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听力障碍幼儿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

作者:李 娜 张福娟



  
  3 结果
  
   通过近1年的早期干预训练,小梦不仅爱上了辅导老师,更爱上了幼儿园,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可以自如的在幼儿园固定的班级中活动。掌握了100多个单词,基本上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会说“我要小便”等一些简单的句子,发音清晰。生活中不经常用到的短语和句子很难掌握,如会说“背书包”,但一直没有学会“理书包”。能理解陈述句,但到现在为止,不能理解疑问句。遗忘的速度较快,巩固起来比较困难。
  
  4 讨论
  
   经过1年的早期干预训练,小梦从一个只会“咿咿呀呀”发音、退缩孤僻的“丑小鸭”蜕变成现在开朗、可爱、能较顺利进行日常交往的“小精灵”,她的早期干预经验给实践工作带来了不少启示。
  
  4.1 早期干预要愈早愈好
  早发现、早诊断、早佩戴助听器、早进行训练是听力障碍幼儿康复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2岁~5岁。如果在敏感期之前或在敏感期之中进行训练,便能事半功倍,但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再进行训练,常常是事倍功半。狼孩学习语言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梦是幸运的,她在2岁时开始接受早期干预训练,并没有错过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保证了干预的效果。
  
  4.2 早期干预要充分利用游戏的价值
  作为儿童时代嬉戏的行为,游戏是幼儿时期主导性的特殊学习方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的动力是幼儿的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又会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其他听力障碍的幼儿一样,小梦注意的主要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那些只有她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引起她的注意[7]。而且由于听力障碍儿童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差,时刻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维持注意,所以,对小梦的干预训练,我们一直以游戏活动为主。实践证明,游戏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
  
  4.3 早期干预要重视同伴交往的作用
   小梦由于听力障碍和语言发展迟缓,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主要表现为伙伴范围狭窄,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贫乏,社会适应性差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8]。因此我们在干预过程中坚持让小梦进入一个固定的班级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让小梦和小伙伴能有更多交往的机会,促进小梦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一直利用同伴间的角色游戏等活动激发小梦学习语言的兴趣。这样做不仅使语言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其他小伙伴应用的言语更为小梦提供了语言模仿的榜样。在干预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教育听人小朋友,不能歧视小梦,要主动亲近她,和她一起游戏,帮助小梦正确发音,所有这一切为小梦语言康复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4.4 早期干预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父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最早的也是最自然的有声语言环境和语言习得场所[9]。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康复的好坏,即使在聋儿进入了康复机构乃至基本康复进入普通学校之后,聋儿家庭康复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小梦的妈妈在女儿确诊为听力障碍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小梦后期的干预训练制造了不少困难。在小梦早期干预训练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反复,学习过的短语和单词很快就遗忘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小梦爸爸由于工作很忙,无暇顾及女儿的教育问题,而小梦的妈妈沉默内向,自尊极强,害怕女儿听力障碍的事情被别人取笑,因此,极少带小梦到亲戚朋友家走动,更很少到公众场合玩耍,这对小梦的语言和性格发展非常不利。
  总之,特殊儿童的家长应该端正态度,给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尽早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充分发挥家庭康复的作用,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参考文献
  1 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9
  2 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52
  3 柯沫夫,吕明臣.聋儿早期干预中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研究.中国听力语言科学康复杂志,2004,6(5):36-37
  4 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53
  5 余慧云.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听力障碍学生语言研究的内容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4,9:68
  6 刀维洁.关注聋儿的同伴交往.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6(5):37
  7 方俊明主编.特殊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7-168
  8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6-265
  9 余敦清主编.听力障碍与早期康复.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236-239
  10 杨福义,张福娟.听力障碍儿童家庭康复个案报告.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196
  
   A Case Study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for a
  Child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LI Na ZHANG FuJuan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Early intervent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The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effective early intervention for a hearing- impaired chil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early intervention step by step for the child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ned objectives of each stage is effective; meanwhile, interven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making the best use of play, and bringing parents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children into full play will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this process.
  Key wordschild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early intervention case study
  
  (责任编校:吴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