乡愁之神韵,有独创之个性。
  给学生一个机制,让思维解放出来。找到与个性的最佳结合点。作文就成了一种情感的渲泄场所。于此,在给予佳作风格形成自己表达之风格,作文必能独抒性灵,人人捧读之争读之。
  二、非为作文而为文,随笔点染皆成春。
  教作文,最忌讲授章法与技巧,好文章都有大技巧,但是皆为自然为之。作文教学中,三言两语,一首小诗,一个词汇皆为作文真品。
  教罢朱自清《春》后,点评到:①好文章引人入胜,优美的形式与句式将精深的思想牢牢植根于人头脑中,此之谓大艺术。②生命非升腾即为淡泊,此两种只取一种即为非常人一生也自清殊是。
  教学生欣赏完《送路六侍御入朝》诗后(附诗)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后我点评到:
  曲尽雕栏情意丰,万古情愫总相同。
  俄倾别离音讯断,常读常咽泪迷朦。
  学生观后,颇有心得,每积累诗后,有了感想,也酷爱以诗点评。虽稚嫩,但谁敢断言几十年后他们中出不了诗人。
  作文,关键是给予学生一种刺激、一种冲撞、一种暗示,一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心灵顿悟。而造成此效果,非理论非文章非技巧非公式化非千百次训练刻意而为所成,非得以一种全方位的作文观与真实下水去营造一种氛围,给尘封已久而向往倾诉而欲说还难言的学生心灵予以一种整体的精美的点染,如此,也惟有如此,有性灵有创意的作文才会横空出世,遍地开花。
  
  万志贵,陕西镇巴县碾子初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