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作者:段敬奎




  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串讲法”,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这种教法,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极为不利。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教法,应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
  如何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文言文,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呢?我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一、让学生自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年古训,至今仍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文言文,“读”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务必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每教一篇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初读课文至少两遍,要求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字典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要求学生参照“阅读提示”边读边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诵读,读清字音,读准句读。这样,就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二、让学生自译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面对翻译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这一难关,要求学生务必突破这一难关。当然,在学生自译课文之前,老师可以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结合课本上的有关注释,再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试译课文(口头译文或书面译文均可)。
  
  三、让学生讨论、切磋
  
  学生在自读、自译课文后,必然还会有一些疑难问题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这就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切磋,鼓励学生自行释疑和相互释疑。教师组织学生二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不等进行讨论,是学生自主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或根据已学知识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在学生讨论、切磋之后,有的问题尚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应当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应重点点拨句子和内容。对学生在翻译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要给予点拨。
  
  四、让学生归纳、总结
  
  在学生阅读、思考并相互讨论、切磋的基础上,要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的自学引向一定的深度和高度。让学生归纳、总结哪些内容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某些现象作归纳整理。归纳词语(包括实词、虚词),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文言文中有不少意义变化大、用法较为复杂的常用词语,应当作为归纳的重点。归纳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归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常用的成语以缩小文言文和我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让学生自行设计练习题
  
  让学生在熟读成诵、译文“信、达、雅”,在对文章的内容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针对文中的重点、精华,精心设计一些题目,班内学生人人都要设计练习题,学生所设计的练习题可以相互交流。这样,学生对知识就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段敬奎,语文教研员,现居河南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