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塑 作者:顾森


第三节 娱乐性趣味性题材



  自得其乐是民间雕塑中的娱乐性趣味性作品创作的最初目的,因而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即使其中一部分转变为商品,仍未改变其初衷。这些作品主要是玩具和戏剧题材两大类。

  (1)玩具类

  民间雕塑关照的重点是孩子,民间雕塑也是孩子审美的启蒙读物。大量玩具的创作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民间雕塑中的这些玩具用各种材质制作,既可看、可玩,又可听(泥哨子、叫猴等)、可食(糖塑、面塑等),具有多种功能。在造型上,不管是一段戏文,或是一个宗教人物,或是一种民俗观念,都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孩子面前。如布老虎,不是挟风而行、长啸高岗的雄姿,而是柔软、浑圆、短粗的宜人形象。(图32)再如木玩具大刀,上写“青龙偃月刀”,大概有关云长的历史典故在内。但“偃月”二字也太文绉绉了,所以一些民间艺人索性将“偃月”写成“雁月”或“雁云”,这一改,就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既生动又明白易懂,非常适合孩子的理解力。至于“偃月”的古奥原意,孩子长大后,学了文化,自然会搞清楚的。有的泥塑玩具,乍看不起眼,一深究大有文章。例如今天河南淮阳等地有一种泥玩具“埙”〔xun 勋〕(泥唢子),状似大枣,平凡而土里土气。但把它与出土的原始社会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和商代的乐器陶埙,以及在历代艺术作品中和实物中看到的埙,作一个比较,除了在尺寸上的大与小、制作上的精与粗、发声功能上的复杂与简单的区别外,它们在造型(椭圆体、开孔)和功用(发声)上基本一样。原来这种平凡的泥玩具陶埙竟是一件活文物,几千年的岁月居然没有使它改变最初的形状。
 


  图32 布老虎布 现代 河南淮阳(郑州倪宝诚藏)

  民间美术是乡土的艺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一个人长大后可能极少甚至没有与民间雕塑接触的机会了,但一旦他看到了他儿时熟知的浓缩着乡音、乡情的民间雕塑品,强烈的怀乡心情便油然而生。这就是民间雕塑所真正具有的文化价值。

  (2)戏剧题材类

  中国戏剧大约成型在宋代。此后,戏剧不仅是上层社会喜庆时的一种娱乐活动,更是老百姓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最普通的娱乐活动。中国戏剧的内容,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之说。以这些历史故事为依托所表现或悲壮、或欢喜、或谐谑的人世间生活场景,是中国老百姓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课本。剧本虽由文人所写,但中国戏剧的主要观众是普通老百姓,主要演出者是下层人物乃至目不识丁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戏剧演出是一种民俗活动。 自然民间雕塑中少不了这类题材。

  民间雕塑中的戏剧题材主要集中在建筑雕塑里,如木雕、砖雕、石雕等,或塑于脊檐,或镌于廊柱,或雕于门窗,或置于墙垣等。此外一些家具也常常刻有戏剧故事。戏剧演出的几种形式如傀儡戏、地戏、傩〔nuo挪〕戏等,整个演出过程一直使用木雕偶人(傀儡戏)和木雕的面具(地戏和傩戏),在这里,民间匠人的雕塑则与戏剧融为一体。民间雕塑中的戏剧题材最常见的有表现爱情故事的如《断桥》、《女起解》,表现忠义的如《二进宫》、《打金枝》,表现英雄主义的如《长坂坡》,表现智慧的如《空城计》,表现超常力量如《八仙过海》……这些雕塑是老百姓熟知的故事,看这些雕塑可以使生动的戏剧场面再现眼前,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正如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民间雕塑所选取的题材一般都是乐观向上的。如前面所说,民间戏剧雕塑多刻于建筑和家具之上,即是说这些雕塑常常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因此这类雕塑就一般不是民间匠人自娱的艺术品。考虑客户的喜好,在雕造戏剧类题材时,纯粹的悲剧,民间艺术家是不选用的。如爱情故事,无论经过多少周折和磨难,最后总是以大团圆为结局。以《女起解》为例,故事讲明代名妓苏三(玉堂春),结识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誓偕白头。公子久居妓院,钱财耗尽被鸨母逐出;苏三被卖于山西富商。富商妻在食物中下毒欲毒死苏三,却被富商误食致死,苏三被富商妻诬告杀夫。洪洞县令受贿判苏三死刑。适王景隆赴试得中,授山西巡按,解苏三赴太原复审,经“三堂会审”,冤狱平反,苏三与王景隆团圆。这个故事中苏三的遭遇催人泪下,而最后的结局又使人化悲为喜,并从中感受到真善美最终要战胜假恶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这种要求应该是最最起码的。

  作为一个物种也好,作为人类也好,第一位的问题是存下来、传下去。区别仅仅是别的物种以大自然给予的方式即本能在生存和繁殖,而人类除了本能外,还有精神上的寄托和索求,还有活得好一些的愿望。民间雕塑中的生殖崇拜、趋吉辟邪、娱乐题材三大内容,不管变换了多少种方式,不管采用了多少种材料,不管假托于多少种神灵,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活下来、传下去、活得好一些这一最基本的需要。我们在这种艺术里,看到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听到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呼唤。古语云:“既雕既琢,复返于朴。”看民间美术,使人有摈除烦恼、返朴归真、回到初元的感觉;而包括民间雕塑在内的民间美术,其表现形式是直率的、强烈的、有力的,使每一个面对它的人,精神都为之一振甚至激动不已。民间美术抓住人的地方就在于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