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误读”与文学经典的教学

作者:夏红星




  1.1后现代的文艺批评认为,阅读的意义是由读者的视域和文本中暗含的视域二者“视域融合”而形成的,但由于文本意义本身的不确定性、历史时空的阻隔、以及读者各自不同的“前理解”,使得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总是在“误读”,即阅读行为始终是一个真理与谬误永远缠绕在一起的无休止的过程,永远不可能达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经典的阅读尤其如此,因为经典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误读”本身不是坏事,它是我们理解文学经典的一个必经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一次又一次接触经典时,我们常常感到先前的阅读忽略了文本中的意义,而这一次有了新的发现,这种常读常新的感觉就是“误读”带给我们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