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从个人出发的女性当代艺术

作者:李 灿 霍 蓉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八零后女画家杨纳采取的也是这种“陌生化”的技巧,将真实人物形象非真实化。但与陈淑霞比较,杨纳则更多是带有新人类的特征。她的作品全部是都市里美丽而娇艳的女性人体,是全副武装的当代女性,而且有卡通时代的特征,是当代青年喜欢的形象。同时,画面中的女性又可以说是消费中的身体形象,带着尴尬的完美。厚的嘴唇红而柔软,眼睛大而迷人,但又显得空虚迷惘。迷离的眼神在空气中飘荡,瓷化的肌肤粉饰着整个脸庞,头部被夸大,肢体被压缩,衣着带着古典的尊贵,又充斥着时代赋予的浮华与浪漫。这里身体被装扮,每一分美丽都是制作出的工艺,身体成为了被消费驯服的工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自我呈现。如果人们把画面人物中的那种面具和包装撕掉,呈现出赤裸裸的心态是:城市里的大小广告把人们勾引得蠢蠢欲动,男女好友面对城市的商业颜色,诱发出自信与成熟,街头的女孩们把直发烫卷染成金黄,画着烟熏的眼睛,装扮成漫画里的卡通。整形广告和流行杂志都在说要跟着偶像走,虽然到头来爱与不爱、选与不选的决定权还是在人们自己,但人们还是付出努力将身体“重塑”去获得所谓个体、所谓自我,但其实恰恰是社会所期望的那种归属的效果,最终走向的是同质化,是失去真正的自我。大量存在的视觉形象,引导了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身体的理解,与其说人们痴迷于肉体之美,不如说痴迷于机器复制下消费给人们产生的身体快感。在这里,真实的身体和消费的身体已经难以区别。我们不如说这是“乔装的身体”,是鲜艳而空洞,活泼生动又疲乏的。杨纳的作品,激发人们对消费时代里身体与自我的真实思考:想把玩生活,却最终被身体把玩,想把玩身体,却最终被消费把玩。那么,什么才是我们所想要的真正的生活?这也许正是杨纳要质疑的。
  中国现代艺术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内在原因可能是中国发生现代性转型之后——虽然是被迫的现代性,所处语境与状况越来越类似西方,需要现代主义的艺术语汇才能表达自己的处境与现实,但这种艺术语汇,毕竟不是自然自发的,因而也不那么自由,运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同时也不能深入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灵,这乃是艺术之大忌。所以,从个人感受与生存处境出发,重新融汇贯通东西方艺术形式技巧,尤其是继承并转化中国本土性的文化艺术资源,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大的融合视野、结合活生生的当下现实和个人体验的新艺术语言,就成为必然。在这一点上,这些女艺术家也均有自觉追求,比如郭燕的飞毯,显然来自民间传说,但赋予了新的内涵;陈淑霞的一些绘画,借鉴了中国古典人物画乃至水墨山水写意的一些形式,但让人耳目一新;杨纳,则是对电脑时代科幻卡通形象造型创新,并且,她能对所谓新时代的元素、符号及所谓民族性、本土性有自己的独到理解、运用……这样的充满原创性的艺术生命力的探索,也许正是当代艺术的活力、可能性与希望所在。
  
  李灿,艺术批评家,现居广东深圳,曾发表论文若干。
  霍蓉,硕士研究生,现居昆明,曾发表论文若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