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王云:腾空两周半落脚跆拳道馆







  【人物档案】 
  职务:武汉市百川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年月:1971年10月 
  籍贯:湖北黄陂 
  座右铭:态度决定一切。 
  崇拜的人:李宁 
  业余爱好:运动、读书 
  腾空、翻转、再翻转、落地、平衡……这套完美绝伦的动作,是每个体操运动员的梦想,王云当然不例外。 
  10多年前,王云与李大双、李小双、黄力平并称湖北省体操队“四大金刚”。一次,王云骑摩托车遭遇车祸,被惯性力量甩出几米高。他潜意识地完成一个漂亮腾空翻转两周半,双脚落地稳稳站住。当事人未受半点惊吓,当班交警反而目瞪口呆:“站岗十几年,没见过这样的。” 
  这个故事,让朋友们笑翻了天。王云说,拜体操所赐,无论何时,他都可以分辨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与这次车祸一样,多年来的许多挫折,都好比是在翻腾之中寻找平衡,令他回味无穷。 
1 一次翻转翻出个空中飞人 
  王云今年35岁,作为武汉百川道馆的掌门人,他的名字并不为人熟知。可若是换在16年前,若是换一种选择,他的名字会和今天的李小双、王力平一样,因常常戴上“世界冠军”、“体坛名将”等熠熠生辉的光环,变得家喻户晓。 
  一边是道馆掌门,一边是体坛名将,一切的变化起源于19岁的一次抉择,这次抉择被王云视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腾空翻转”。 
  1991年,为备战第七届全运会,湖北省体操队在武汉进行集训。同时,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为参加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也来到武汉。两支队伍遇上后,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开始向省体操队求援。想要填补我国空中飞人旋转三周半空中接人动作的空白,杂技团看中了王云。 
  那么多优秀队员,为什么会选中他呢?“或许他们觉得我更帅吧。”对于被杂技团看上的原因,王云笑着摇头,表示真的不知道。但他对自己的选择却记忆犹新:首先,当兵是自己儿时的向往;其次,杂技团1000多元的工资比运动员100多元(当时武汉市人均工资水平不到百元)的工资多出了10倍。此外,还可以常去国外演出赚外汇。 
  与省体工队领导磨了一个月的嘴皮后,王云加入杂技团,开始军旅生涯。其间,他随队去过美国、德国、老挝、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往返国内外的王云,不仅在沿海开放城市过上了先富起来的日子,还试着把风行欧洲的一种公厕广告模式引进回国,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他一口气拿下广州500多家公厕,却一个客户都找不到。“那时日子过得太安逸了,总是不安心,想做一番自己的事业。” 
2 二次翻转翻出个卡车司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云开始意识到家庭的意义与长子的责任。1996年,父母先后内退、弟弟待岗的家庭状况,让王云无法一个人待在广州继续富足的生活。回武汉安家立业的想法令他辗转反侧,“创业虽苦,但再苦也苦不过体操训练。回到家乡后,会遇到更多熟悉的人,重新开始也未尝不是好事。” 
  1998年,在父母的极力反对下,王云放弃副营级干部待遇,空手回到武汉当起卡车司机。“当时是想搞货运公司的。刚刚拿到驾照蛮兴奋,就先从卡车司机做起。”说起这段经历,王云自嘲地笑个不停。 
  按照王云的计划,货运公司前景甚好,跑一趟赚三四千元,除去路上的开销,一年就能回本,说不定第二年还可以开家货运公司。可事与愿违,连续跑了三个月后,不但没赚到钱,还倒贴数百元修车费。发现“创业第一步就行不通”的王云,满腹懊恼地把车转给朋友,跑回家里闭门思过。 
  思考再三,虽说不愿从事与体育和文娱有关的工作,但毕竟老本行更容易上手。闭关一个月后,王云向父亲借了1000元,与两位体育圈内的旧友合伙开办了少年体育舞蹈(国标)学习班。 
3 双脚落地开创江城第一家跆拳道馆 
  王云开设国标舞学习班时,武汉这类运动气氛已经很浓。开国标学习班在他心中也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一次外出消夜时,王云偶然遇到正在武汉体育学院学习跆拳道的一位朋友。 
  跆拳道是个什么运动?韩国的全民健身项目,已被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王云灵光一闪,“连我这样一个体育厌学者都想跃跃欲试的运动,肯定会有前景。” 
  说干就干,王云第二次找到父亲“死缠滥打”地又借来1000元钱。用这笔钱粉墙、修地、装镜子,并向新华路体育场提出免租金利润均分的合作办法,1999年2月1日,武汉第一家跆拳道馆,在王云的亲手打造下开始招生。 
  万事俱备,只欠学生。参考北京、广州的市场价格后,跆拳道馆将学费定在每月400元(相当于当时武汉市人均月收入)。印刷出3000份跆拳道馆招生宣传单页后,王云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街走巷跑遍整个汉口,进行了一次为期四天的直投式宣传。可一个月过后,只招来了六个人,其中两位是报社记者。“来的人很少,但都是追求时尚运动的年轻人。可见我这个项目还是有市场的。” 
  经过与六名首批学员的商讨,王云把学费下调到一个月60元。同时,记者以《小女子学打架》为题,在新闻版面上发了一篇学习新兴时尚运动的报道。 
  报道刊登的第二天,年轻人蜂拥而至,第一班40名学员一次性满员。随后,道馆顺势招收二班、三班学员。短短三个月后,300平米的道馆内再也站不下多的学员,道馆盈利一万多元。“这个钱好赚啊!继续开吧!”面对学员多到站不下的情况,一年不到,王云在武汉开设了八家连锁跆拳道馆。 
4 快速扩张鼎盛时期被绊倒 
  正是这一年,江城的跆拳道馆也同王云的道馆一样,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为让自己的道馆在市场上更具影响力,王云策划了与某商场合办武汉市第一届跆拳道比赛。“体育运动肯定需要比赛”,一场比赛搞下来,王云砸进去二万元,耗掉了他的全部积蓄。他虽开有8家道馆,但短期并未盈利。 
  2000年春节前夕,没钱发工资的老板王云,每天只干一件事:去要钱。商场赞助费到手后,交完场租、给足教练员工资,握着最后剩下的400元钱,王云过了个“穷”年。但他没想到,他会变得更穷。 
  因为想法不合,开年后,跆拳道馆的教练员集体跳槽离开了王云。“当初我是资金入股,他们是技术入股,最后,他们要走时我还必须给出退股费一万多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练团队集体出走后,王云赶紧另谋渠道找来两名新教练。与此同时,他开始重新思考人员管理工作,原先风风火火的八个道馆全线收缩。该做什么,该管什么,道馆掌门人王云静下心来,开始梳理几年来累积的管理经验。 
5 扎好管理马步冲拳才有力量 
  每个员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每个人的福利待遇如何解决;一个人不能什么事情一肩挑,如何进行团队管理……痛定思痛的王云,为自己的道馆拟定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在这套制度中,他力图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百川道馆海纳百川的团队精神。 
  这两年,百川道馆发展得很好,一年四季开班学员都会爆满。但王云没有急于开设新馆。除做好现有道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外,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到百川品牌的推广上。“将来百川道馆要打造自己的百川品牌。顾客选择百川,是选择一个团队、一个品牌,而不是看中其中某一个百川人。” 
  品牌要培养、服务要提升、管理要完善,分工当然也必须合理有序。经过三四年的磨合,今年,王云准备将公司的核心管理工作全部托付给老搭档赵志臻。“经过四年的团队共建,每一位核心管理人员都已经深信,只有依靠团队力量,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除去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后,王云打算抽身出来专门做品牌推广工作。在他的工作安排表中,用电脑组建管理网络;带队去其他城市观摩交流跆拳道馆的发展经验;提高百川品牌价值……都被列入他的年度计划。 
  采访结束时,王云告诉记者,前几日,原省体操队的黄力平(现国家体操队总裁判、世界体联委员)带着韩国妻子回武汉时特意来探望他。两人把酒言欢,谈起不同的选择给各自带来不同人生经历,达成共识:“体操的辛苦都已经承受过来,可谓曾经沧海,虽说选择了不同的职业生涯,但成功却只是时间问题。”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