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衣锦还乡(小说)

作者:叶 开




  “贫下中农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美帝国主义是一只纸老虎……”
  酒席上流行一种新的口令。
  三猫显然非常精通这种劝酒游戏,通过行口令的办法,他很快就让周毅喝掉了三瓶啤酒。等这三瓶啤酒下肚之后,周毅觉得有一种奇迹正在自己的体内发生。
  这种奇迹,细细想来,还是跟自己的父亲有关。
  春节期间,周毅在家里感觉非常不习惯,也特别不舒服。这种不习惯和不舒服是方方面面的综合体。比如双方的兴趣爱好,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讲究不讲究个人卫生,等等等,都可能造成马小燕和周毅家其他人的矛盾冲突。
  来到了东北,就由不得马小燕蹦*6了。
  三猫说道:“秋后的蚂蚱,蹦*6不了几天了!”
  村支书的脸非常像赵本山,皱纹一箩筐,笑声很欢畅。他的最大特点,就是非常能说,毛主席语录倒背如流,据说当年还曾经在公社的背诵毛主席语录大练兵比赛中光荣地获得过亚军。另外,村支书见多识广,与时俱进,近几年来非常留心、关心、上心各种段子。村支书有一只非常时髦的手机,整天可以看到各种段子。一般的段子,大家说出来都感到意思不大,但是通过村支书的讲述,他的栩栩如生的语言,他的肢体动作,就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他善于在讲述中插入各种必须的细节,让人听起来捧腹大笑。三猫虽然也跟着县里的局长们天天吃喝玩乐,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是在村支书面前,他还是有些怯场。村支书就像当年的战斗英雄一样,手里一枝冲锋枪,背上一把大砍刀,非常有杀伤力。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个背语录的劝酒词,村支书就是这里面的神仙一辈的人物。
  “毅儿我们都是看着他长大的、成才的、高升的,对不?”村支书说,“这有啥好说的?我们都是粗人,很粗,不是一般的粗,比驴子还粗!”间杂着妇女的狂笑声,村支书不动声色,除了脸皮,浑身都通透地舒坦着,讲下去,“过年,不过元宵算什么过年?正月十五闹元宵,讲究的就是一个闹字。今天,我们叨扰大侄子一顿饭,白喝一桌酒,不能让你闲着,也不能个个闲着,大老爷们、老少爷们、老娘们小媳妇,都得给我使劲地煽风。大侄子,你是那个什么妇产科大夫——研究生,对不?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咱们一喝就喝到大天亮……豆蔻花开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这是《红楼梦》,对不?我们乡下人,没有文化,但是直爽,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不像你们城里人,知识分子……不,你就是知识分子,进了城,你就是城里人,一有空就看不起我们乡下人,对不?你不能否认,城里人就是牛逼!泥鳅钻瓦沿,鸡巴不行腰杆硬。我先干一杯为敬!礼尚往来,来而不往白不往!大侄子,你是我们村的状元,还在大上海,国际大都市那旮瘩当领导,发达了,有钱了,可以随随便便吃公家的喝公家的用公家的拿公家的了。但是咱们人穷志不短,为富不能仁……啊?”期间,间杂着周毅父亲的点头如捣蒜,“大侄子啊,你知道吗?古语有说,这个这个,衣锦还乡,衣锦不还乡,好像晚上大黑天的穿着光鲜的衣服走路。你不回来行吗?你不回来看看行吗?你的父老乡亲们都想你啊,你能忍心把咱们大家伙全部都抛弃了吗?不能!我替你说了!做人不能忘本,忘本乃是王八蛋大大的死啦死啦的干活!不行!万事孝为先!你倒是说说看,从古到今,盘古开天地,混沌成青天,三皇五帝,尧舜禹,三分天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不对!燕人张翼德,挺着一杆蛇八长矛,有万夫不当之勇,对不对!那还是听刘备的。以德服人啊!……再喝一杯!大侄子,喝!咱们这旮瘩的啤酒虽然不比你们大上海的有名,却也是味道非常地好享受的。山不在高,有龙则灵。你就是我们村的一条腾云驾雾的龙,将来,我们都要靠你大侄子接济了……”周毅觉得奇迹正在发生,他两肋生痛。他感觉脑袋生风,他说:“没有问题,我周毅生是大屯村人死是大屯村鬼!亲不亲故乡人!我喝!”
  到了年初五,马小燕就跟周毅说要回上海了。她实在呆不下去了。
  年三十的大团圆聚会,花的就是周毅的钱。为了这次回家,他已经跟王晓峰借了五千块钱了。王晓峰跟周毅不一样,王晓峰非常地喜欢回家。王晓峰说,回家有意思,咱们东北,那气候冬暖夏凉,冬天我是必须回去滑雪的。王晓峰喜欢大包小包地回家,见人就送礼物,村里的人都非常喜欢他。周毅知道,要是他像王晓峰这么有钱,村里人也会喜欢他的,他当然也就会跟王晓峰一样,变得非常喜欢衣锦还乡了。
  马小燕说:“周毅,我们早点走吧……”
  周毅知道马小燕呆不下去了。
  大年初五,因为周枫的事情,马小燕跟周毅母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其它那些事情,比如周毅父亲、母亲、大哥大嫂等等挤兑马小燕,马小燕都忍着。她也尽量装出好媳妇的样子,主动给公公婆婆装饭,洗碗洗筷。洗碗洗筷,马小燕得皱起眉头,因为她发现婆婆的厨房简直太脏了,根本不知道该朝什么地方落脚。她洗碗筷舍不得下洗洁精,洗好的碗筷,仍然油腻腻的,马小燕看着就感到不舒服。有一次,马小燕刚刚端起一只碗,就发现碗里有两只死蚂蚁。她感到一阵恶心,求助地看看周毅。周毅注意到了,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周毅母亲说,蚂蚁,没事!说着,把马小燕的碗换了过去,照样若无其事地吃饭。还有一次,马小燕在猪肉炖粉条里发现了一撮头发,差点吐了出来。马小燕不好意思说,只能尽量少吃饭。
  周毅母亲看出来了,感到非常不高兴,找到周毅告了一状。
  大年初五迎财神,一家子又聚在一起。早晨先是放了一挂鞭炮,希望财神把金银珠宝送到自己的家里。接着,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周毅的两个大哥都是酒篓子,号称千杯不醉。大老爷们吃饭喝酒,大小娘们只能躲到一边,另外开一桌。马小燕对这种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的模式也很不习惯。总之,一切马小燕都不能习惯。
  就这样,冲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周毅母亲给周枫盛了一大碗米饭。马小燕要亲自喂周枫,她不放心其他人。
  周枫吃了几口,眼睛就盯在碗里出神:“妈妈,虫子!”
  马小燕说:“瞎说,饭里哪有虫子?”
  周枫说:“有虫子,妈妈!”
  马小燕定睛一看,果然是饭里有一条虫子。她一下子就愣住了。
  周毅母亲探过头来,伸出筷子挑了挑,虫子连饭一起扔进自己的嘴巴里,边嚼边说:“枫儿乖乖,这不是虫子,是肉米。你看,奶奶都吃掉了……”
  马小燕一口就吐了出来。
  她把周枫放在凳子上,逃到屋外,吐得七荤八素,连肠子和胃都要吐出来了。凛冽的寒风,转瞬间就把马小燕吐出来的秽物冻成了冰坨。马小燕头昏眼花,她非常需要周毅来搀扶一把,但是周毅在酒桌上正谈笑风生呢,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马小燕。马小燕看着周毅,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肉体,只剩下一点精气在发生作用了。
  周毅母亲首先找到周毅告状。还没有说话,她就涕泗横流。
  马小燕说:“周毅,我们早点走吧……”
  周毅惋惜地抱着马小燕,为自己当时的粗心而道歉。
  马小燕说,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周毅说:“对不起,小燕,让你委屈了……”
  马小燕说:“我倒是还好,我担心时间太长,枫儿会习惯不了,要生病。”
  周毅点点头。
  周毅跟父亲母亲吞吞吐吐地说了这个意思。
  母亲的眼泪说来就来,说:“有了媳妇忘了娘啊!”
  周毅父亲说:“你什么时候走我不管,但是你必须在正月十五请村支书、村长和村委会的几个领导一起吃顿饭……”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