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即佛寺。河北正定县的隆兴寺是一座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的著名古寺,距离南边的石家庄市只有15公里。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在后燕龙腾苑旧址上建造龙藏寺,唐代更名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太祖赵匡胤敕令在寺内铸造高21.3米的铜观音菩萨像,并扩建寺院。现在的主要建筑和布局就是那时完成的。清康熙年间再度大规模维修,并改名为隆兴寺。因该寺铜铸大佛国内著名,又称大佛寺。全寺占地约6.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大悲阁和弥陀殿等10余座,由南向北依次递进。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寺院建筑群。
寺内主体建筑大悲阁,又名佛香阁、天宁阁,高33米,五檐三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阁内42臂大悲菩萨像,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铜铸佛像,通高22米余。佛像端庄自在,比例匀称,衣纹流畅,腰部以下铸工尤精。阁内有楼梯上顶层,可纵览正定全城风光。
隆兴寺摩尼殿
摩尼殿是隆兴寺遗存建筑的精华所在。大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正面七间,进深七间,形制颇为特殊。殿内有宋代泥塑佛像五尊,殿后壁则有悬塑的明代彩色背座观音像,其姿态端庄优雅,形象生动自然,突破了一般宗教偶像的呆板风格,为不可多得的明代工匠之佳作。
寺内还汇集了石家庄历年发现的隋唐以来碑碣、造像、墓志等历史文物。其中龙藏寺碑为隋初建寺时所刻,高2.1米,宽0.9米,碑文30行,每行50字。石碑书体方整有致,笔划遒劲有力,对研究汉隶至唐楷过渡期间的书法艺术、字体演变具有重要价值,为我国现存的著名碑刻之一。
1949年以后,将正定崇因寺的明代毗卢殿和殿中多层铜佛像按原状迁移到隆兴寺,并对全寺重修,使这座古老的大伽蓝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