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4期

朗读教学的意义与设计

作者:张作海




  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可以说它是语言能力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学生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如何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呢?
  朗读是培养语感极其重要的途径。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指导有方的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但是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被严重削弱歪曲了。语文教学走了一条“只讲不读”、“思而不读”、“析而不读”的畸形之路。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朗读的重要作用,给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和空间。但朗读教学决不是教师袖手旁观地让学生读起来。那样的朗读只会让学生很快生厌,而对优美的文章失去兴趣。真正的朗读教学,必须体现教师三个方面的思考:
  1、这次朗读的内容与目的;2、这次朗读的方法与形式;3、这次朗读中师与生的各自不同的活动。正由于有这样的理性思考,加上教师教学手法的灵活运用,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这样的朗读教学应该是灵动多姿的。下面以不同的设计为例:
  
  设计手法之一:逐层推进
  
  这种设计将精短的课文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以不同的教学要求来形成教学的细腻步骤并覆盖全文的朗读训练。
  例:《沁园春·长沙》的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体味。
  教学活动:同学们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得流畅响亮。这一遍要求学生朗读全文,人人出声,要读得沸沸扬扬。
  第二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这里重点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学读。
  第三遍:要求读得层次分明。这里从理解的角度训练朗读,老师不进行提示,请同学们读出段中层次。
  第四遍:要求读得有情有景。这里训练朗读第一段,老师示范,同学们演读。
  第五遍:要求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二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这里的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学生的情趣必定高昂。
  
  设计手法之二:小步轻迈
  
  这种设计将朗读技能训练的某项内容进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例:《再别康桥》第一个教学板块: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师:读诗,要感受诗的音乐美——首先是把节奏读好。
  (教师示范读第一段)
  指出:诗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的有规律的短暂停顿叫做节奏。
  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
  师:节奏读好之后,要注意读好诗中较大的停顿,如“轻轻的”、“轻轻的”。
  (教师范读第二段)
  女生齐读全诗。体味如何读好诗中的停顿。
  师: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
  (教师范读第三段)
  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诗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诗的韵脚读好。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
  请同学齐读第一段,感受诗的韵脚。
  教师就“体味诗的音乐美”简单小结。
  这个教学过程呈总分总式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读,学生学读,目标明确,小步轻迈,层次细腻,知识丰厚。
  
  设计手法之三:主持引领
  
  这种设计手法由教师担任“主持人”,用跳读的方式,拎出并组合全篇课文的关键内容,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朗读。
  例:《鹤群翔空》教学片断。
  师:咱们先把课文读起来。课文这样读:老师当主持人,把你们的朗读串起来。
  师:(当主持人串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点”,鹤群映入了“我”的眼帘。请大家开始读第三段,读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突出,你们看,“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句中,“一律”、“笔直”、“实在”这些词重音要读好,要以读好重音的方式把这幅很美的画面表现出来。
  生:(齐读第三段)
  师:继续往下看,可能是由于山太高了吧,鹤群在那里转弯了,改变了飞行的方向,这时候飞行的景观是多么壮丽呀!请读第8段、第9段。读这两段时要注意处理好停顿,你们看,“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后面一定要停一下。为什么?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说“壮丽”的。“壮丽”这个地方是一个中心句。
  生:(齐读第8段、第9段)
  师:但是,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只苍鹰“飕”地一下以极快的速度插到鹤群之中,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展开。下面读13—16段。注意要读出一定的速度,以表现战斗的激烈。
  生:(齐读第13—16段)
  师:鹰逃走了,留下了一只伤鹤,那么故事将如何发展呢?下面读第21—23三段。在这儿要读出情感,好像你就是那只大鹤,来救助那受伤的朋友。
  生:(齐读21—23段)
  师:刚才咱们读的是课文中最精美的部分!……
  这个朗读细节突出了课文最关键的段落,大致上显现出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构思手法,重点突出,指导细致,时间节省,形式别致。
  此外,还有多角反复、角色朗读、古诗吟读、品读悟读、配乐唱读、个性化朗读等种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手法,它们都能让朗读教学显得美好而生动,学生对朗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趣味盎然地沉浸到灵动多姿的朗读中。
  中学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学生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真切地体味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学生的文学素养稳步提升。
  
  张作海,教师,现居湖北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