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视障人士积极人格特征之个案研究报告
作者:林云强 顾凌筱 马珍珍
甄:你全盲以后,你视觉的感知能力没有了,你捕捉信息就没有办法通过视觉来进行,那么,总体而言,你就开始关注视觉以外的东西,比如说见到一个人听他的声音,甚至关注他的味道。而这种方式对于明眼人来说,根本就是不会关心的。
通过与甄昊的访谈,我们更多的时候感觉是像学生在聆听教师关于视障心理专业知识的介绍,让我们对视力障碍有更为深层的认识。“缺陷补偿”也被赋予更多的含义,而不能简单地认为“盲”等于障碍、挫折与困难……甄昊八岁时,发现自己视力有问题,一开始是模模糊糊还能看见点东西,但是现在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关于其中的心理调试过程,甄昊平实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平稳。他是这样解释的:
“当时年纪小,自己从小在盲校长大,发现大家也都看不见,活得也蛮好的;另一方面,自己原来就有这样的心理预期,本来也就看不清楚,看不见就看不见了。但如果到了十五六岁以后,原来视力好好的,一下子一点都看不见了,那我觉得应该蛮难接受的。”
4.3求学经历
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甄昊说总体上是蛮平淡的:从小就在盲校,幼儿园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盲校除了多重残疾班和职业班,该上的课都上了。对校园很熟悉,想去哪里基本上都能到那里。跟老师的关系很好,在老师眼中属于比较乖的学生,一般不惹事,不过奇谈怪论还是蛮多的,只是付诸实施的很少。平时很少有违规的事情,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比较好。同学之间关系也相处得很好,甄昊的解释是盲校属于非常奇怪的环境,“从小到大就那么几个同学,不好你也得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十来年就是这些同学,而且跨年级之间关系也很不错。”总体上说,甄昊承认他的交友不是最广泛,但还是属于中上游的。
随着访谈的进一步深入,甄昊后来提到一件事情,说对他整个求学经历影响特别大——学琴。甄昊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琴,起初只觉得挺好玩的,后经过老师指导,现在他琵琶已经过十级。在学琴的过程中,自己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去上海外滩的一个音乐学院上课。上一个小时的课,花在路上的时间却要两个多小时,自己就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想到成功的不易,对自己也是一个督促。同时,甄昊觉得学琴也让他进一步认识外面的世界。
甄昊如何考上大学是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高四(本校高中四年制)四月份的时候,在盲校老师的帮助下,甄昊和其他几个盲生给市委领导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们想继续求学深造的一种意愿,用甄昊的话讲他们是站在“我要读书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境界”上,希望市政府领导能够助他们一臂之力。一个月后,有了回复,让他们好好复习。后来在多方的努力下,三个盲生顺利考上了大学。
甄昊大学生活则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并经历了一段艰辛的调适过程。读了大学以后发现跟健全同学差距很大,第一天英语课基本上听不懂。后来,在老师同意下,采用上课录音,板书内容询问同学,同时有些老师还会主动提供一些讲义。不少任课教师在每个周末还单独给补课。甄昊举了个例子:“就拿英语虚拟语气来说,老师就花了一个礼拜帮我们补习。”
4.4一位盲人老师
从盲校学生,到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再到现在的盲校计算机助教老师,听说下学期还会接一门数学课。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甄昊感到很荣幸。
甄:我跟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我了解学生的困难,他们的想法我大都也有过,比如对未来的恐慌情绪,我理解他们,能和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有些不敢跟其他老师讲的话会跟我讲。当然这有利同时也有弊,学生不怕我,对于课堂的控制就比较困难。
对于专业与自己现在的职业不对口,甄昊坦诚他希望能教英语或英语相关的课程,希望能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但是,他还足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实际的教学安排。之所以会在本科间选修计算机课,并承担现在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助教工作,甄昊的理解是:
“计算机对盲人来说意义很大。看起来就是上网、打字,但是对盲人来说世界就大很多。可以读很多新的书、畅销书、专业书等。原来盲人看报只能听别人读,有了电脑就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在专业和就业的冲突中,甄昊平稳地实现了自己的过渡及合理定位。
5 讨论及思考
5.1盲、积极人格、环境支持间的关系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对象做了如下本土概念的提取。自我评价方面:满足现状,积极主动;对待“盲”方面:不方便、压力、心理预期、平和、平稳;求学经历方面:困难、平淡、积极、机遇;盲人教师及职业方面:有困难、理性定位、平稳过渡。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在甄昊的身上存在三个明显的积极人格特征:平和心态,合理定位,积极主动,而这三点又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研究者就个案的积极人格发展情况进行了如下梳理,主要有“盲”和“积极人格”、“积极人格”和“环境支持”、“环境支持”和“盲”三对关系。
5.1.1“盲”和“积极人格”
“盲”在甄昊的“积极人格”形成过程当中,首先是一些困难与障碍(如生活不便、求学不易、职业曲折等),但是这些困难与障碍并没有阻止他前进的步伐。研究者明显感到有一种平和心态下的“心理预期”力量来调试这一障碍,这就是正视现实的勇气,客观理性的自我定位。当一个人能够坦诚地接受生理上的巨大缺陷时,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个体克服逆境,未被所经历的创伤打倒,或者是面对急性、慢性生活压力时,个体并未受到消极的影响,而是成功地应付这些压力,那就会从不幸中获得更大发展的能力。所以,就第一对关系,我们的理解是:“肓”给甄昊带来J,不便,但建立在对“盲”理智预期及合理定位基础上的“积极人格”在应付这种变化中越发显得强大。
5.1.2“积极人格”和“环境支持”
积极主动的人格特征为研究对象赢取了机会,获得了许多积极的支持。盲人有上大学的机会、盲人在学校当老师等这些均可以证明积极人格和环境支持在甄昊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如果个人没有积极主动的意识,外界不提供求学就业的机会,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个的研究对象。但是,在积极主动的背后,甄昊也有自己的评断标准:平和心态、合理定位。显然,如果没有接受过完整的高中教育,自己也不会指望有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环境的支持对于盲人来说很重要,但是,支持不是同情,而是合理、平等、理解性的扶持。这种理性的定位首先要在盲人自己脑海中扎根下来,因此,我们才能在“积极人格”和“环境支持”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
5.1.3“环境支持”和“盲”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怎样合理地利用外界环境的支持来弥补视觉上的障碍,这可能会是伴随着盲人终身的话题。甄昊的成长过程中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