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8期

《塞翁失马》指瑕

作者:毛铭新 刘开华




  《塞翁失马》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出自汉代淮南王刘安所撰的《淮南子》一书。文章以简约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的善术者形象,他既能看到“福祸同门,利害相邻”,又能看到“祸福相转而生”。文章虽然包含了道家的“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消极无为的思想,却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
  这样一篇佳文却有一点瑕疵——人称混乱。这体现在对父子二人的指代的混乱。文中关于父子二人有这样一些人称词语:
  近塞上之人 其父(曰)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其父(曰) 其子(好骑) 其父(曰)
  首先,我们务必弄清文中的这几个“其”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看,这几个“其”只能释为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
  这样,我们再来分析文中的人称。联系上下文,文首的善术者是老翁,“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指的应是老翁,此表明作者欲以老翁为人称基础来叙事,可是下文却有这样两个句子“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其父”这一人称代词又将人称基础更换成儿子,这样与上文的人称基础就不一致了。再看下文,“其子”一词又将人称基础更换成老翁。笔者用表一反映这种变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塞翁失马》一文人称基础无序变换,致使全文人称指代不明,文章脉络混乱。
  怎样修改呢?有两种修改方案:
  方案甲:以父亲为人称基础来叙事,涉及到这位老翁自己时可将“其父”省略,指代儿子时就用“其子”。见表二。
  方案乙:以儿子为人称基础,指代其父亲时用“其父”代,指代自己时可用“此人”代。见表三。
  毛铭新,刘开华,教师,现居湖北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