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基于教育生态化理论的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蒋惠珍
综上分析,构建了“集体教学+个别辅导+特殊干预”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模式是宏观 静态的,而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是微观动态的。
2.2 教学模式的动态描述
教学模式是由系列教学行为来实现的,教学行为是教与学过程中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作 用。在随班就读教学中,对于残疾儿童而言,与教学行为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特殊学生的学 情、教学内容和要求、适宜的教学策略、特殊干预和辅导、学生的学习状况、教与学的评估 六大要素。教师首先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构成、障碍影响程度及预测发展目标三方面进行学 情分析,而后确定教学内容与要求,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与要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特殊干预 与辅导。学生在教与学的作用下产生了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出教与学的评估信 息。评估信息可以从三方面发生作用:反馈重新分析学生的学情、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调整 特殊干预与辅导。教与学的动态运作过程见图1。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各要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动态循环的。
基于教育生态化理论的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研究/蒋惠珍 2.3 教学模式下教育科研的调整
残疾儿童是随班就读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只有主体本身在正视差异的前提下,积极融入主流 活动,并逐渐形成精神上的融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关注如何 引导残疾儿童克服自身障碍,参与人际交往,解决人际冲突。引导他们如何适应团体生活等 。激励他们以积极、能动的态度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在随班就读过程中获得心 灵体验、情感的内省,挖掘随班就读质量提升的情商因素。
在科研方面,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因此,教育科研必须对残疾儿童的差异性深入了解。 在心理学、病理学、行为学、比较学等领域寻求随班就读教学的支撑点。在研究方法上可以运用对比研究,探索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教育结合点。就整体研究而言,由随班就读 理论 上的定性分析可以转向随班就读实践中的定量分析,采用量化的方法,获取个体间差异的特 征和 内在规律性,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供事实数据,通过分析、诊断优化干预方法。就个体研 究而言,通过教育叙事研究,获取干预措施对个体的影响过程的资料[5],便于改 善教学行 为。在教学评估方法,合理采用评估方式,比如对听障学生的乐感评价,可以采用感觉振动 的方法来实现。通过“课堂行为记录”、“成长记录袋”、“情境测验”等过程性评价了解 残疾儿童纵向成长的过程,同时利用终结性评价,把残疾儿童融入集体中进行横向对比,从 而了解残疾儿童在融合教育中的发展程度。
教育科研的调整为教学模式下教学行为的改善提供了依据,是教学模式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总之,从教育生态化角度,把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构建“集体教学+ 个别辅导+特殊干预”的教学模式,为残疾儿童提供均等发展机会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随 班就读教学趋向“最优、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郭玉英.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课程•教材•教法,2 006,(5):59-60
2 世界卫生组织.缺陷、残疾和障碍的国际分类.http://www.lauscha.cn/ns_detail.php?i d=8378&nowmenuid=2642&cpath=0323:&catid=0,2006-7-16/2007-10-11
3 邓猛.关于全纳教育课程调整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4,(3):4-5
4 于素红.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建设. 中国特殊教育,2005,(4):57-58
5 程向阳,华国栋.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教育研究,2006,(2):61-64
6 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2006,(2):53-5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