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8期

祥林嫂一生中的几次钱数

作者:周斌芝 张耀丽




  惯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大多从祥林嫂肖像的变化或者她周围的人物对她的态度来审视祥林嫂的一生悲苦的命运,文中出现的几次钱数往往被人忽略。《祝福》中出现的几次钱数实在耐人寻味:每月工资五百文——付给婆婆一千七百五十文——卖进深山八十千——剩余十多千——捐门槛十二千。在这一串蹊跷的数字中我们能看出些什么呢?
  我们从《祝福》中出现的这几次钱数可以看出本篇文章的结构脉络和线索,从而把握住祥林嫂一生的命运。文中出现的这几次关键的钱数正好是祥林嫂的命运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写照,几次钱数正好构成了本文的行文线索。第一次提到钱数是祥林嫂刚来到四叔家做工,是祥林嫂故事的起端;然后婆婆以家中事务忙,人手不够为由,就不问青红皂白把祥林嫂抢了回去,祥林嫂的婆婆强占了祥林嫂的全部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祥林嫂的第二个命运的转折点就是婆婆又把她卖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次令人震惊的钱数——八十千,这是祥林嫂的婆婆的“杰作”,不但为儿子娶到了媳妇,而且走后还剩余了十多千,正像卫老婆子说的“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祥林嫂被卖给贺家坳后,本想可以过上安心的日子,但是又遭不测,丈夫因伤寒去世,惟一的精神寄托儿子阿毛竟被狼吃掉,这个时候祥林嫂的精神几近崩溃,因大伯来收屋,又赶她,所以又来到四叔家,在这里又提到最后一次钱数——十二千,这是用来捐门槛的,是为自己赎罪的,这是她来四叔家劳动的全部工钱,虽然把全部资产都投了进去,但是还是没有免于死难,因为这是无济于事的。最后一次钱数的出现成为祥林嫂命运的终端,和以前几次的钱数相比是致命的一次,祥林嫂本想拿出仅存的全部家当换回自己的精神的安慰,但是换来的是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前几次钱都不是祥林嫂自己主动拿出的,这次是她自己发自内心的,本想换回几丝快意和心灵的安慰,但结果却陷入了彻底的绝望。这几次钱数正好是祥林嫂命运的行程,构成了祥林嫂一生的悲剧:五百文(来到四叔家)——一千七百五十文(离开四叔家,被婆婆抢回去)——八十千(被卖给了贺家坳)——十二千(又来到四叔家,捐门槛赎罪,但最终未免一死)。
  本文提到的这几次钱数反映了族权、夫权和神权三条绳索对祥林嫂的束缚。第一次祥林嫂来到四叔家挣的钱一文不少的全让她的婆婆抢走,毫无疑问,这些钱不幸落入虎口。这正是代表族权的婆婆的“特权”,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言人名正言顺地霸占了祥林嫂的劳动成果。我们再看第二次提到的钱数给了谁?本来是卖祥林嫂获得的钱本应该给祥林嫂的,但是作何用了呢?一是给婆家弟弟娶亲了,剩下十多千竟也让婆婆占为己有,祥林嫂就这样毫无挣扎,毫无反抗地嫁到了贺家坳。这更进一步体现了族权的代表者婆婆的无礼行径,将守寡的祥林嫂当牲口出卖,充分暴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也使祥林嫂身心受到了打击。最后一次钱数落入了哪里?被祥林嫂捐了门槛,钱给了土地庙。这是夫权和神权给她的最后的致命一击,当走投无路的她再次到鲁四爷家做佣工时,她已被封建礼教判定有罪:寡妇再嫁,伤风败俗;克夫克子,更是不祥之物。为赎罪名,祥林嫂用光她的工钱,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当做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使从肉体到精神都已受着双重奴役的祥林嫂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尽管柳妈这种并非恶意的恫吓带着封建迷信色彩,但愚昧麻木的祥林嫂却深信不疑。当她“捐门槛,赎了罪”后,坦然去拿祭器时,四婶的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无异是死刑判决。封建神权这最后的致命一击,无情地碾碎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除了死,她别无选择了!祥林嫂最终被封建制度这座大山压碎了。
  《祝福》中出现的几次钱数如祥林嫂人生路上的几个路标,印证着祥林嫂走过的印迹,但这些印迹是祥林嫂的血汗和泪水化成的,这些印迹也构成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它们无声地控诉着以族权、神权和夫权为核心的封建礼教的吃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