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作者:杜继淑 王飞飞 冯 维
4.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特征
本研究表发现,大学里男生和女生在总体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女生要优于男生,且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女生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寻求外界帮助能力要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控制消极发泄和积极补救能力上虽略高于男生,但不具备显著差异;在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上男生要优于女生,但不显著。这表明,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尤其是男生。一般而言,男生血气方刚,比较容易情绪激动,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比女生差。王大华等人(1998)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荷尔蒙分泌量没有男性高,而荷尔蒙是影响机体对外界产生攻击性和控制欲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男生在行为控制方面没有女生易控制自己的行为。除男女两性在防御机制上的生理差异原因外,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男性被赋为强者角色,被认为是勇敢、刚强、不易被困难所击倒的,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应付,因此当遇到情绪不适时,男性一般较少去寻求外界帮助;而女性常常被赋予弱者角色,因此当女性遇到烦恼的事件时,无需像男生一样掩饰自己的情绪,她们多会向同伴或者亲人倾诉,以期获得他人的帮助[6]。
4.3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年级特征
大学生在情绪管理总分以及理智调控控制、消极发泄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情绪管理总分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上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进一步多重均数比较发现,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上,四年级和一二年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可见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的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呈倒“V”。结合已有研究来看,大学生在刚进大学时,由于知识储备的欠缺,加之年龄普遍偏低,在理智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上有所不足;进入大学中期后,大学生的理性随着认知和阅历的增加有所增加;到大学末期,由于正反面各类信息的不断充斥,以及自身的各种经历,反而比较放任自己的情绪。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一年级和三四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逐渐降低,表现为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杨静[7](2005)研究也发现,在行为控制能力上,一年级分别与三四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与本研究一致。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面临更多的现实问题,比如就业压力、情感困扰、前途问题等等,同时他们也更多地得到来自社会上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事情的感染,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肆意发泄不良情绪的冲动。韦有华(1996)、张建卫(2003)研究发现,各个年级的应对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多地会主动面对和解决情绪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则大多采用逃避或者消极发泄的方式[8]。
4.4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这与魏纯镭等[9](2005)研究结论一致。他们的研究发现,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P<0.01) 。同时,也与周科慧[10](2005)调查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全国常模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有一定的滞后性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在校大学生。
由于SCL-90问卷都是反应心理健康的负向题,因此根据研究结果的显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5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大学生寻求外界帮助的情绪管理能力只对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有显著影响,对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有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寻求外界帮助的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他们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抑郁程度、偏执程度、精神病性程度,这与Jou(1997)的研究结论一致。Jou等对日本13所大学的175名中国大学生的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其压力越高或需要的社会支持越多,感到或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抑郁症状越严重,感到或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幸福感越强[11]。大学生积极补救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与敌对因子、偏执因子有比较大的影响。
多元线形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中的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如果大学生不能理智地调控情绪不适,任由情绪肆意发泄,并且不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就会产生各类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各类心理症状。
5结论
(1)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正向的趋势,但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大学生在情绪管理总分以及理智调控控制、消极发泄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其它三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在情绪管理总分和理智调控情绪能力上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女生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寻求外界帮助能力要显著高于男生。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5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
6教育干预建议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教育干预建议:
(1)大学二年级是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干预的关键期。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各维度和总分的年级变化趋势图来看,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可塑性较强。因此,在此阶段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必将受到良好的效果。干预方式可采取个别咨询 、团体辅导、心理教育、心理预防以及各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12][13]。
(2)要重视对男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训。在对男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辅导的时候,要重点加强他们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寻求外界帮助能力。
(3)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还要开设相关心理辅导课程,教给大学生应对各类情绪不适的方法与技巧[14]。
参考文献
1余晓波,方艳霞.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展.实用预防医学,2005,(3):723-725
2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5
3张文彤.SPSS11.0统计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192-248
4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08-230
5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293-296
6王大华,申继亮,Alexandra Brandy.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差异.心理科学,1998,21(2):131-135
7杨静.大学生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与实测.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5
8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1
9魏纯镭,马申. 浙江省1000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44-45
10周科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Scl-90量表)及对策分析.零陵学院学报,2005,26(1):180-182
11Jou Y H,Fukada H.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in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Chinese students in Japan.PsycholRep,1997,81(3):1303-1312
12Walden,T.A, Smith,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7-22
13Underwood,M.K..Top ten pres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7,(21):127-143
14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与干预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905-908
(责任编校:焦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