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小学生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发展研究

作者:刘玉娟



  3.4 学业成绩与小学生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小学生学业成绩和特质型情绪智力成显著正相关,r=.406,p=.000,特质型情绪智力得分越高,学业成绩越高。
  根据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得分将总分占群体上下27%的被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这两组被试学业成绩的t检验表明,情绪智力高分组被试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低分组,结果见表5。
  
  3.5 社会关系与小学生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小学生社会关系中的合作性和领导力和特质型情绪智力成显著正相关,特质型情绪智力得分越高,在合作性和领导力上的提名越高(见表6)。
  根据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得分将总分占群体上下27%的被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这两组被试在社会关系上的t检验表明,情绪智力高分组被试在合作性和领导力上的提名显著高于低分组,情绪智力低分组被试在害羞上的提名与高分组存在边缘显著的差异,具体结果见表7。
  
  4 讨论
  
  4.1 小学3-6年级学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
  从理论上讲,随着个体的成长,个体会出现较少的情绪性问题,社会化程度也会更高,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得分也会有所上升。特质型情绪智力的量和质的改变可以看作是社会情绪发展的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自我发展的一方面,这两者都是自然成熟、认知发展和社会经验增多的过程。如果特质型情绪智力更接近人格,那么它随年龄的变化会相对较小。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学3-6年级学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得分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表明在小学中高年级,特质型情绪智力具有一定的跨时间的稳定性。这验证了特质型情绪智力可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结构。因为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由许多个性特征组成的人格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不仅在行为中恒常地一贯地予以表现,还具有跨时空的性质。而特质型情绪智力包括的适应性(灵活地适应新环境)、坚持性(直率地坚持自己的权利)、情绪觉知(能够清楚地觉察到自己或他人的感受)、情绪表达(能够和别人进行情绪沟通)、情绪管理(能够影响别人的情绪)、情绪调节(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低冲动性(很少或不会表达他的气愤)、关系(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自尊(成功并且自信)、社会意识(用很好地社交技巧完成人际网络)、压力管理(能够承担压力并且调节压力)、特质移情(能够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特质性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满意)、特质性乐观(很自信并且能够看到生活的积极一面)等分散在大五人格的各个领域,所以特质型情绪智力也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稳定性,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
  
  4.2 小学3-6年级学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人格的发展易受文化和教育环境的影响,由于特质型情绪智力更接近稳定的人格特质,所以受文化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Momt等人对成人的研究表明特质型情绪智力存在性别差异,但Mavrovelil等人的研究则表明,在初中生中不存在性别差异,他们认为这是社会文化差异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小学中高年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表明小学女生自我情绪认知能力优于小学男生。这可能是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社会对男孩女孩有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和要求,家长、教师因此对男生女生的教养和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女生,社会要求女孩内敛,做事和表现不要外露,家长和教师对女生的态度和方式通常较为温和,所以在遇到情绪事件时往往比男生更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而家长和教师对男孩会更多地施以干涉和惩罚,以促使他们表现出良好行为,使他们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很难学会有效地处理情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男生和女生的情绪能力发展产生差异,对各自情绪能力的认知也因此不同。
  另外,已有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他们的婚姻关系和教养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又影响儿童的情绪能力,那么,父母受教育程度可能也会影响儿童对自身情绪能力的认知。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点,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特质型情绪智力得分越高。一般说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他们的收入状况,家庭经济收入低可能使子女缺乏较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条件,同时也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教育方式可能简单专制,从而限制其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4.3 特质型情绪智力和学业成绩、社会地位存在显著相关
  Parker等采用情商量表对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和情绪智力关系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有相当的预测力,而且预测程度还很高。尽管特质型情绪智力测量的更多是人格而非能力,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特质型情绪智力和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型情绪智力得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这说明个体与情绪相关的自我觉知和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处境不利的儿童如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学业压力和情绪困难,对于普通儿童,学业中的成功或失败体验同样会影响他们的特质型情绪智力。
  
  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小学生特质型情绪智力和在班级的社会地位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小学生社会关系中的合作性和领导力和特质型情绪智力成显著正相关,特质型情绪智力得分越高,在合作性和领导力上的提名越高。社会关系中的破坏性、害羞、攻击性、依赖性和懦弱的提名则和特质型情绪智力呈负相关,情绪智力低分组被试在害羞上的提名与高分组存在边缘显著的差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特质型情绪智力高的小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及需要,并及时给予帮助,表现出善解人意、引导他人情绪情感走向的能力,并且有较强的情感调控能力。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以适宜的方式表达愤怒情绪,采取一种较为公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在同学中就外显为较高的合作性和领导力,因此相应的班级提名较多。与此相反,不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就会表现为易害羞、依赖他人等。在学校或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外显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特质型情绪智力,进而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社会地位,促进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5 结论
  
  5.1 小学3-6年级学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发展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表明特质型情绪智力更接近人格特质;
  
  5.2 小学3-6年级学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好于男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小学3-6年级学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的发展;
  
  5.3 小学3-6年级学生的特质型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社会地位存在显著正相关。
  
  (责任编校:刘在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