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6期

英语诗歌魅力解读

作者:张傲华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语言的艺术。它总是间接、深刻、生动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等,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感染力和永恒的文学价值,因此在文学中具有无限的魅力。与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修辞具有多样性,而且主题的呈现不乏犀利与精细的诗歌品质。本文将以英国著名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名诗《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为例,从英语诗歌的表现形式、修辞、主题等方面,对英语诗歌的神奇魅力进行细致地探讨解读。
  
  1、英语诗歌表现形式的魅力
  
  当我们谈到诗歌的形式时,很自然地会想到它音乐般动人的节奏(rhythm)和美妙迷人的韵律(rhyme)。毫无疑问,节奏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任何一种动态的东西,任何发展中的事物,都具有其独特而和谐的节奏,如四季的更替、心脏的跳动等。诗歌也具有这一特性。具体说来,英语诗歌的节奏是指其音节以重读和非重读的形式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正是由于这一点,它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音韵品质。诗歌的每一个节奏可以被称之为一个音步(foot) 。根据音节是否重读,常见的音步有四种,即:抑扬格, 扬抑格, 抑抑扬格和扬抑抑格。根据诗行中音步的个数,又可以分为单音步,双音步,三音步,四音步,五音步,六音步,七音步和八音步(。一般来说,一首诗所用的音步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并不是毫无变化。有时为了避免单调,可能偶尔会打破成规,稍稍变动一下,反而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我们就以华兹华斯的名诗《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例具体看看英语诗歌形式的魅力。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A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
  And very few to love:
  
   A violet by a mossy stone
  Half Hidden from the Eye!
  ——Fair as a star, when only one
  Is shining in the sky.
  
   She lived unknown, and few could know
  When Lucy ceased to be;
   But she is in her grave, and, oh,
  The difference to me!
  显而易见,此诗篇幅短小,由四节,12行组成。而且事实上,从句法的角度上来看,仅仅为6个句子,因为每节的第一和第三行是不完整的,它们分别和第二和第四行连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种现象在英语诗歌当中是非常普遍的,被称为跨行连续(enjambment),这并不影响诗歌本身的节奏。在诵读时,跨行结尾的停顿要比一个完整诗句行结尾的停顿略短一些,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由于这种诗行句子是不完整的,所以给读者制造一种悬念,激励读者一鼓作气将诗读下去。
  该诗属于抑扬格的形式,即每一个音步以弱读--重读的形式出现。然而,还是有一些例外,如:第6、8、12行的最后一个音步,第11行的第二个音步是由三个非重读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构成的抑抑抑扬格(anapaestic meter); 第7行的第一个音步以及第9行的第二个音步是由重读--弱读音节构成的扬抑格(trochaic meter)。不过,这种细微的变化丝毫没有破坏诗的形式美,相反,它赋予了诗一种迷人的音韵变化之美,所以听人朗诵这样的诗犹如在欣赏一曲美妙的音乐。
  此外,诗的部分诗行中还采用了停顿(caesura)。在本诗中,由于有标点(逗号),这种停顿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用来分割语法单位,而且也是语音停顿的一个标示。这种诗行中的停顿属于强化停顿(intensified pause),它使诗歌的节奏更加明显、轻快,并且最大限度地强调诗歌所要表达的意义。这一点在诗中11行表现得尤为突出。
  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该诗的韵脚是abab, cdcd, efef。在每一诗节当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尾韵(end rhyme)相同,第二行和第四行又是另外一个相同的尾韵。诗歌中的韵律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为了使其节奏更具音韵之美,二是诗人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诗人总是希望在一种相同的韵律结构下,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作为读者,在知道一首诗的韵脚后,也会潜意识地形成一种强烈的愿望:读过一行诗句后,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具有同样韵脚的下一行诗句。这是文学赏析的一个过程,同时读者也从中得到快感。
  
  2、英语诗歌修辞的魅力
  
  修辞是言语及写作表达的一门艺术,它能使语言富有感染力,吸引读者或听众,激发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因而可以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诗人的思想、理解诗歌的主旨。在诗歌中,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段有:明喻、暗喻、夸张、拟人等。
  同汉语一样,英语中的明喻、暗喻修辞,也是将甲事物比做乙事物。这两种修辞的差异就是看是否有比喻词,含有介词like, as 的句子是明喻,否则便是暗喻。在该诗第二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喻“Fair as a star”。这里诗人把紫罗兰比做清光闪闪的星点,这种清冷之美和楚楚动人的形象便自然地凸现于读者眼前。本节中还用到了另外一种修辞——拟人,“Half hidden from the eye”,很明显,此处字面上是指紫罗兰半藏着,表面上诗人所表达的意思是:紫罗兰生长在石头的背后,有一部分被遮掩了。可是,“藏”本是人的行为,并非植物自身,细心的读者读到这里,不禁会问,为什么半藏着呢?此时一幅由紫罗兰、石头和星点构成的完美图片便立刻浮现在我们脑际,它将激发我们去联想诗的第一节描写的少女,从而帮助我们对少女的形象及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象。
  本诗第三节最后两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将自己与少女对比--她人已死,而自己依然活着,因此留给读者极其强烈深刻的印象:面对死亡,活着的会有各种复杂的心态。那么,诗人想告诉读者的是哪一种呢?这是读者阅读此诗情不自禁会问及的另一个问题,它宛如一条若隐若现的细线牵引读者深入诗人心灵的殿堂、理解他的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
  除此之外,诗人还用到了重复的修辞手法--untrodden, hidden and unknown,这三个单词词形不同,但其内涵却是一样的,它们是语意的重复,所以突出强调了人们对少女的冷落。她的存在就好像是半藏在石头后的紫罗兰。每一位读者读到此都会为她凄惨的命运而伤感哽咽,凄然泪下,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
  
  3、英语诗歌主题的魅力
  
  诗歌的主题是诗人欲向读者传达的主要思想及诗人本身对生活的感悟。它是诗的核心,决定着诗的生命力。诗无主题,犹如人无灵魂。诗歌反映的主题能够传达诗人的思想及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从而去教育、警示、启发、引导读者。
  《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写于1800年, 是华兹华斯《露茜组诗》(Lucy Poems)的首篇。组诗大部分完成于他旅居德国的1799年前后,其中绝大部分是诗人写给一个居住在苏格兰山区的名叫露茜的乡村女孩。诗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诗人对女主人公的缕缕情丝。她是一个美丽而命运坎坷的姑娘,人生在世,无人问津,命陨黄泉,众人忘却。然而,对于诗人,露茜的形象是永远挥之不去,忘之亦难的事情。他将露茜的命运比做顽石后半隐半露的紫罗兰--活得艰辛、孤苦;而她的美,恰似那黑色天幕中独一无二的闪烁的星星--美丽而寂寞。至于她短暂的一生,在读过《露茜组诗》之后,我们会有更深的了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