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爱到美国
我是湖北黄冈人,自小便有两个爱好,一是学习,二是品尝美食。18岁那年,我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20岁时,我又幸运地被选送到日本大阪大学读生物学。初到日本,除了学习,品尝当地美食便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读大学的第四年,我开始进入研究室。我没想到,在那充斥着无数瓶瓶罐罐和各种试剂的研究室里,我迎来了生命中美丽的恋情。追求我的男孩叫东研二,是一位日本生物学研究生,比我高三届。在研究室里,我俩并肩搞科研。下课后,我便在宿舍里亲手制作各种美食犒劳东研二。可以说,我做的各种美食为我们的恋情增色不少。
来到美国之初,我由于英语不过硬,无法马上进入当地学校继续博士学业,只好一边在一家中餐馆打工,一边在语言学校学习英语。在餐馆打工的那段日子,也使我有了“偷师学艺”的经历。平时,我就在厨房做小工,给大师傅打下手。但眼睛和心思却都放在大师傅的菜品上。看他炒菜的火候、时间以及配料的搭配等。当我看到那些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原材料,在厨师的烹炸煎炒下,立即摇身一变,成了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时,我不由惊叹:烹饪既是一门神奇的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这也更激起了我对烹饪的兴趣。
到美国后,我和先生自然没少吃西餐。有一次,我和先生在一家意大利餐厅里点了一份比萨,没想到第一次吃就喜欢上了。上面不仅有香肠、肉和蔬菜,还烤得香香脆脆的。先生和我开玩笑:“这个好吃,你学得会吗?”
这有何难?我信心十足。但我没想到,那些看起来简单的西餐,做起来可不简单了。我首先学做的是最简单的意大利烤面包“卡夫秋”。最初,我以为做面包和国内包饺子的面粉是一样的,我便去超市买了一包面粉,回家和好面,便放进烤箱里烤起来。结果,我等到的是硬邦邦的“烤石头”。后来我才知道,做面包的面粉是要发酵的,且必须在合适的温度里发酵到合适的时间,才能做出可口的面包。
接着,我用做分子实验的方式来做发酵实验,我把一个面团分成若干块,分别把面团设定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时间来发酵,一下子便得到了若干个结论。先生知道后,不由笑道:“也只有你这个生物博士才会想出这种实验发酵的办法,估计全世界也没几个人吧!”面团发酵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而我做的卡夫秋也越来越好吃。丈夫甚至奉承我:“亲爱的,你真是个美食家,和你在一起,我的胃与我的心一样幸福。”
两年后,东研二结束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博士后培训阶段,在纽约找到了一份更适合他的工作,夫唱妇随,我只好再次随着丈夫来到纽约,开始新的生活。到纽约后,我考上了洛克菲勒大学继续读博士。
偷师做比萨
有一天,我偶尔得知,纽约居然有家“意式美食研究所”,专门教人学做意大利美食,每次收费68美元,我立即报名参加了。美食研究所其实就是一所烹饪学校,三四个学员分为一组,学员根据老师传授的烹饪知识,自己配料,现场烹饪,然后请老师和学员们品尝,互相评点好坏。我连续三周去烹饪学校学做比萨。但是,每周花68美元学做比萨太昂贵了,我便把烹饪老师教的做比萨的原料、配料、步骤、烘烤时间甚至佐料的分量等等全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并用相机把每个步骤都拍摄了下来,然后带回家自己研究,照本宣科学着做。
我先从市场上买来做比萨所需的面粉、香草罗勒、芝士和番茄等材料,甚至还买来了一块烤面包的石板,因为家里不可能有那种专门烤制比萨的巨大砖灶,我在烹饪学校看到老师就是石板放进烤箱烤比萨的。我像老师那样把石板放进烤箱,温度定到240度,时间设定到40分钟。没想到,过了一会,我就听到烤箱里传来一声“啪”的巨响——石板炸裂了!我吓坏了!赶紧打电话问烹饪老师才知道,我买的石板太薄了,温度又太高,当然会爆炸。我后悔不迭,当时因为贪便宜才买了一块薄的,没想到得不偿失。
没办法,我只好又去市场买了一块厚石板,预热后,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把软绵绵、湿漉漉的比萨饼放进烤箱里的石板上呢?我又向打电话向烹饪老师求教,得知市场上有专门铲比萨的铁锹卖,于是又买了一只来。谁知,还是有问题——比萨饼粘在铁锹上,任凭我使劲地抖啊抖,把比萨饼上的配料抖得满烤箱都是,饼子还是没掉下来……可我已经不好意思给老师打电话了,因为老师已经不客气地说我了:“丰,你为什么不来学校多学几次呢?”后来,我经过数次实验,总算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为了学会做更好吃的比萨,我几乎尝遍了纽约城的意大利餐厅,为的就是“偷师学艺”做比萨。一天,我听朋友说,在72街2大道有一家意大利比萨店,味道十分特别。我闻讯而去,品尝后发觉果然不同。于是招来侍应生问里面有哪些配料,可怎么问人家都不说。没办法,我只好破费经常和朋友去该店品尝比萨,并把该比萨的配料和味道记录下来,用相机拍下成品照片,回来后研究试做。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后,尝过我做的比萨的朋友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哇,你做的比萨可以和正宗的意大利比萨媲美了。你也可以开家比萨店哦!”虽然后面一句话是玩笑,却在我的心里激起了涟漪。
此时,我已经博士毕业,在纽约一个生物工程公司做研究员助理,并且也开始博士后培训阶段。越来越多的朋友对我烹饪美食的赞美,使我开餐馆的念头越发蠢蠢欲动。但如果在纽约开的话,只能是千千万万个西餐馆中的一个。那么在哪里开才能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呢?当然是——中国!
一天,我试着向丈夫说了自己的打算:“我以后想回国开个意大利比萨店,你觉得如何?”我原以为,丈夫会觉得我的想法很幼稚很可笑。没想到,这个从来都十分宠爱我的老公非常尊重我的意见:“只要你喜欢,我没有任何意见。再说,你做比萨的手艺那么好,不发扬光大确实有点可惜呢!而且,我可优先大饱口福。”有了丈夫的支持,我心花怒放。
2003年9月,我完成了博士后培训阶段,导师极力挽留我做研究员。但是,此时的我完全被开比萨店的热情鼓舞着。我婉言谢绝了导师的好意,开始做回国开比萨店的前期工作。
做意大利比萨,有些关键的工具和材料必不可少,比如烤比萨的砖灶和做配料的香草罗勒。这两样东西是意大利特产,在美国也到处都有,可在中国,就难觅芳踪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学会种罗勒。一到周末,我就去纽约附近的农艺园转悠,和那里的农艺师攀谈,先和他们成为朋友,然后再向他们了解种植罗勒的技术。那些农艺师还以为我做实验需要,便毫不吝啬地告诉我如何种植罗勒——一开始在培养基里点下罗勒的种子,等到罗勒发芽到四片叶子时,再把它移植到泥土里,等罗勒长到一定高度时,必须掐头分枝,限制它开花的时间,这样才能推迟叶片的老化……哎,不学不知道,原来做什么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啊!
接下来,我又花了三个月时间,跑了好几家生产比萨砖灶的美国厂家,终于选择了一款价值16万人民币的比萨砖灶。一切准备就绪,兴致勃勃的我决定回武汉开比萨店了。我的行囊里,还有一小包罗勒的种子。
博士后厨娘
2004年1月,当比萨砖灶还在海上向着中国漂流的时候,我已经坐飞机回到了武汉。可是,我只知道凭着一腔激情回国开店,却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多大。最让我至今想来痛悔不已的是,我第一次选址便惨败了!当时我匆匆忙忙地在武昌区首义路上找到一间门面,上下两层,月租金4000多元,我先付了一个季度的租金。可我没想到,当砖灶运到时,才发现一楼的空间太矮了,庞大的砖灶根本塞不进去!
没办法,只好寻找第二家店面。好不容易,又在首义广场的一条街上找到一家店面。这么一折腾,比萨店还没开张,资金却投进去二三十万。接着我招聘了5名厨师,10名服务员,开始亲自培训。为了突出砖灶比萨的特点,我还请人做了一个“全武汉唯一一家意大利砖灶比萨店”的大招牌。我以为,就冲着“全武汉唯一”,我的店一定会顾客盈门的。
2004年4月23日,一个普通的日子,我的“吉雅诺”意大利砖灶比萨店正式开张了。可是,让我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开张整整三天,店里没有进来一名顾客!我的心像在比萨砖灶里烘烤着一样疼!难道自己的选择是个天大的错误吗?我真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开店如此艰难,我真不该如此折腾的,安安心心地做一名生物学专家有什么不好呢?www.163164.cn
到了第四天,转机来了。那天中午,我正在门口站着,忽然有一对外国年轻人在门口驻足,他们看着招牌,用英语讨论着:“武汉也有意大利的比萨砖灶?真的还是假的?”我立即上前用英语回答:“是真的,不信你们进来看看?”两个外国年轻人将信将疑地进了门,当他们一眼看到大厅里耸立着一座巨大的赭红色砖灶时,立即兴奋得叫起来:“真的真的,和我们家乡的一样!”原来,这两个年轻人是武汉大学的意大利留学生。他们点了一份意大利著名的“玛格丽达”比萨。我丝毫不敢怠慢,亲自配料,亲自烤制。20分钟后,我把色香味俱佳的“玛格丽达”比萨呈现在两位意大利客人面前。
“哇!比我家乡做的还好吃!佩斯特酱真地道!”咬了第一口,那个金发女孩惊喜地叫了起来,男孩也连连点头。他们告诉我:他们在武汉留学两年了,吃遍了全武汉的西餐,但是始终没有吃到过如此正宗的意大利美食。“我们太幸运了!”他们的话让我热泪盈眶,得到这句赞美可真不容易啊!
让我惊喜的是,第二天,这两个意大利留学生又带了好几个外国同学前来。从那之后,这些外国留学生口口相传,给我带来了很多回头客,他们成了“吉雅诺”的忠实食客。这些可爱的留学生还建议我:“你这里的比萨太便宜了,你这样做会亏本的。其它地方的比萨不好吃,还比你这里贵很多呢,你该卖贵一点的。”我心里一热,现在赚钱不赚钱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先要有人肯定,然后才会为我带来滚滚客源。
2005年3月,由于店面需要拆迁,我把“吉雅诺”搬到了珞瑜路。这里紧邻几所高校,来这里品尝正宗意大利美食的外国留学生和老师越来越多,还经常有外国朋友在我的店里开派对,“吉雅诺”几乎成了一个中外交流的文化场所。
从女博士后到比萨厨娘,有很多人对我的选择表示不解,有人说我疯了,有人为我惋惜。可我觉得我这样做很值得,做比萨和做生物实验有许多共通之处,我喜欢把美食像实验一样来做。科研太复杂了,有时几个月甚至几年也等不到一个结果,而美食的结果却立等可取,立即就能品尝到美味,这实在是太美妙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