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基于聋人语言认知基础的综合语言教育模式构建

作者:方俊明 雷江华



  总之,实验研究与文献研究发现,唇读是聋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语言感知并不是听觉的独有特性,视觉具有语言认知的功能,尽管唇读受到音素可见性的影响,但是唇读的认知策略存在个体差异。
  
  4 聋童中文阅读的认知基础
  
  通过对听力正常儿童和聋童在中文阅读过程比较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10]:(1)笔画是汉字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在汉字的加工过程中存在笔画数效应,它是影响汉字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对汉字的熟悉程度是影响汉字加工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当字频与不同被试对汉字的熟悉度相一致时,字频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3)字音的激活是汉字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使是聋童也要经历“语音”的激活过程,语音激活过程也许是汉字识别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4)字义在汉字的加工过程早期就可以出现,至少可以认为字义的出现不晚于字音的出现。(5)听力正常儿童中字形对加工的影响消失的时间最快,由此可以推论,识别的汉字可能是以字音和字义的方式储存。聋童中的情况要复杂一些,识别的汉字可能是以字音、字形、字义不占优势的方式混合储存。(6)在句子加工过程中可以看出,聋童的加工深度方面不如听力正常儿童,但是在句中词汇和词汇句中位置的影响方面有着一致性,聋童在阅读中表现出了更多的视觉方面的特性。
  
  5 聋人语篇理解的认知基础
  
  本研究通过比较语言发展前全聋高中生与低于其3-4个年级听力正常学生在语篇理解过程中亚成分的加工特点和加工效果,来深入探讨聋生阅读理解困难的本质。语篇理解过程是一个连贯心理表征的构建过程,包括字词解码、句子表征、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等加工活动。整体连贯加工活动又包括两个加工过程——背景信息的激活和信息间的整合。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包括[11,12]:(1)在限时呈现阅读材料的条件下,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在形成句子表征的加工模式上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没有差异,而在加工时间和加工效果上存在差异,这说明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在形成句子表征上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存在差距。(2)在自定阅读速度的文本局部连贯加工活动上,两类被试表现出相同的加工模式和加工效果,但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以消耗显著长于对照组的时间为代价。(3)在文本明确信息之间连接的整体连贯中,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仍与低于其3个年级听力正常学生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加工模式。(4)在背景知识参与的整体连贯中,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仍具有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对照组听力正常学生相同的加工模式,在整体连贯问题上还高于对照组,但这一结果同样以花费显著长于听力对照组的时间为代价。研究还发现,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在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上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差距显著。(5)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背景信息激活的能力显著低于其4个年级听力正常学生。(6)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在语篇阅读的注视时间、注视频率、眼跳距离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注视点和回视次数上有显著差异,语言发展前全聋被试表现出较对照组注视点多,回视次数多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聋生阅读水平低于同龄听力正常学生的本质原因在于聋生在语篇理解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对相关信息的激活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上;也可显示语言发展前全聋生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有效阅读策略。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对聋生阅读困难的本质认识,而且对聋生阅读教学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6 中国聋人综合语言教育的思路
  
  结合手语认知基础、口语(唇读)的认知基础、书面语的认知基础(中文阅读认知基础、语篇理解认知基础)等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要结合聋人的认知基础来进行综合语言教育,这里的综合语言教育不是指双语教育、也不是指综合沟通法,而是指系统地能将口语、手语和书面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教育。本研究建议[2]:开展聋人口语训练,跳出纯口语和医学模式的误区;开展手语训练,跳出“双语双文化的误区”;写读领先,图文并进,跳出听说领先的误区;提高聋教师资和专业人员的综合语言教育能力;加强聋生语言学习态度的教育。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到,国内外再次掀起的聋人“双语教育”之争,是当令时代精神、科学技术和特殊教育发展的充分反映。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阐明了聋人语言发展和认知的关系,手语的语言地位和综合语言教育的认知基础。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思百年来聋人语言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走出“纯口语训练”、“纯医学模式”、“双语双文化”与“听说领先”等误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聋人的语言教育过程中,应结合聋人认知和汉语象形表义文字的特点,通过加快研制和推广能将聋童的口语、手语、书面语言融为一体的计算机软件,提高聋教师资和语训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措施,构建并推行我国聋人综合语言教育之路径。
  鉴于聋童因为听觉损失造成的不利影响,他们更擅长于运用视觉和动觉认知,多采用直觉型认知策略,因此需要利用这一认知特点,走出唯口语论的怪圈,建构聋人手语、口语和书面语等综合语言符号系统,采用综合语言教育的策略。首先,根据手语脑功能成像的研究结果发现手语与口语的大脑皮层机制并无质的差异,据此可确定手语的语言地位,故在综合语言教育模式中应重视手语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其次,根据听觉障碍学生唇读语音识别的研究结果可知,听觉语言经验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认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并不影响唇读技能的提高,但是听觉辅助与听觉语言交流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唇读技能。因此,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要听能训练与唇读训练并重,一方面通过镜前练习来加强语言康复的视觉反馈,另一方面通过配戴助听器来增强听觉反馈,通过视听反馈来促进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藉此在口语教学过程中采取听能训练与唇读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13]。第三,根据听觉障碍儿童中文阅读与语篇理解的认知特点,加强书面语的教学指导。听觉障碍学生与正常学生尽管在中文阅读与语篇理解过程中认知加工方式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但听觉障碍学生明显滞后于正常学生,发现了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阅读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学生的部分本质原因,即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在语篇理解过程的句子表征、局部连贯、整体连贯、背景信息的激活和无关背景信息的抑制环节上均存在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对当前国际和国内聋生阅读教学的启示是[11,12]:(1)当聋生自行阅读或教师提问时,应给聋生相对充裕的时间,以使他们有充分时间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和信息间的整合;(2)阅读教学中,不要只关注聋生字词识别、句子的语法结构,还应注意培养和训练聋生文本连贯意义表征的建立的能力,尤其在高年级;(3)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识别出文本局部或文本前后相距较远信息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整合;(4)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回视文本先前信息以建立文本连贯的意义表征,但应注意培养他们逐渐减少回视;(5)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背景信息激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6)语文课本的选篇应适当缩短篇幅以减少聋生因背景信息激活和无关信息抑制的过多困难而加重学生理解文章的困难,最终失去阅读兴趣;(7)要用自然阅读材料,而不是对原始创作材料进行改写以满足聋生阅读能力底下的需求;(8)整体而言,我国高中聋生所学语文课程以低于同龄听力正常学生3个年级为标准基本上是可行的,但文章篇幅过长且学习时间较紧,因此给聋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最后,聋校在采用综合语言教育时不可偏废某种语言交流方式,应该根据听觉障碍学生个体的特点或者群体的特点来作出有效的选择。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