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戏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古代棋戏。它在六博棋之后产生,是在六博棋的基础上脱胎而出的。古代文献中常常博塞并称,例如:《庄子·骈拇篇》有“博塞以游”之句。塞戏与六博棋在棋盘和棋子方面几乎完全一样,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有无掷采上。六博棋有箸,以投箸行棋。塞戏没有箸、琼等类似骰子的棋具,行棋时不掷采。由于不掷采行棋,塞戏摆脱了侥幸靠运气取胜的成分。
塞在古书里又写作簺,汉代也叫格五。格五在汉代很盛,西汉王朝还专门设有“棋待诏”的官,授予善走格五的棋手。《汉书·吾丘寿王传》说吾丘寿王以善走格五而被召为棋待诏,《后汉书·梁冀传》说梁冀善走格五。格五的着法类似六博,只是不用箸,只用枭散的棋子,所以它与塞名异而实同。
关于塞戏的棋局,在西汉古墓中曾出土过两种稍为不同的形制。第一种,湖北云梦西汉古墓中出土,棋局长38厘米,宽36厘米,厚两厘米。正面白地规矩纹,与六博棋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没有博箸。棋盘四周绘有红漆一道,背为素面,四个侧面用红漆绘有几何纹或植物纹图案。这可能是较早期的一种塞戏。第二种,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有彩绘木俑,棋盘为黑色彩底,棋局绘白色“规矩形”图案,与六博棋局图案略有不同。盘左一俑,由白黑两色绘画,穿着长袍,梳圆髻,盖须,右臂向前下方伸出,拇指、食指挟长方形的木棋子,正在举手行棋。盘右一俑与左俑形态大致相仿,右手放在膝上,左手举在胸前,正在凝视对方落子。
塞戏的棋子在汉代出土的棋局中见有龙虎两种形制。关于塞戏的形制和着法,汉代边韶的《塞赋》中有详细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