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俞敏洪:“留学教父”的成长代价







一个在新东方中关村第二教学楼负责教室管理的中年男人告诉记者:当年,俞老师经常会过来转转,问我们各种情况,我们家里的事他都知道。可后来就少了。前两三年胡敏老师也经常来,他待人特别亲切。当了总裁以后可能工作忙我们就很难见到他了。 
  而这两三年,正是新东方快速膨胀的关键时期。这些事必躬亲待人和蔼的领导者,渐渐淡出了基层员工的视线。而今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新闻发布会,胡敏和江博的相继出走,让新东方擦黑板的工人也感到了企业上层的矛盾。 
  “高层的人事变动已经无法影响新东方的发展了。在未来几个月,新东方还会有人离开。”俞敏洪向本报记者断言。 
  现状似乎也在印证着新东方的发展难以阻挡:寒假班报名已经结束,一些家长还在寒风中等待,希望能增加一些名额。今年新东方的总培训人数将达到70万人。 
  11月12日临上飞机之前,俞敏洪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格子衫、休闲裤,雪白刺眼的运动袜和SWATCH表,俞敏洪的装扮与几年前没什么区别。 
  11月4日新东方明星教师江博召开媒体见面会,宣布投身另一家外语教学培训机构―――巨人。对此,俞敏洪拒绝了其他媒体的访问。 
  高层出走与成长的烦恼 
  创业艰难百战多。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教室走出来的俞敏洪,一个拎着糨糊罐刷小广告的小培训学校老师,变成今天身价数亿元,国外资本削尖了脑袋想注资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他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创业英雄。 
  而俞敏洪能有今天,不可否认是仰仗了一帮出类拔萃的哥儿们兄弟。 
  在新东方的大型讲座上,他们经常将自己的英语教学分为三大流派。一是以俞敏洪为首的“激励派”,二是以胡敏为首的“学院派”,再就是江博的“激情新概念”英语。而代表人物三去其二,自然引起了媒体间的一阵骚动。 
  很多媒体指出,俞敏洪应该反思。 
  俞敏洪属虎,今年42岁。一位略知内情的人士认为,他虽不如虎般凶悍,但却有虎多疑的秉性,行事诡秘多变,经常让人摸不到脉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俞老师是用人又疑,疑人又用”。但一位了解俞敏洪的高管却说,这是因为他在任用哥儿们弟兄的问题上伤透了心,有过太多血的教训,所以很多决定成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年与创业三元老之二的王强、徐小平之间的较量,俞在董事会的位置的七上七下,确实让他有太多经验需要咀嚼。 
  胡敏拥有新东方8%的股份,是第三大股东。他的出走并创办英语培训机构新航道,意味着他可以用新东方每年丰厚的分红来帮助自己渡过艰难的创业期。也就是说,新东方越发展,他的竞争对手新航道资金就越充足。这是俞敏洪和新东方董事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认了!我们董事会的所有成员都认了。”我听出了咬碎银牙和血吞的味道。 
  “你当初为什么要给他这么高的股份呢?新东方董事会指责胡敏只顾出版自己的作品,不让其他老师出书,这只能说明董事会对总裁的监控不力吧?” 
  “当时有当时的问题,跟小平、王强的斗争需要企业内有个像胡敏这样的角色,才能达到平衡。”俞敏洪回答得相当坦率。 
  一个家族色彩很浓的企业,一下容纳了如此多的海归,才华横溢挥斥方遒,俞敏洪深知,新东方要进一步扩张,只有让亲情退让,友情纵横。正如中国成百上千的企业的经历一样,同仁办企业,遇到“管理”两个字,弄不好,最终连朋友都没得做。 
  徐小平、王强都跟老俞撕破过脸,但终究念及北大情谊,没有再横生枝节。 [Page]
  而当下,胡敏和江博却没有那么多顾忌,新闻发布会一个个地开。过去的同盟,今天反目。 
  俞敏洪此时感到的是旧谊珍贵。度尽劫波兄弟在。兄弟兼北大同窗的王强,现在陪着俞敏洪在新疆、陕西等地一处一处地开讲座,而3年前被剔除出董事会的徐小平,此时正发挥他的唇枪舌剑专长为新东方树立正面形象。这3个在一个企业中沉沉浮浮分分合合的兄弟,彼此伤害后又重新达成默契。 
  如今的徐小平对俞敏洪再没有当年爱恨交织怨怒纠葛如情人般的感情。他赠言老俞:不以兄弟情谊追求共同利益,而以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谊。 
  而无论如何,第三大股东胡敏的出走,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俞敏洪几年来建立的平衡。但企业的每一个决定,有时都不是妄下的,它中间裹挟了许多历史的因果,以及不得不行的必然。 
  比如,胡敏建立新航道之后,新东方的高层管理者依据国际惯例,都签订了“竞业限制”的合同,即限定新东方股东和董事以及高管层的人员,在离开新东方的一定时限内,不得从事和新东方有竞争关系的业务。吃一堑长一智,新东方的高层管理因此而更严密。 
  一条北大人的尾巴 
  一直以来,新东方给人的印象,更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英雄。俞敏洪也是在民间、在学生间享受着“留学教父”的顶礼。但企业做大了,仅仅做草莽英雄已经远远不够了,所以,在不少场合,爱讲话而且会讲话的俞敏洪也不得不拿起了讲话稿;过去喜欢谈词汇量、喜欢谈学生留学成才规律的俞敏洪,现在更多地在说买地、股权、公司运作、房产官司;过去如数家珍的学英语绝招儿,现在都换成了未来发展规划。他不讳言自己已经是一个商人了,“商业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俞敏洪真的变了,但也不奇怪。 
  一次开会,大家都在暮色的山路上前行,三三两两聊兴正浓。此时,忽然传来两个女孩子绝望的尖叫声,大家蜂拥过去英雄救美,却发现在黑黢黢的路边忽然跳起来的“巨石”是俞敏洪埋伏多时的杰作。姑娘们惊魂未定,他却高兴得不行。“稍不留神,老俞北大才子的尾巴就露出来了。”旁边人摇头叹息。 
  相识多年,但印象中周围的人都管他叫“老俞”、“敏洪”,尊敬的称谓当然是“俞老师”,但很少有人叫他俞总、俞董、董事长。我想,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可恰恰是这种亲密关系,和时不时飘一下的尾巴,让大家尴尬。 
  老板委屈:你是我兄弟,就你该这样,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还这样?而兄弟也会委屈:你把我当朋友,为什么还用这么冰冷的政策管我;你把我当手下,有什么权力让我超出一个职业人的状态?所以在这个圈子里,旁观者会经常看到韩剧的场面,激情澎湃地指责、痛骂、痛哭流涕……亲情与伤害总是翻卷着戏剧化的浪潮伴随着企业向前发展。 
  老俞在胡敏卸任之后,又担起了公司总裁一职。他庄严向大家宣布自己要在2007年11月16日退休。因为那天他45岁。 
  真是个天才的想法:45岁退休,可能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大多数人在此时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为生计忙碌为温饱艰辛。但俞敏洪已经提前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声称要提前退休了。 
  俞敏洪解释,到那时,现在的这些纠葛已经不值一提了,也许又出现了新的矛盾与纷争,但是,“当望着充满晚霞的天空时,你还会想着你的失败与成功吗?”他惯用着自己讲课的语速和调调,发出诗情画意的畅想。 
  10月底的一天,老俞和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校长周成刚一起去医院体检。在医院门口,两个42岁的男人心里都没底。命运给人的拨弄比企业的风雨难捉摸多了。“如果查出有什么,我会把新东方的一切都放下。”老俞告诉记者,这个世界可以让他幸福的支点很多,并不只有新东方。 [Page]
  但眼下这个越来越大的新东方,确实是俞敏洪像小鸟筑巢一样一点点儿建立起来的。 
  当新东方还是一个小学校破教室的时候,俞敏洪只是北京培训市场上一粒小小的棋子。而今天,新东方成为旗舰,俞敏洪成为舵手和主帅,他明天的进退是否就能由着自己?俞敏洪自己的畅想并不能说明什么。 
  郁闷与挺立在废墟上 
  俞敏洪鼓励他新东方的学生时说:要在绝望的大山上砍下希望的石头。俞敏洪曾赠给我一本书借以鼓舞记者的斗志―――《挺立在孤独、失败和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曾经无数次地在他举办的讲座上抚慰他的崇拜者:我多次落榜,第三次才考上北大;我在大学里没有姑娘正眼看我,经受失败的煎熬;我的理想是哈佛,但3次被拒签,被老婆看不起,现在的哈佛仍然是我的梦想―――一个创业英雄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感,但他终于挺立在了那些屈辱的废墟上。 
  然而,当一个穷小子用11年时间拥有了全国11所分校的新东方教育机构,当一个两个孩子的父亲用自己发明的教育方式开始一儿一女的教育之时,他还能经得起挫折吗?他还能在别人的指责中大度地微笑,而且真正轻利和宽容吗?当管理这柄宝剑剔除了所有老板与下属之间温情脉脉的亲情友情之后,老俞还能是老俞吗? 
  也许以后,叫他俞总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能搂着他肩膀嘻嘻哈哈的人越来越少。这可能就是创业的代价,一个小企业做大的代价。他总说,聪明人是懂得该放弃什么的。 
  他把过去崇尚的自由精神,又增加了一个与之并重的因素“职业精神”。在他看来,过去大家是夫妻状态,夫妻之间是没什么规矩的,而现在要先小人后君子。用俞的话,“要对人性恶的一面加以限制”。 
  见面之前,给老俞打电话:听说你挺郁闷的?他没有否认。 
  目睹了老俞几年来的经历,确实不能相信什么新东方神话。因为,在神话世界里,王子公主一结婚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切戛然而止。所以大家年轻时候都认为,成功即是辉煌。 
  可在企业的江湖里,辉煌只是一个瞬间,而像虱子一样密密麻麻的烦恼却摘也摘不干净。新东方这个良性资产还在快活地滚打雪球,俞敏洪感受不到那些赔本老板的仓皇与痛楚。但,这些“人事”之痒却始终困扰着他,斩不断理还乱,说不出还挠不得。 
  每次郁闷之后,俞敏洪的答卷一般不会让周围人失望。大家又在关心他郁闷之后的举动。 
  比如,他正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两个亿,以加厚新东方的基座。资金一到位,俞敏洪就要开始实现自己的大学之梦了。新东方要以实用英语学院和电脑培训为起点,在北京郊区建设一个容纳1万人的大型校园区,大力发展长期和职业教育。而这,也正是许多新东方人的梦想。短期培训确实是一棵摇钱树,而这些世界各大名校出身的海归们,出外只是个培训师,多少会感觉有点儿“那个”。俞敏洪苦苦等了10年时间,要给自己的追随者找一个长期的发展之路,让这些老师们在出书挣钱赢得学生尊敬之后,还有一个体面的社会地位。 
  这,也是他的新东方能长期保持动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砝码。 
  “一个企业在改革和更替中,人员肯定是会变的。不是一个人个性如何,人品如何的问题。” 
  “今年我们的业绩比去年增长了50%,总收入从去年的4个亿到今年的7个亿。改还是不改,变还是不变,要用数据来认定。人员的来去这很正常。”俞老师的声音忽然变得有点陌生,少了他讲课时的激情元素。 
  他话锋一转:胡敏和江博能在外面闯荡闯荡也好,可能不久,他们反而会理解我,知道创业有多难了。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