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三名主义”:凤凰卫视的人才战略

作者:钟大年 于文华











  凤凰则不一样。建立之初,一是自身资源还十分有限;二是内地政策对于境外落地媒体自己采制新闻有所限制;三是出于尽快为内地观众认可的迫切需要,凤凰便大胆在“名主持”上下工夫,结合西方一些媒体的明星之策略,推出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明星主持人”。
  随着生存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凤凰逐步开始涉足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但由于凤凰侧重于国际新闻,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还是有很多时候要借助别人的资源。如何能基于别人的素材说出自己的话,从凤凰的角度进行解读、表达凤凰的观点,这成为能否既借资源又立台的关键。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了凤凰“名评论员”的诞生。
  随着凤凰的不断发展,虽然在资源上已经不存在任何局限,但是,“名主持”可以靠节目托起来,“名评论员”可以靠观点立起来,“记者”之“名”更多的只能静待时机。“9·11”后的阿富汗战场给了闾丘露薇一次重要的机会,而到了两年后的伊拉克,闾丘露薇的名字终于和她的勇敢一起传遍海内外。
  
  凤凰搭台我唱戏
  
  凤凰卫视曾经有过一个栏目叫《杨澜工作室》,借着杨澜的名气和凤凰的影响力,一度十分受欢迎,是当时凤凰卫视的名牌栏目之一。但后来因为杨澜的离开,节目中止了。杨澜创立阳光卫视后,开办了一个栏目,叫《杨澜访谈录》。
  名人策略的最大危机就来自于此,当名人离开时,他将带走几乎所有凝结在他身上的名人资源。媒体此前的造“星”努力也由此付诸东流。
  名人被捧得越红,然后反过来要价越高,这个问题相对还比较好解决,无非就是双方通过协商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点而已。
  如何规避名人离去的风险?对于这个问题,刘长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凤凰尽量为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别的地方无法提供的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凤凰的办法是情感+高薪+制度。最初,是凤凰给“名主持、名评论员、名记者”提供了机会,每一个从这个舞台上成长起来的人总不免会对这个舞台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不忍轻言离开。另外,凤凰除了给与主持人高薪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配售股权奖励。根据一份凤凰卫视招股书附录6,凤凰卫视向包括2位公司董事、4位高级管理人员以及146名其他员工的授出股份中,位列承受人第10名的就是窦文涛,获得1,064,000股,陈鲁豫和许戈辉获得的数量与他相同,而吴小莉更高达1,596,000股,他们获得的配售仅次于凤凰少数几位总裁级的高级管理人员。另外,凤凰还为主持人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制度保障以及对明星的培训和提升机制。无疑,凤凰的这些保障给了他们归属感。而现在,只要凤凰能继续保持这个舞台的个性、继续拓展这个舞台的空间,就有可能留住台上的这些人。
  (摘自《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22.80元。社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编:1008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