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百科 作者:孟德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先说题目。有人说这是一首拟古乐府,又叫《代白头吟》,拟作的是汉乐府中相和歌楚调曲中的那首《白头吟》,郭茂倩《乐府诗集》、葛立方《韵语阳秋》干脆就题作《白头吟》,而闻一多则认为应该叫《代白头吟》。其实刘希夷的这一首《代悲白头翁》和汉乐府中那首《白头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汉乐府中那首《白头吟》的作者是卓文君。她虽然是美女,是才女,但也会有年老色衰的时候,司马相如就有了纳妾的心,于是,卓文君就写了这首《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本身也是附会的东西,就像后来说赵孟頫想纳妾,管夫人写了那首著名的“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是一团泥捏的两个泥娃娃,然后把它们打破,重新和水,重新再塑两个泥娃娃,这时“我身子里有你,你身子里有我”,于是赵孟頫大为感动,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一样。《白头吟》和《代悲白头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点也挨不上的。

  这就是唐代流行的七言歌行。

  刘希夷死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怎么就会有“悲白头翁”这样的想法呢?

  人都要老,人都要死,人人都知道,但对待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有两种人,对此是超然旷达的,一种是功成名就之人,一种是豪壮之士。功成名就之人,奋斗过了,也成功了,回首往事,没有多少遗憾。豪壮之人,会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的壮语。

  但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尤其是有理想抱负而又没有实现的人来说,“白头”就有一点可怕了。所以,古人“叹老”,往往都和“嗟卑”连在一起的。

  那么,还没有“白头”的人,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

  消极的人就会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之一)。现在那些放任于夜生活中的人,大概也可以算是这一类。

  积极的人就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积极进取,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刘希夷的这首诗,以“洛阳城东桃李花”起兴,引起洛阳女儿见到桃花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而联想到岁月催人老的感叹。这个意境,是从汉代宋子侯的《董娇娆》中化出来的。我们来看一看《董娇娆》: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两首诗所表现的情感,所使用的手法都十分相似。《董娇娆》中说花虽然“秋时自零落”,但“春月复芬芳”,而人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只能是“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了。刘希夷没有这样的感叹,只是告诫。“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不是要“红颜子”们去同情那些“白头翁”,而是要在“白头翁”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那么,该怎样做,刘希夷没有说,大概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是消极,是积极,你自己选。

  诗中最有名的是那两句据说是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同样的意思,都是传诵千古的不朽名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赤霓”E书作品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