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乡下淘金:大学生在农村建科普广告栏年赚200万







许多商家做广告都削尖脑袋往城市里挤,电视、报刊、网络……似乎只有在城市做广告才有价值。一位农大毕业的湖南青年,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到农村建科普广告栏可以一年四季赚钱。他建造的科普广告栏,为广大农村人提供了方便,自己也由这“冷门”事业实现了创富梦想。他是怎样发现这一“冷门”商机,又是怎样将其做成一番大事业的呢?
  农大高材生,“屈就”下乡扶贫发现生财新点子
  28岁的刘军是湖南株州人,2001年7月,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刚踏入社会的他,很想运用自己所学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回到家乡后,凭着自己一身过硬的农业理论知识,很快在志陵县农业局谋到一份工作。农业局领导鼓励他好好干,有机会的话可以帮他转正。
 刘军开始以为是在农业局坐办公室,当领导调遣他到一个叫沟溪乡做扶贫时,他才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些什么了。虽然刘军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但看到领导对他这位农大高材生非常器重,再说到农村也可以得到煅练,想到这些,刘军内心平衡了。
2001年9月15日,刘军和其它两位农业局的人,带着行李,由局领导亲自送到沟溪乡。沟溪乡是志陵县典型的贫困乡之一,资源贫乏,交通不便,人们过着极其穷困的生活。刘军等人的到来,让山民看到了希望,老乡长对三人更是热情之至。
  通过调查分析,城溪乡杂木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很多杂木被山民用来烧木炭或做柴火烧。根据实际情况,刘军决定将杂木栽培黑木耳,香菇,由农业办投资,山民生产的产品由他们统一回收。
  就这样,全乡15个村都投入到黑木耳、香菇的栽培生产中,刘军负责技术,其它人员负责销售和管理。为了方便联系,局里为三人都配了一辆摩托车,刘军几乎每天都要回县城采购东西。在乡下的生活很清苦,一日三餐都是几个家常菜,又不能上网,刘军开始感到很不习惯,但乡亲们渴望脱贫致富的殷切心情感染了他。很多乡亲,隔几天就给他们送鸡鸭鱼之类的东西改善生活,还轮流着帮三人做饭洗衣服……做为回报,刘军每次回县城,都为乡亲带回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有的村民经济困难,他就先帮对方垫上。渐渐的,刘军彻底的融入到农村生活中,与大家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个目标没日没夜的奔忙着…
  后来,找刘军到县城买东西的人多了,他索性将摩托改为三轮加箱斗的车,这样一次就能从县城拉回来很多东西。后来,刘军在每个村都建造了一个科普栏,提供科技知识和传递产品信息。乡亲们只要将物品写在上面,他第二天就将十几个村委会公布栏写的物品信息收集,然后到县城将东西买回。因为刘军是直接大宗到县城批发部拿货,价钱比村小卖店的价钱便宜,质量也可靠。后来,找他捎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见刘军一天奔波很辛苦,有时会拿点钱给他做报酬,刘军对此一律婉拒,只打趣说:“要是真感谢我,帮我找个对象就够了。”
  三个人尽心尽力传授技术,山民勤劳护理,放下的50000多筒黑木耳香菇长势人。2002年8月,黑木耳香菇开始上市,因为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一上市就受到客商的亲睐,仅广东一位客商就下了5000吨的订单…
 天时地利人和,刘军和山民们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全乡自栽种黑木耳香菇后,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2000元,这在以前是大家做梦都不敢想的呀!刘军根据市场需要,又引进了其它一些菌类进行试栽,尔后又在每个村建立大棚蔬菜栽培。
山民身上有了钱,托刘军买的东西就更多了,也渐渐向高档现代化发展。后来,应大多数山民的要求,刘军将县城一些新上市的商品都写在了科普公告栏上,一个星期更换一次,这样山民不用进县城就知道县城商品情况。
 刘军人生真正的转折在2002年9月25日。因为他以前经常到大批发市场购货,很多老板都以为他是个大“客商”。这一天,刘军刚进城,就被一家家电批发超市的老板叫住了,超市老板知道刘军在几个乡都设有科普广告栏,就想刘军帮他打一种刚进货的家电广告,他想在十一国庆假期来个开门红。经过交涉,由刘军在5个乡,150个村的科普栏上打广告,广告费为5000元。就这样,刘军“意外”的赚了一笔。
  十一假期过后,刘军问那家电老板销售情况如何,老板说一个星期就全部售完了。这之后,刘军又接了一些洗衣机,VCD之类家电的广告。刘军对每一个广告都认真对待,他将赚来的钱,很大一部分分给那些长年维护科普栏的人。
  陆陆续续接了其它一些商品的广告后,刘军悟出了一个道理:如今的商家打广告都往城市挤,而农村这片士地却被人遗忘了,如果自己将全县十几个乡镇的广告栏都利用起来,那将产生多大的利润呀?
         扎根农村,艰辛打拼开垦广告“处女地”
  由于刘军三人蹲点的三个乡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者成效,后来,刘军被调到县委扶贫办任办公室主任。刘军没有象其他领导一样,每天只是坐坐办公室,一切事情由手下去做。他每天往返于县城乡村之间,了解广大农民的各种情况,他处处为群众着想,深得广大群众拥护。
 刘军利用广告栏捞“外块”的事很快被上面领导知道了,因为他属于“编外”公务人员,领导对他也无可奈何,加上他在群众中的口碑又好,有些领导还鼓励他将农村科普栏广告当作一门事业去发展。
  刘军想:在农村广告栏上打广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为了慎重起见,他首先到县里办理了一些相关的手续,而后又与50多个村的领导干部商议,大家都觉得在公布栏上打广告是利村民又利商家的“双赢”举措,应该大力提倡。
  刘军首先从当初蹲点的三个乡开始。他以政府的名义,在每个村委会建立了两块公告栏,一块是宣传科普知识的,另外也免费帮村民发布产品信息;另一块广告栏,专门用来做商家的广告。如此一来,村民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县城一些商业的动态,对于商家来说,做广告覆盖整个县,函盖所有行政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相比之下,车体广告贵,还有路线之分,还得论辆掏广告费。在电视上作广告稍纵即逝,而且时间也短。
  虽然刘军在扶贫时给予过大家很多帮助,但真正涉及到切身利益时,许多村民都不愿将科普栏让给刘军打广告,他们向刘军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一是由刘军去拉广告,只给他5%的提成;二是广告栏维护人的工资由刘军支付;三是无论商家广告多少,先满足本村民发布产品信息的广告。面对大家提出的要求,刘军一时茫然了:如果按这种合作方式经营,那自己累死累活都赚不到钱。后来,刘军抛开村民,找到村委会的领导,才将事情摆平。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没有通过全村人一致表决,广告栏没办几天就被人砸了,上面写满了乱七八糟的话。
  后来,刘军专门派人看守,结果看守的人被其它村民软硬相逼,不得不妥协。就这样,刘军的广告栏建好又被砸,如此几次,光是材料和人工就倒贴了一大笔钱。
  一个村开了头,其它村跟着效仿,刘军在农村建广告栏的计划就这样暂时搁浅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刘军逐个找到村民交谈,原来,村民们都以为是政府出资办的广告栏,利用他们的资源来赚钱,村民对政府的抱怨缘来已久,每年闭不可少的土地税,教育附加费,农业税,农业提留款令其对政府一些做法不满……如今政府要强行占有他们的资源赚钱,谁心里会服气呢?当他们了解到刘军只是借政府的名义,自己经营时,他们一个个都没话说了。
  为了了解商家对农村广告的接受程度,刘军亲自一家一家商场去询问,他将农村广告栏的种种好处介绍给他们,结果95%的商家都表示接受这一新生广告形式。从商家对农村广告栏的肯定态度里,刘军看到了其中潜藏的巨大商机,只要做村民的工作,一切都将迎而解。
 随后,刘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广告栏免费为所在村民发布产品信息广告;由村里选财会人员管理广告收入及其它支出;无论广告亏盈,刘军每年负责村里五保户的衣食住行,广告收入三七分成。
 刘军这一招还真管用,村民们有自己的人管钱财,他们觉得很放心。就这样,刘军的事业渐渐步入正轨,说通了村民,刘军又开始做商家的工作。为了取得各商家的信任,由他自己贴钱租车,带商家逐个乡镇村组看广告栏,提出建议和意见;他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广告栏开始接收广告2个月之内,免费为商家打广告;对于有残疾或下岗经商,生活极度困难的小老板,实行免费。
  在最初2个月里,所有的商家都争着打免费广告。鉴于实际需要,刘军组建了一个专门负责农村广告事宜的班子,又增购了几辆摩托车。
短短2个月时间,刘军免费为商家打了近1万个广告!他自己贴了近5万块钱,虽然贴了钱,但却让所有商家知道了农村广告这一新鲜事物,也让商家领略了它的种种好处,这为日后刘军将农村广告事业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惠双赢,农村广阔天地任我驰骋
  2个月免费经营后,刘军开始收费。为了拉到广告,刘军和其它几位助手使出浑身解数,不但本县的拉,还在临近的几个县招揽生意,他对第1次做广告的客户都实行免费,这样无形中吸引了大批商家进入“农村广告”这个圈子。营运两个月后,刘军细细一算,除了一切开支,自己纯赚了8万!旗开得胜,给了刘军极大信心,他索性放手中的一切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广告”的运作中。
  为了将农村广告栏做好,刘军还特别注意群众提的建议和意见。他为此贴出启示;凡是向他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广告栏有益的给予3000元奖励,免费为其刊登一年广告。这项措施的推出,极大的提高了村民和商家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向他献计献策。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情,却几乎将他创办的事业毁于一旦。
  2003年3月,刘军在科普栏里向村民介绍了一种水稻新品种,很多农民朋友按他写的地址购了种子。然而,当其它常规品种都郁郁葱葱长到一寸高时,新品种却全烂在了田里,大家购种的钱打了水漂不说,更关键的是因为烂种将耽误农事。几百户农民纷纷到有关部门投诉。鉴于刘军广告给大家带来的巨大损失,有关部门当即下令要他停业整顿。此事经县电视台曝光,大家对刘军的农村广告栏产生了置疑,很多与他鉴订广告合同的商家纷纷撤回。那些受害的村民产生过激行为,将科普栏和广告栏全部毁坏…
  为了给大家一个圆满的答复,刘军亲自到品种产地海南调查,结果查出品种是正宗的,只是适宜在温室大棚播种,南方3月还天地冻,不烂种才怪。
  虽然责任不全在刘军身上,但他还是给每户受损的村民做了相应的赔偿。自此之后,凡是引进作物新品种,刘军都要亲自到原产地考察。
 因为“烂种”事件影响,刘军无形中流失了大批广告客户。正当刘军想方设法想挽回损失时,接着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2003年5月17日,一位职工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找刘军“兴师问罪”。原来,他儿子喝了某超市出售的牛奶,拉了几天肚子,为此耽误了考试。超市要他找商家,因为他是在农村广告栏上看到产品宣传的,最后想到找刘军,刘军又做了相应的赔偿。尔后几天里,陆陆续续有人找他,对方态度强硬,说如果刘军不赔偿损失就让媒体暴光,到有关部门去投诉!刘军采取退财消灾的办法息事宁人。所有麻烦解决了,但农村广告栏提供商品的可信度却大打折扣。
  事后,刘军调查发现:牛奶出自一家地下工厂,手下的人为了赚钱,明知道牛奶没有卫生许可证也将广告揽过来。为了杜绝类似现象发生,刘军向手下宣布:无论商家出多广告费,只要对方没有相关证明就不能刊登广告。后来,每次涉及食品的广告他都要亲自调查。
 两次“意外”事故,令刘军大伤元气,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说到“农村广告栏”就以“卖狗皮膏药的”而代之。
 为了挽回大局,让“农村广告栏”实实在在为广大群众服务,刘军又想了一系列办法,除了在科普栏增加有实用的技术信息外,还与县城几家大型广告公司合作,以冠名的形式,将广告栏分版或全部承包给他们,自己每月收取租金。
后来,由政府出面 ,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广告栏”的种种好处,由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渐渐的,人们对农村广告栏又恢复了信任。后来,刘军又为农民到外地引进了几个新种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刘军每到特定节日向全县孤寡老人送钱送东西,更让他和他的事业深入人心。
 经过大风大浪洗礼后的刘军,在自己的事业中不断摸索进取,自始自终以广大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如今,他的广告栏成了商家介绍商品、农民了解科普知识的重要平台。 随着广告务量的增加,他又招收了一批下岗工人,由自己培训,分配到全县各个乡村负责相关事宜。他除了每年向政府交纳巨额利税外,自己在帮助农民的同时,也实现了当初的创富梦想。如今,他一年的收入突破了百万。
 采访刘军时,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他告诉记者,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后,他想在全市建“农村广告栏”,乃至全省,全国…
农村这块“广告处女地”,不知荒芜了多少年,刘军却以独到的眼光将她开发出来,创造了惊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赚钱创业,并不一定就要做高科技,许多商机往往就潜藏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说不定我们也能发现商机,也能实现创富梦想。
 相关链接:如何在农村建科普广告栏
  前景分析: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很多产品由城市进入农村是示来一种趋势,用科普引导消费,这种经营方式,很有前途,农村潜藏的商机是无限的,以下是建造科普广告栏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首先要取得政府的支持,再者取得村里的支持;
  二、开始经营时要取得几个广告客户的支持或是赞助商的支持;
  三、及时提供实用的信息,知识给当地农民朋友。为其免费做些产品信息广告
  四、培训相关的人员往返各地做宣传以及维护事宜。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