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8期
《山和海》赏析
作者:陈 旭
小院外/一棵古槐/做了日夕相对的/“敬亭山”
但却有海水/日日夜夜/在心头翻起/光涌波澜
无形的海啊/它没有边岸/无论清晨或黄昏/一样的深,一样的蓝
一样的海啊/一样的山/你有你的孤傲/我有我的深蓝
这首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诗人以寥寥数语,便构建了一个艺术舞台,将人们常见的山和海搬上了诗歌的艺术殿堂,让读者思索分析其中艺术情感和理智,以及隐藏在诗歌话语层面之外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情趣,是出淤泥而不染是亭亭玉立是鹤立鸡群,还是标新立异呢?
作为“九叶诗派”中的“一叶”,陈敬容的诗相对于其他“几叶”来说更具有一种理性的色彩。诗人习惯于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看待人生。在她的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智者的深邃和独到。
诗歌是一种内视点文学,它强调体验世界。《山和海》最耐人品味的地方在于意象的选择和情境的表现上,诗人构思新颖,不落俗套。避免了陈旧的老套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直接从意象入手,选取了几个极富意味的意象:翅膀、帆、古槐、海水等,意象并不繁复却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高飞没有翅膀,远航没有帆,以及那一棵古槐构成了一幅色彩单调的写意画。给人多少有点惆怅的感觉,但不能消沉,更不能绝望,因为“有海水,日日夜夜,在心头翻起汹涌的波澜”。那汹涌的波澜大概能激发斗志吧!至少不至于颓废吧!因此诗的第三节是情感的一个转折点。第四节和第五节则是诗的主旨之所在,无边的海是那样的宽广,又是那样的始终如一,忠贞不渝啊!诗的最后两句“你有你的孤傲,我有我的深蓝”则是诗眼之所在,点睛之笔。这其中的深意很是值得读者挖掘,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性,绝不能随波逐流。我想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是否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呢?没有独立的个性,何来自尊的人格?这或许是陈敬容一贯所遵从的做人准则吧!
《山和海》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语言上,全诗相当朴实,作者并没有错彩镂金,繁华铺陈,更没有那种“浓得化不开”的艳丽之气。“无形的海啊,它没有边岸,无论清晨或黄昏,一样的深,一样的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语言,纯朴自然,如同和风细雨般的娓娓述来,而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又岂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出来的?是否有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味道呢?真是有限的空间见到无限的风云。《山和海》在句法与章法的安排上也颇费心思。虽然每节分为四行大体整齐,但每行长短不齐,绝不对称,更没有整齐得像豆腐干那样的视觉效果。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一种松散、自由的流动关系,增加诗的意蕴的内在流畅性和弹性。本诗中比拟手法的运用是一大亮点,“一棵古槐,做成了日夕相对的‘敬亭山’”,“古槐”和“敬亭山”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两个物象,而诗人却把二者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并用了一个“做”字来联结,抓住了读者的心,让受众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如果“古槐”和“敬亭山”是两颗晶莹剔透的语言珍珠,那么这个动词“做”,则是穿串珍珠的金项链了。这其中的“敬亭山”又是化用典故,化古为今,巧妙地融合。真是神来之笔呀!从押韵技巧,韵脚的安排上讲,陈敬容也费了一番心思,全诗押得最多的“an”韵,其次是“ai”韵,但她并没有为押韵而押韵,而是有所取舍,没有流于庸俗,却是显得贴切自然,又富有韵律美。
《山和海》在语言、节奏和韵律、句法和章法上有许多成功之处,既有纵的继承,又有横的移植。诗中的山和海除了作为一种客观自然存在之外,还有丰富的内涵,读者加入了自己的阅历和见解之后,则山不只是山,海也不仅是海!
诗人是社会的良心,艺术不能脱离艺术的土壤,好的诗应不缺乏理性和真诚,我想这大概也是陈敬容的艺术上的操守吧!
陈旭,硕士研究生,现居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