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小店卖烧烤:每天能“烤”出3万元







对于普通人,要挣3万元,也许要花五六个月,甚至一年时间。但在武汉,这个叫骆青峰的人,一天就能有3万元收入。是什么让这个曾是街头小摊贩的人创造了奇迹呢?他的故事是从这根电线杆开始的。

  骆青峰:“我们原来有个烤箱摆在这个电线杆旁边的,当时熏得很黑,黑油油的,那个烧烤,我们那个烤虾的香味吧,在上面起码保留了半年之多吧。”

  1998年之前,骆青峰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店卖烧烤,1998年的一个偶然发现让他做起了烤虾。一天他的一个开餐馆的亲戚,将没用完的虾球送给了骆青峰,这也就是武汉人所说的虾球。为了不浪费,骆青峰就将虾球简单处理后,自己吃了起来。但这个举动却被当时店里的一个客人看到了。

  当时的顾客:“我觉得很稀奇,就要了一串,尝了一下。”

  骆青峰:“他就尝了尝,也没有说好吃不好吃。”

  当时的顾客:“我一吃味道还不错,第二天我就跟我的朋友们一介绍,他们非要我带他们到他们店去尝一下。”

  在这个顾客带领下,第二天骆青峰的店里来了一大批人,就专门点这个虾球吃。没有任何准备的骆青峰一阵手忙脚乱后,终于弄出了一盘烤虾球。当时在武汉,虾球的传统吃法只有炒着吃,或是蒸着吃,如果用来烤着吃,在他这里还是第一次。从这件事中,骆青峰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骆青峰:“我就发现做这个虾球,还是比较有市场的,这样的做法全国都没有,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个烤虾球啊,把它做成我们店里的拳头产品。”

  烧烤是武汉市民夜宵时最常吃的食物,把虾用来烤着吃,在烧烤中还比较稀奇,很多人都想尝个新鲜。骆青峰觉得挣大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索性就在小巷子里竖起了一个灯箱,打出了“正宗烤虾球”的招牌,价格是一元5毛钱一串,一个星期后,他的虾球销售达到了每天一千多串。

  骆青峰:“两间房,就像这么大小的,一间是五六个平米吧,一点点小,再加上外面加个十来个桌子,卖到一千七八百块钱一天。”
居民甲:“满院的人都跑来了,的士司机都晓得洪珞村里头有个烤虾球的。”

  骆青峰:“就像下雨的时候,就剩屋里面的桌子,外面人都打着伞在外面等,等着里面的人吃完了出去,然后他还不等你把桌子打扫干净,地也不准你拖,马上就抢,几个小时,你屋里不能打扫,等做生意做完了以后,你进来打扫屋子,那地上的垃圾都有这么厚。”

  每天午夜,这条小巷子就成了骆青峰的专用露天餐馆。楼上居民进入梦乡时,这里却忙得热火朝天。这场面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危机,附近的居民开始有意见了。

  居民甲:“都是外面来的人,吃到深更半夜的,别人白天还要上班的。”

  居民乙:“人多,噪音大,吃了之后的签子到处乱扔。”

  这种情况很快被反映到了当地的卫生部门。

  武汉洪山区卫生监督所监督四科主任 胡鸣:“桌子摆到马路上来了,虽然是在小区里面,在巷子里面,摆到巷子里就摆到马路上来了,这个按照食品卫生法是不行的。”

  骆青峰:“卫生部门啊,环保部门呀,城管部门啊,全部都来找我,因为居民投诉比较厉害,隔三差五就投诉一次。”

  2003年4月,居民的强烈反应给了骆青峰很大的压力,他最害怕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骆青峰: “环保,卫生,城管部门3个部门,同时给我下停业整顿通知单,不准营业。”

  记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骆青峰:“2003年5月份的时候吧,有一天三个部门同来了。”

  在当时,骆青峰光靠烤虾球,一天可以卖到七千元钱,一个月就有20万元入账。突然间要求停业,这个打击让骆青峰的情绪非常不稳定。

  骆青峰:“我非常好的生意,好不容易熬了这么多年,我才刚刚熬出点头来,突然让我就这样不干了,那我肯定是不甘心的。”

  忙碌惯了的骆青峰一下子变成了大闲人,整天在街头徘徊,一直琢磨着寻找机会重新再来。2003年5月,为防止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他的小店被彻底拆除,连重新开业的机会也没有了。现在只有这根电线杆依然矗立在原地。

  骆青峰:“后来房子拆掉了,我还经常过来看看,摸一摸它,反正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接下来的时间里,骆青峰一直思考着将来的发展。在岳父帮助下,2003年6月,他很快租下了武珞路上的这个店面。他觉得,原来的老虾球店已很有名气,一定不能丢掉这些了老客源。他就让员工在老店旁举了一个大牌子,将搬迁的消息告诉了老顾客。做好这些准备后,他的新店开始营业了。

  骆青峰:“当时我们还请了一个乐队来,在门口摆起了热闹,搞气氛嘛,实际上那都是多余的,因为到了晚上,来的人络绎不绝,把那个门口都给堵住了,当时生意是好得不得了。”
骆青峰:“原来是下午才开始营业,现在我们中午就开始营业,到了晚上12点钟以后,我们就不营业了,实际上12点钟到凌晨3点钟是武汉市宵夜的小高潮,我们放弃了这三个小时的营业时间,主要是为了我们的居民着想,不扰民。”

  经过改进,很多问题就避免了。装修后的新店不仅留住了老顾客,也吸引了一批新的消费人群。

  骆青峰:“现在的消费者吧,白领来得多一些,小资也多一些,他们吃饭的时候还是要讲究一点环境的。”

  食客甲:“搬到这儿来了之后,环境也好了。”

  食客乙:“感觉特别有气氛,其次是他们这儿店面很大,比较干净,比外面的街边的干净的多,吃了很多次,也没有像外面吃了拉肚子呀或者什么的,第三就是他们这的虾球很进味,很多大小也比较均匀,不像外边很多黑的死的虾。”

  搬到新店后不到一个月,骆青峰就卖出了50万元的营业额。这之后,对虾球的需求量也自然多了起来,黑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骆青峰:“我们员工拿回去的虾啊,质量没有把好关,就把黑颜色的拿回去了,实际上也是活的,但是顾客吃了以后,就反映味道变了,说这个虾不新鲜,死的。”

  骆青峰认为,一个黑虾虽小,但如果顾客经常反映,那肯定会影响整个虾球店的声誉,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一定不能小看。从2003年7月起,骆青峰开始在虾源上把起了关。

  骆青峰:“这个是今天早上刚送过来的虾,这个里面的冰块是用来保鲜的,如果不保鲜,他放在这个盒子里面,一到两个小时就坏掉了,一定要保鲜,才能保证做出来的虾子的味道比较好。”
要保证味道好,虾球的货源就非常重要,骆青峰选择了来自湖北农村的金玉艮作为供货商。金玉艮每天从武汉市的这个大型水产品市场,收购大量小龙虾,卖给骆青峰。

  供货商 金玉艮:“他用的虾子跟别人的规格不同,他就是要七钱以上的,那个虾子又要嫩虾,他那个嫩虾,好进味一些,其他的老虾子,作作料虽下了,但是味道不好。”

  骆青峰:“这个虾呀,它有两个品种,青色的呢,就是非常卫生,这种非常干净;这种黑色的一看就知道是污水里面长大的,这种我们一般不用。颜色发青的,这种虾做出来的烤虾跟这种黑虾味道完全不一样。”

  由于骆青峰只要虾尾,而虾头对他没有任何用处,为节省时间和劳动力,他就和供货商达成了协议。

  骆青峰:“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耗在这个地方,供货商给我们做准备工作,他每天早上两点钟就过来了,他每天要帮我们拿到几千斤的这个小龙虾。”

  供货商 金玉艮:“整个虾子行里面的虾子,就是他们的虾子,都是我一个人收,其他也有客户找我,我也没有办法应付,因为他这个销售量是最大的。”

  骆青峰:“我们生意好的时候,像这种一盒十三四斤吧,大概要五六十盒,像这个五六十盒虾尾的用量,换成活的小龙虾,用量就是5000斤到6000斤的小龙虾,才够我们一天的用量。”

  在武汉,直接用于食用的小龙虾中,骆青峰的虾球店需求量最大,专门做烤虾球生意的,也只有骆青峰这一家。现在来店里吃虾球的人不再是为了吃稀奇,而是冲着他的虾球店名气来了,这让骆青峰非常得意。虾球的来源问题又得到了解决,他的生意更是无人能比了。

  骆青峰:“生意火的时候,这个炉子起码三四个小时都不能停的。5个烤箱不停地同时开烤,三四个小时就要烤出来三四千串,这个速度还不算很快。现在烤得差不多了,现在看见有烟起来了,就要开始刷油,因为你不刷油,它在里面就可能烤糊了,烤焦了。你看这个虾特别好,所以烤一烤啊,颜色马上就变了,就变成红颜色的了。这一说话的工夫,已经快好了,马上就好。所以这个比炒菜呀什么的,速度还要快得多,如果生意好,见效益,这个比炒菜还要来得快。这就好了,可以上桌子,给客人吃了。”

  2004年夏天,骆青峰的虾球每天可以卖上3万元,达到了自己生意的最高峰。但在这之后,他发现,武汉餐饮市场上频频出现各种形式的虾产品,本来处于垄断地位的虾球生意被同行瓜分了。但骆青峰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新的挑战,自信的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