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走出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的误区

作者:刘 伶




  在未推行作文素质训练之前,学生的作文课几乎是让语文教师牵着鼻子走,一开始写作文,要么是教师先找篇范文在班上通读几遍,其目的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格式进行布局谋篇;要么是教师事先把作文的提纲拟定好,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写作,班上几十个学生的思维就被教师用一条无形的绳子套住,模式僵化,这种作文方式岂能写出百花争艳的作文来呢?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就大胆地打破了这种僵化格局,学生的作文思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学生的写作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作文素质训练的大力推广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有转变了观念,改变了指导方式。以前,学生写作文,教师总担心学生写不成、写不好,事前总是要给学生引引路,介绍写作方法和技能。可现在就恰恰相反,教师观念转变了,先让学生写,教师事后再去讲评指导,总结出各个学生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方法,把优秀的作文和写作技巧在班上宣扬、展示,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的作文大有新意和创意。
  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过去的作文,根本没有安排大量的阅读材料,学生无法有目的地去阅读,无法去积累词语,更谈不上去对生活进行观察,摘抄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可今天的作文素质训练,就改变了以前的做法,让学生先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再指导学生写。
  设计了作文小结和补救训练。这是作文素质训练的独特一面,是保证作文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文素质训练有以上几个方面的成功之处,但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容易产生误区,没有认真按中学作文学法训练研究与实验的几个环节去严格把好关,笔者认为应走出的误区有:
  
  一、评改之误区
  
  在实际工作当中,大部分教师对评改不重视,只注重了学生互评,放弃了教师的讲评,更是轻视了在学生作文时巡视课堂,忽视了对学生作文时基本情况的了解。学生一开始作文,语文教师就离开课堂,并且还振振有词地说:“作文素质训练,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写,教师可以不管。”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根本没先抽出3—4篇典型的作文进行讲评,学校检查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情况时,语文教师竟直言不讳地说,作文素质训练教师不用评改作文。难道要求教师真的不评改作文了吗?
  
  二、小结之误区
  
  学生作文互评之后,语文教师常常误认为完事了,对作文完卷后的小结工作忽视了。没有对有进步的学生,优秀的作文评语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一旦进入这种误区,学生的成就感被剥夺了,学生也就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兴趣也就消失了。因此要走出误区,把好小结这一关,让学生真正享受好作文的喜悦。
  
  三、补救之误区
  
  补救就是针对课堂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训练,一般在课外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个别辅导,检查督促。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语文教师淡化了这项工作,甚至还认为无关紧要,写作训练只遵从指导——积累——写作——评改,后面的补救就不必要了。可恰恰相反,作文的功夫在课外,重点在课外,注重了课外补救工作,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所在。课堂上写得好的作文,通过课外再加工,就有可能出精品,写得较差的,通过课外再补救,它有可能变成好文章。误区“迷”人,千万别越陷越深,赶快自拔。
  真正的作文素质训练,教师只是更换了扮演角色,工作重心方向转移,但是各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认真按照作文素质训练所设计的几个环节认真开展工作,并尽快走出误区,把成功的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推向新的高潮。
  
   刘伶,教师,现居贵州凤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