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北京市肢体残疾者职业人格特征的分析
作者:韦小满 孙立双 刘艳虹
肢体残疾者作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人格。一些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并不乐观,残疾人自身素质低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内在主要原因。以往,人们强调要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其实良好的职业人格不仅是就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弥补就业者身体功能上的缺陷。在美国有人曾通过调查发现,与非残疾雇员相比,经过培训的残疾雇员更加忠于职守,勤劳敬业,乐于奉献和信守承诺,残疾雇员的工作绩效能够达到或超过非残疾雇员。因此,我们在努力提高肢体残疾者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人格。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积极地为残疾人创造就业的机会,并于2007年颁布《残疾人就业条例》来予以保障。然而,稳定的就业需要用人单位和就业者双方的相互适应,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要提供合适的岗位,而就业者要满足特定岗位的要求。为了提高肢体残疾者就业的适应性,对他们进行职业人格评估和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人格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
4.2 北京市肢体残疾者职业人格的优点和缺陷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北京市肢体残疾者身上具有一些比较好的人格特征,例如,他们一般都具有抗挫折能力,情绪稳定性和坚持性比较高,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品质使他们能够不畏惧困难和失败,做事有始有终,工作中较少受情绪波动的影响,能够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等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北京市肢体残疾者身上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从总体上看他们的管理能力通常都比较差,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等。这些人格缺陷往往使他们在工作中缺乏计划性,不愿意担当重任,不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注重工作效率等等,这就容易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4.3 培养肢体残疾者良好职业人格的几点建议
如何帮助肢体残疾者克服人格品质上的缺陷,提高综合的职业素质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小培养自信心和责任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从小就应该重视培养肢体残疾者的自信心。自信心来自于个体不断的自我肯定,让肢体残疾者经常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树立一些肢体残疾者成功的榜样,也可以起到肯定、示范和激励的作用。
责任心是促使一个人努力学习和忘我工作的内在动力,它来自于个体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己应该担负什么责任的认识。让肢体残疾者从小就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自己在学会独立生活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这样他们长大成人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忠于职守、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人。
(2)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磨练出来的。肢体残疾者由于身体残缺和功能上的缺陷,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周围的人对他们过度地保护,事事都包办代替,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因此,一定要在充满关怀的环境中,多为肢体残疾者提供一些独立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培养肢体残疾者的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和坚持性等等。
(3)耐心指导,多给予鼓励
职业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为了培养肢体残疾者良好的职业人格,一方面要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良好的行为规范,什么是职业的一般要求,什么是职业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耐心指导,多予以鼓励。
在我国,肢体残疾者和肢体健全者一样享有劳动权力,如今政府又为他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只要肢体残疾者树立信心,提高劳动技能,加强职业人格的修养,他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就业者,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5 结论
通过本次抽样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而言,北京市肢体残疾者的情绪稳定性和抗挫折能力最高,交际能力、坚持性、严谨性和自信心其次,管理能力和责任心最差。
(2)北京市肢体残疾者的坚持性、情绪稳定性、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四种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大体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坚持性、情绪稳定性和抗挫折能力逐步增强,而管理能力逐步减弱。
(3)在坚持性、自信心和责任心上,北京市肢体残疾者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显著地强于女性;而在严谨性、情绪稳定性、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责任编校 杨希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