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4期

诗歌教学要使点拨与朗读相结合

作者:魏秀英




  好的诗歌往往是情文并茂,意境深邃,洋溢顿挫,很适合学生诵读的。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更应注意诵读训练。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若能用心的吟读诗词,以声入情,以声求义,就能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但是要提高阅读效率并使学生对诗词有更精辟透彻的理解,还应该重视老师的点拨诱导。在老师的精心点拨下对学生进行分步朗读训练,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我是分四步对学生进行点拨诵读训练的:
  
  一、导入点拨,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想在开课伊始,就把学生的精力定位到教学中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应精心设计,采用一定的点拨方法和手段。比如可以简介时代背景和高度评价作者,激起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从而产生拜读的愿望;可用讲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动情感,也可放音乐来感染学生,总之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点拨、通读——感知大意
  
  诗——知、情、意、趣的完美结合。读诗必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这就需要老师设计能带动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人情感的点拨方式,通过朗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感知大意。我往往借助预习提示或从分析题目来整体点拨,带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例如,我教杜甫的《春夜喜雨》,问学生:“从题目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候的雨?(春天夜里的雨)是一场什么样的雨?(令人喜欢的好雨)好!现在同学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认真阅读这首诗,看作者怎样体现是一场春夜的雨,怎样突出是一场喜雨的?”通过学生阅读,很容易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了整体感知诗的内容的目的。
  
  三、诱导点拨、诵读——浮现画面
  
  众所周知,古诗佳作往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正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欲知情,必先观景。不善观景,何由入情?既然作诗主要是形象思维,那么学生读诗,自然就要学会将语言在头脑中还原成或再造出特定画面和人物形象的本来面目。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味作者抒发的情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这一教学环节,要靠老师的诱导点拨和学生的认真诵读相结合来完成。如我教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诵读中去欣赏溪边漫游,碧水荷花,沙滩鸥鹭等画面,还要想象作者陶醉美景的欢乐心情。
  
  四、重点点拨、品读——体味评说
  
  在朗读中,通过整体感知和观赏画面,已经对诗词内容有透彻的理解,但要使学生感悟诗歌的巧妙之处,理解诗的内涵,突出诗的重点,点破难点,还要在老师的重点点拨下,再三朗读,体味品评,才能达到欣赏诗词的最高境界。如教《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我是这样点拨的:“作者写雨、写柳色,除了写出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作用?‘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字,如果去掉或换成别的字好不好?”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经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确以景衬情的写法,并体味用词的巧妙,突出诗人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浓厚情谊。在理解的基础上,细细品读,在品味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诗词教学应在教师的点拨下,着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以情的感染、理的启迪、美的熏陶。
  
  魏秀英,河南民权县第一初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