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人文道德教育例谈

作者:张治中




  《鸿门宴》是太史公笔下的名篇。学完本文之后,笔者拓展阅读渠道,从《史记·项羽本纪》中选取了《项羽志大才疏》、《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精彩片段印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对项羽评价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研究项羽的悲剧命运。学生们找到了项羽的自我评价,刘邦对项羽的两段评价文字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杜牧的《题过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经过扩展延伸,交流分析,学生对项羽的生命历程和性格有了感性认识,对项羽失败的原因已经基本明白。
  但笔者总觉得挖掘不深,意犹未尽。本文作为一篇经典文章,自有它的品位和深度,教学中还可进一步挖掘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聚集文中的淋漓水气,润泽学生的精神空间。除了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应该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于是笔者结合课后的一道开放性练习,让学生谈谈对刘邦、项羽的评价。同学反应热烈,讨论踊跃,各抒己见:
  “项羽的确很傻,但傻得可爱。他认为他和刘邦是两支反秦起义军的将领,杀死刘邦是不仁不义之举,况且在鸿门宴上,更显得卑鄙。”
  “项羽性格豪爽,胸无城府,面对樊哙擅闯军帐,不但不怪罪,还赐予彘肩卮酒,惺惺相惜,侠义肝胆。”
  “君子坦荡荡,项羽一生光明磊落,敢爱敢恨。项羽这种耿直性格一直绵延不绝,《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武松就有着这种性格,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在一次次烈火硝烟中和血雨腥风中,诚信显得那样苍白无力,无可奈何……宋襄公追求诚信,可在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战国,靠诚信他屡战屡败,在失利与孤独中无力回天,忧愤而死。从政治斗争角度来说,项羽必败无疑。但那种重情重义的人格受到人们的尊敬。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被人们称为‘悲剧英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人性发生异化,为了追求名利,尔虞我诈,不择手段,诚信成了吃亏的代名词。但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呼唤着诚信。”
  “在现代文明社会,诚信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诚信既是市场经济的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志,这是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无法立足。”
  “本杰明·鲁迪亚德曾经说过:‘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聪明人,但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做人成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活中常有一些人,追求物质利益不择手段。有的求荣卖友,寡廉鲜耻,出卖人格;有的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他们得到了令人瞩目的位置,拥有一般人无法企及的生活水平,由于他们的人格不值一提,他们只是‘享受快乐的猪’。”
  “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物欲的泛滥,要永远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思想的警觉,超越物质享受的迷惑,永葆思想的健康、人格的高尚。”
  “民族的品格必然依赖于多数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个人品格的道德品质也决定着民族的品格。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人格精神得到了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就会得到提高。”
  ……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课堂自由畅谈、相互对话、激烈争辩是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是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对项羽、刘邦的争鸣,学生的目光穿越时空,由历史到现实,由个人到民族,认识愈来愈清晰,思想愈来愈深刻。他们在碰撞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鸿门宴》文化内涵的挖掘,有助于学生形成诚信是金、情义是山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新一轮课程改革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理念,语文教学对学生而言,其实也是一种生命行为,不仅要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要滋养道德品格,夯实精神底子。“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余秋雨《山居笔记》)
  
  张治中,教师,现居江苏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