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视障大学生学校支持性服务需求研究

作者:于松梅 王 晶



低于高年级(3、4年级)学生。结果见表5和图1。
  
  在大学前教育安置变量上的需求差异显示,视障大学生对“无障碍环境”和“课堂学习与考试”的服务需求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3.439,2.957,显著性均达到p<0.01水平。高中(或中专)就读于特殊学校的视障大学生,其对支持性服务的需求程度显著高于就读于普通学校的学生。结果如表6所示。
  
  4 讨论
  
  4.1 关于视障大学生对于支持性服务需求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视障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需求程度最高,且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三、四年级大学生的需求程度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需求程度虽略有回降,但仍高于低年级水平。这说明在国内就业局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视障大学生较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他们一进人大学就开始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问题,希望能尽早做好职业准备。进入四年级随着毕业临近,他们在此方面的需求达到最高点,而五年级学生正面临实习、撰写毕业论文与找寻工作等多重现实问题的考验,他们选择的是行动,并在行动中体验着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收获与挫折。
  视障大学生对于校园生活领域的需求得分居于第二位,各项目得分均高于中等需求程度,特别是对于适应性体育有较高的需求。适应性体育(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是对传统体育活动的调整和修改,它能使残疾人有机会成功、自信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视障大学生对于校园健康生活的需求得分较高,表明学生很注重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人际互动及校园活动的参与,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品质、精神需求和社会适应。
  无障碍领域的平均需求也达到中等程度以上,表明学生对传统的补偿其视觉缺陷的相关服务仍有一定的要求,仍需要借助无障碍环境的支持与辅助来达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适应。
  在课堂学习与考试领域,学生的需求得分相对较低,仅在盲文书籍、试卷,有声读物、教材,教师讲义等少数几项上需求超过中等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在进人大学前的学程中,对于学习方式与考试模式已较为适应,升入大学后在学习与考试中遇到的困难相对容易克服,因此对该领域的需求较低。另外,大学阶段相对要求学生独立地生活与学习,视障学生如果能有更适合他们感觉特点的教学材料的话,他们会变得更加独立和适应大学生活,因而对这方面仍有所需求。
  
  4.2 视障大学生对于支持性服务需求的差异分析
  从图1可见,三年级学生总体上对于支持性服务的需求得分最高。对此,研究者认为,对于医学专业的视障学生而言,大学三年级正是处于大学学程的中间阶段,他们已经从大学一、二年级的“磨合适应”和“迷茫”阶段逐渐转向“思考”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不仅会对自己过往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也会思考和定位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而且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和对学校了解的深入,他们会对自己在校服务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也会对身边的师友和大学的服务表达意见和不满。大三年级视障学生对支持服务需求得分相对较高,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了大学生活的这一阶段特点。而大学四、五年级学生,面临毕业,他们将步入大学生活的“抉择和行动”阶段。此时的高年级学生已适应并安于学校现有的设施与服务,他们关注的焦点已转向未来职业的规划、选择与实现问题。
  高中(或中专)就读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其对于“无障碍环境”和“课堂学习与考试”的服务需求显著高于就读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可能与就读于特殊学校的学生视力损伤程度较为严重有关,视力损伤程度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对于这两个领域的需求显然也高于视力损伤程度较轻的学生。这一结果与表4的数据结果不谋而合。
  
  5 结论
  
  5.1 视障大学生对学校支持性服务的总体需求程度达到中等水平,对各领域的服务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校园生活”、“无障碍环境”、“课堂学习与考试”。
  5.2 视障大学生的视力损伤程度越重,其对于“无障碍环境”和“课堂学习与考试”领域的支持服务需求越高。
  5.3 三年级视障大学生对“无障碍环境”的服务需求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服务需求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学生。
  5.4 大学前就读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其对“无障碍环境”和“课堂学习与考试”领域的服务需求程度显著高于就读于普通学校的学生。
  5.5 性别、大学前学历两变量对视障大学生的支持性服务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6 建议
  
  6.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
  大学毕业后的去向是每个视障大学生都很关注的现实问题。职业生涯辅导的核心在于增强视障大学生的实力和求职择业的竞争力,协助学生做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为其提供升学和就业信息,以便有升学和就业需要的学生尽早做好相应准备。加强就业指导是促进视障大学生就业的有利措施,学校应在撰写履历、求职技巧、参与面试、就业策略及就业后的工作适应(如职业道德的遵守、人际关系的应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建议在大学四年级开始增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
  本次调查的两所学校的视障大学生所学专业都是针灸推拿,该专业对于实践要求很高。因此,高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中,应注重见习与实习的安排,加强实践环节,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相结合,并在未来的求职及工作适应上更加顺利。
  
  6.2 创造无障碍的校园物理环境和信息获得途径
  无障碍理念包括物理环境的无障碍和信息获得与交流的无障碍。学校在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方面应为视障大学生提供盲道、盲文标识、音乐和语音提示器、语音提示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尽量减少视障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不便,使他们不会因视力上的缺陷遇到不必要的阻碍。还有许多视障大学生无法使用可视的学习材料,需要使用盲文书籍、有声读物,或借助读书志愿者的帮助,学校应尽可能提供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保证学生信息接收途径的畅通。
  
  6.3 开设适合视障大学生参加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由于视力所限,视障大学生不能参加普通的体育课,无法满足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权利。为此,学校应为其提供适应性的体育教育,以确保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同等的教育与运动训练,并平等享有体育运动的快乐。适应性体育应以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尊重与保护学生为原则,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具、器材及教学方法上加以适当的调整和运用。
  
  6.4 强化团体支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会、社团或残疾人群体的支持可以增加视障大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应鼓励组建社会团体,加大对视障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力度,以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建议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5 增强师生间的沟通,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师需加强自身的服务修养,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其所需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支持性服务的需求。如视障大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预习新知识,教师如果提前为其提供相关讲义的电子文本,学生便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改变讲义文本的大小、形状、颜色或将其转换成有声语言,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责任编校:周 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