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职高聋生语文学习困难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修 燕 林春燕
在调查的学习困难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57.9%的学生表示较少或基本不看课外书。在表示有阅读习惯的学生中,有86.9%的学生喜欢看的是漫画类、言情类等娱乐性、图文性较强的书籍。这是由于他们受听力障碍的限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喜欢看一些较为直观的漫画和文字较为浅显的言情小说。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扩展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逐步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由趣味性读物到哲理性读物地品读文章,由此促进聋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4.2 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
调查发现,有将近半数的学生经常抄作业或是不交作业,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缺乏自律性,完全视自己的心情来完成作业,所以作业有时能完成,有时不能完成。此外,学生在学习上还缺少主动性,有65.8%的学生是觉得没有办法才勉强背诵老师指定的内容,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没有一个学生是坚持天天写日记的。对于放学后想干的第一件事,有五分之三的学生选择尽兴玩一会儿,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由此可见,贪玩、自由散漫、学习上缺乏主动热情等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务之急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拥有长大后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4.3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65%的学生只会一字一句地读课文,不会思考,感到头脑空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怕难为情,不敢问老师或同学。将近八成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近九成的学生没有复习的习惯。也许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不预习和复习对学习的影响不大,但一旦进入聋高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困难就会显示出来,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大大影响学习的进程。
此外,调查结果还表明没有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学生竟然占到了76.3%,他们随心所欲,学到哪里就是哪里,有时认真有时马虎。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帮助学生找到合理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只教授一些孤立的知识点。
在学习适应的自我评价中,有52.6%的学生认为不适应现在的学习生活,认为现在的课程更多更有难度。由此可见,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令这些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根源所在。
4.4 对自身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家庭教育不到位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竟然有3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属于优良,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文成绩中等,仅有一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是差的。这个数字也就意味着有将近九成的学生并不清楚自身的语文学习状况,这可能牵涉到学生认知情况及对自己的要求等因素。
从上文的表8可以看出,有将近七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是不经常询问督促的,有近九成的家长没有经常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功课。由此可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学习情况的关心和督促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为欠缺,因此家长能给予及时的监督和鼓励尤为重要。
5 教学建议
聋高中生的可塑性较大,语文成绩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变这些因素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5.1 学习兴趣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使语文学习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
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进入课堂即被学习内容所吸引。教学内容不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还要形式多样化。(2)建立起强烈的学习意向,即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体验,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能体验到成功,减少焦虑体验。尽管有时也会体验到失败,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体验不是一种惩罚,而是对努力不够的一种反馈。
5.2 学习习惯和方法指导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式。好习惯能使学习有效率,学得轻松。坏习惯不仅使学生学习无效率,学得吃力并落入学习困难的行列。因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
5.3 实践性指导
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提供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到生活中的知识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并在实践中把课内知识内化,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化、生活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资源带人到课堂,做到“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学习规律,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拥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反复、勤勉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学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