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塑 作者:顾森


第一节 陶塑和玉雕



  最能代表中国原始时期雕塑实物的应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塑。 (图1)它们是使用泥土这种软材料加工成形后,经火烧制而成。我国陶器的制作最迟也不会晚于距今一万年前,从发现的陶塑实物来看,如1977年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出土的陶猪,1978年河南密县莪〔e 俄〕沟出土的陶塑人头,均属裴李岗文化,时间也可追溯到8000年前。从8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遍布于中华大地的原始人创造了数不清的陶塑,正因为有这个极大的基数,才使这种易碎易毁的艺术品虽经几千年岁月的淘洗,至今仍有相当数量遗存下来。这些陶塑有的是独立的塑作,如陶鸟、陶猪、陶鱼;有的是某一器物的附饰,如人头盖瓶,浮雕蜥蜴罐;有的是与器物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模拟某一生物形态的既实用又美观的器物,如龟形器、猪形器等等。原始陶塑表现的内容,正如原始社会所有文化一样,遥远而神秘。如在青海、甘肃、陕西的渭河流域和汉水上游一带,先先后后出土了近10件人头盖瓶,有少女头、老人头,瓶的形状都作大腹、平底。这种人头盖瓶有三个方面令人深思:其一是它们的人头顶上普遍开有黄豆粒大小的小孔,什么容器开这样小的口呢?其二是有的瓶颈用泥条堆塑了缠绕的蛇身,与瓶盖的人头相连,这种人首蛇身的表现又有什么含义?其三是这种瓶在原始人看来十分珍贵,在这一广阔的地域中,新石器时代遗物多达四五万件,这种瓶才几件,而且有个别的瓶曾经断裂过,上有原始人当时就粘接的痕迹,原始先民为何如此珍惜它?对以上问题,最流行的回答是瓶内装的是亡故人的骨骸,瓶顶小口是留给灵魂出入的。这种回答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例如人首蛇身那个瓶,里面又装的什么骨骸?类似这种千古之谜的陶塑有的是。又如山东胶县三里河村出土的一个属大汶口文化的提梁壶就是一例。大汶口文化的陶塑,多动物造型,这个提梁壶也具有这种文化特色。整个器物模拟龟形,但在壶的仰流下所塑的头,似龟头也似蛇头,后面的长尾弯向前方与提梁合而为一,考古界定名为龟蛇合体玄武壶。根据何在?再如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出土的彩陶罐,罐体上浮雕一个奇怪的裸体人像。这个人像既有男性的双乳,同时又有女性丰满的双乳;生殖器既具有男性特点,又具有女性特点。这个男女合体的人像的寓意又何在?原始陶塑的人物造型,多鼻子饱满,双眼空陷,嘴巴微张,但由于眼睛的形状及位置的不同,鼻子长短的变化,嘴巴开启的大小,又使每件塑像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就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些陶塑人像的面部表情略显惊奇,眼神又多是凝视而迷惑不解的。或许,面对许许多多无法理解的大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现象,原始人只能作出这样的表情来。
 


  图1 兽形罐 陶 新石器时代 山东泰安出土

  除陶塑外,玉雕(琢、磨)是新石器时代雕塑的另一个大类。玉由原始人所发现,又为原始人所崇拜。在原始人看来,玉是石之美者,又有能通神,即具有连接神人两界的神秘力量,若用玉制成象征意义的器物,这种力量更会成倍增长。如琮,其形状外方内圆象征天地乾坤,中空的圆柱形象征通天之柱,外壁所刻图形是巫师通天的助手。用玉制成的琮,更加强了神巫之气。今天的田野考古证明,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如海城仙人洞遗址所出的绿色蛇纹石石器距今已有12000多年),而且也是大批量用玉的国家。中国原始社会的玉器,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从早期到晚期的不同文化层中,分布东起台湾,西到新疆、西藏;北起内蒙,南到广东的广大地区内。其中,西辽河流域、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是出土玉器密度最大、数量最丰的三个地区。而这三个地区又以西辽河流域、长江下游一北一南两地成就最蜚然。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玉器多动物造型,从这些动物造型中,可追溯到中华文化中一些崇尚物产生的原由。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原因是它是中国最早的立体龙形象。作为历史的见证,玉龙出现的年代,正是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时期,因此,龙在中国历史上,虽有雌雄之说,但主要形象,始终是代表阳性的神物。不过红山文化中的玉龙,远没有后世的龙那样张牙舞爪、神气活现,而基本上是一种爬虫的形态。其中一件名为猪首龙(辽宁建平县出土)犹如一个动物的胚胎蜷曲着身子。另一件黑色玉龙(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虽然在蜷曲的基本原型上身子已展开许多,仍还未出现脚和爪。这两件玉雕,已开始出现利牙(猪首龙)和角的雏形(黑玉龙)。 长江下游即今江浙一带,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开始,中经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陆续有玉器出土,而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多、品类繁、雕琢精美而被视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最突出代表。如果说红山文化的玉器,是以保留玉材天然色泽的动物形象造型(龙、龟、鸮〔xiao消〕、鱼等),表现活跃的生命力,那么良渚文化的玉器,则是以浮雕精美的几何形象造型(琮、璧、钺〔yue越〕、璜、冠状饰等),以内蕴的礼仪特性为其标志。但就玉器的丰富文化性而言,当然首推良渚文化玉器。其理由如下:

  (1)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国玉器的发展史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河姆渡文化中出现玉璜;崧泽文化中出现玉璜和玉璧;良渚文化中,玉璜、玉璧之外,又增加了玉琮。商周礼器的“六器”即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之中,河姆渡文化得其一(璜)、崧泽文化得其二(璜、璧)、良渚文化得其三(璜、璧、琮),其发展脉络一目了然。

  (2)良渚文化玉器是原始文化的丰富载体。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琮、璜、镯、钺和冠状饰上,有精美的纹饰,正是这些形象的“文”,向几千年后的今人,透露出一些当初的信息。例如玉琮上的纹饰,一些学者结合文献,认为具有原始巫术内涵。又如冠状饰,过去多称玉佩饰,后由于考古发掘中发现此类饰件放在死者头骨旁,且钻有束扎用的小孔,故推断为一种冠饰;冠状饰上雕刻的神人羽冠高耸,可以借此推断出原始社会里部族首领的冠饰的具体式样。此外在良渚玉器中,还有一些刻纹被今天有的学者认为是可识读的文字。

  (3)良渚文化玉器是原始社会玉雕的丰碑。 良渚文化玉器的浮雕、透雕精美,圆雕小动物形象生动。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外壁,多有神人兽面纹浮雕。这种浮雕是块面与线条的结合:主题纹饰以浮雕的形式凸起;在主题纹饰中以阴线刻出各种细部,在主题纹饰外的下一个平面,又布满阴线刻的卷云纹、弧线、短直线等。这种技法实际已是商周青铜器“三层花”的先声。商周以后,汉代画像石和汉以后的佛教雕刻中也广泛使用了这种线面结合的方法。以玉琮为代表的这种雕刻手段,作为中国雕塑的传统,有一个脉络清楚、承继有序的发展历程。

  包括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在内,各地原始社会遗址都出土许多玉装饰物件,关于这些物件的功用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基于原始人对玉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的认识,再考虑玉这种材料的宝贵和加工的不易,这些装饰品就不能按今天的眼光看成是纯粹爱美的装饰品。为什么戴?什么人来戴?就不能不联系玉能通神的这种力量。例如良渚文化玉器,并不就是以艺术创作为目的,原始人这样精心地制作肯定带有更为神秘的含义。从一些保存较好的墓葬看,玉璧置放于死者胸腹部,玉琮环置于死者周围,这里面就可能内含了玉能保尸、玉能使灵魂不灭的神秘功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