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寺庙宫观与教堂 作者:余桂元


第三节 洪洞上下广胜寺



  今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有一组始建于东汉和帝年间的宗教寺庙,东汉时叫做芦舍寺。唐朝经郭子仪奏请重修,改名为广胜寺,并一直沿用至今。后来经历代的增修,形成现在比较完整又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寺院建筑群。

  广胜寺包括上寺、下寺和龙王庙。上下寺相距里许,山上古柏参天,山下清泉奔涌,景物十分幽美。

  上寺在山顶。现存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毗卢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这些虽然都是明代遗物,但其形制结构却保留着元代重建时的风格。殿内有许多技法精湛的元代佛像,尤其弥勒殿的胁侍像,造型飘逸典雅,实属不可多得的精品。但上寺最引人注目之处还不在这里,只有那座全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飞虹塔,才能真正代表上寺的特色。它高47.31米,外贴七色琉璃,显得五彩缤纷,格外鲜丽,犹如雨后长虹,塔名“飞虹”即由此产生。塔身琉璃制作的斗拱、角拱、栏板、佛龛、仙人走兽等,造型无一重复,极其精致。当然,寺内的数十座碑碣,也颇有价值,它们至少为人们今日研究广胜寺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斗拱

  上寺弥勒殿曾经收藏过4900余卷孤本金代平水版大藏经,这些经卷字体刚劲,镌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晰,不仅是研究我国印刷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有其自身极高的学术价值。日寇当年曾企图将它抢走,八路军闻讯后,及时赶到,经过战斗,才将这些经卷安全转移。后来又移存于北京图书馆。

  下寺在山麓,由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随地形起伏高下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多变。下寺是元代修建的,其后殿充分反映出元代大额式建筑结构的特点。这种结构简洁明快,室内粗犷原始,外观古朴大方。其外檐斗拱朵数很少,排列舒展疏阔,屋檐明显地上翘,屋顶坡度平缓;室内采用移柱法和减柱法,使空间加大。随着元朝的建立,这种蒙古族粗犷、豪放的建筑风格很自然地体现到了宗教建筑上。

  下寺后殿内四壁壁画,是极为精美的元代作品,所描绘的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卖鱼、备餐等情节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南壁东侧的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记载了元代戏剧演出情况,是研究中国戏剧史极为珍贵的资料。只可惜后殿壁画的大部分于1928年被盗卖出国,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山墙上部残存的16平方米画面,画工精细,色彩富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