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述评
作者:冯 维 孙丽君
2 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结构,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着重考察了认知功能,家庭因素和社会比较的影响。
2.1 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是产生于大脑的一种智力综合,反映大脑的信息处理水平和意识水平。包括注意、记忆、学习、信息加工与整合、抽象思维和判断、目标行为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取决于复杂的相互联结神经网络的功能,主要反映大脑额叶和颞叶的功能。研究发现,学习不良青少年的认知功能是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对认知功能有潜在的影响。
季卫东等(2004)“采用韦氏青少年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和青少年自我意识量表(PHCSS)为工具,探讨学习不良青少年认知功能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不良组青少年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全量表智商(nQ)均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分量表分中除积木(BD)外亦均低于正常青少年。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分量表中智力和学校情况、幸福满足感与学习不良组青少年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全量表智商(nO)均呈正相关,焦虑因子分与学习不良组青少年言语智商(VIQ)、全量表智商(FIO)呈负相关。张纪水等(2004)的动态研究发现,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无显著差异。小学1~3年级组的行为因子得分低于初中1~2年级组,小学1~3年级组的智力与学校因子得分高于小学4~6年级组,有显著差异。这提示我们:低年级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行为评价低,行为问题明显,高年级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智力与学校评价低,这对于我们对不同学习不良青少年进行干预时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有参考价值。
2.2 家庭
家庭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父母的评价等都影响着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形成。王瑜(2003)的研究显示,学习不良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方面低于对照组,而家庭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家庭知识性越低,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水平也越低。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子女对其生理特征、道德伦理价值观、自我能力、自我形象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胜任感、与人交往中的价值感、自我信任感等的理解,其结果是接纳或拒绝自己。凌辉(2004)对学习不良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学习不良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相关,父母的惩罚、拒绝否认、偏爱以及过度保护等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不同维度呈负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父母具有重要启示:学习成绩是青少年取得社会认可,建立自尊和正常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学习不良青少年已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利地位,父母的宽容理解、支持鼓励、饱含爱心,是使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的有力保证。另有研究发现,父母对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习、运动能力和亲子关系的评价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紧密的正相关。学习不良青少年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偏狭的倾向,他们误会社会性暗示,对信息做出不准确的解释,依据关系并不很大的个别方面来形成某方面的自我意识。
2.3 社会比较
在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形成和发展中,社会比较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学习不良青少年由于自身学习技能的缺陷,在学校中是一个受歧视的特殊群体(stigmatized group),他们的社会比较往往消极。如果学习不良青少年缺乏相应的应对资源和策略,其学习自我概念将会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且往往伴随抑郁、焦虑、无助感等消极情绪的产生。Marsh认为,学生的学习自我概念除受到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成就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学校其他学生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当他们与更高能力的同学进行比较时,会有比较低的学习自我概念,当他们与能力较低的同学进行比较时,其自我概念会较高。Tracey、Marsh(2000)分别对普通班和特殊班学习不良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普通班学习不良青少年的学习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的分值都显著低于特殊教育班。
近几年,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当社会比较信息威胁着学习不良青少年积极的自我概念时,他们会通过采取各种社会比较策略作为自我防御机制。如回避比较(avoiding comparison)和降低社会比较的目标水平,降低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评价和选择性自我关注(selective self-focus)等,来缓解消极的社会比较信息对自我概念的威胁,使社会比较呈现出自我保护的特点。
虽然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社会比较呈现出自我保护的特点。但是,同伴之间的社会比较仍是其重要压力源之一。因此,有研究者反对把学习不良青少年整合在主流教育中(incIusive policy),主张对他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述评,冯维孙丽君们进行特殊教育。但也有研究者不主张对学习不良青少年进行特殊教育,因为特殊教育是一个消极标签,这一标签可能给学习不良青少年的心灵带来更大伤害。且在特殊教育中,学习不良青少年缺少榜样学习的机会,这对他们长远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3 述评
3.1 拓展和深化研究对象和内容
从上述研究可见,目前对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和初中学生,对高中、大学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研究很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认知方面,而对其自我意识的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较少;许多研究停留于对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特征的调查和表面的描述,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远远不足。今后应扩大研究对象,重视对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情感和意志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才能全面认识学习不良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研究手段和方法需要综合
学业不良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是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活动和社会交往,受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其自我意识的探讨既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学、文化学研究的问题。当今学科综合与整合,相互借鉴和启发已成为一种趋势,任何孤立的划界研究都不利于研究的深入。所以,对学业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联合、多方法的综合。在运用传统问卷调查法、形容词检测法、语义分析法基础上,要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如质性研究,并注重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有机结合。
3.3 加强干预和追踪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和追踪研究很少,因而不能完全了解其自我意识是否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认为,干预和追踪研究既能使研究在自然情境中进行,保证研究的生态性,又能探明因果关系,得出科学结论,指导教育实践。因此,加强干预和追踪研究应是今后研究者必须重视和加强的。
(责任编校:刘在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