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老等






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水鸟叫“鹳雀”,而根据它命名的“鹳雀楼”更是名扬天下。但又因为“鹳雀”的特殊习性,它有了个不太文雅的名字,叫“老等”。
  鹳雀外观的确不美丽,它尾秃,腿细,颈长,羽毛黑白相间。凡涉及介绍鹳雀的资料上,大都这样描写:“大型涉禽,形似鹤亦似鹭,嘴长而直,翼长大而尾圆短,飞翔轻快。常活动于溪流近旁,夜栖高树。主食鱼、蛙、蛇和甲壳类。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但它在诗人眼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尤其是生活在唐朝的鹳雀就更幸运了。它们在翩翩飞翔中,突然看到了黄河岸边有座高大的楼宇,于是,头鸟便试探性地飞到了那座楼上,歇息的一瞬间,顿觉无比舒坦,不禁暗自思量:“还有哪个地方能比这里更适合我们家族居住呢?”当下决定就此安家,不再去那每晚都胆战心惊且风雨飘摇的枯枝败叶上了。于是,鹳雀们一传十,十传百地飞来了,后来竟有成千上万的鹳雀迁居到了这座高楼上。它们哪里会想到,竟在这里遇见了大诗人王之涣,更没想到因为大诗人的诗,而使它们成了一种充满灵性的鸟。这座名不见经传的高楼“鹳雀楼”,一举成了天下名楼。
  前不久,我和几位朋友登上了位于山西永济市的“鹳雀楼”,举目眺望,奔腾的河面上并无鹳雀出没,楼上也不见任何鹳雀栖息。我十分纳闷,就请教同行的一位朋友,他微微笑道:“这就是为什么把鹳雀叫做‘老等’的缘故了。”我依然不解,便悻悻下了楼。
  当我来到黄河岸边时,一种并不壮观的景象呈现在了眼前。此时的鹳雀们正在捕食,它们的队形很是分散,每只鹳雀的间距大约有三四米远,显得零零落落,但又互不干扰。它们久久站在水渚边,默默耐心地在等待,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不论惊涛骇浪拍岸,还是细流潺潺缓动,甚至河面上穿梭来往的船只,也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耐心。每只鹳雀都如一个经验老到的垂钓者,一旦瞅准了猎物,便把脖颈伸开闪电般予以出击,那尖利的喙似标枪般的准确刺入荡漾的水中,即刻一顿美食尽入口中,吃饱了的,扑打着翅膀悠闲地在岸边散步,不过瘾的,接着继续等了下去,直到肚儿圆了为止。
  看完了鹳雀捕食的全过程,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为什么把鹳雀称之为“老等”的缘故了!但同时想到,也只有被称之为“老等”的鸟,才配叫“鹳雀”。
  多少年过去了,一代代的鹳雀依然在黄河边耐心地等待,它们显不出一点点寂寞,也丝毫不动声色,就那样一直等了下去。鹤雀的子孙们也因此有了一笔宝贵财富:只有坚忍不拔地耐心等待,才会等来灿烂明媚的早晨!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