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
|
|
本书是2004年底开始酝酿的,写的是108位好汉的事情,从动笔到成书居然也经历了差不多108天的时间。在这一百多天里,我常常在深夜被自己的灵感叫醒,在喧嚣的白天一个人沉浸在冥思中,忘记周围的一切。在学校安静的自习教室、在肮脏而简陋的北京南站候车室、在西土城路元大都城墙遗址、在承德到北京的内221次列车上……我一次次地为中华文明中那些精彩的管理智慧所召唤,忍不住拿起了笔。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在人来人往的校园,我常常感觉自己在离群索居,基本的写作场所是位于主楼13层的那间会议室,大会议桌子上留下了我的痛苦和我的快乐。冬天不知不觉过去了,从13层上望下去,草开始发芽,楼前的玉兰树也已经开满了鸽子一样的花朵。我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写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感到庆幸。
感谢我的父亲,在成书的过程中,章回体的风格直接来自他的建议。感谢我的外祖父郭成田大人。写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小的时候,在河北丰宁一个叫做乌拉海营的小村子里,他在葫芦架下教我背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情景,我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就是那时产生的。老人家现在已经不在了,我想,要是他能看到这本书,一定很开心!
感谢我的老师吕廷杰教授和赵欣燕博士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我曾经工作过的邮电局的几位老领导,在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下,我积累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笔财富。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安卫博士一直以来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们为此书出版付出的辛劳以及对我个人的支持。
还要感谢承德和保定的家人和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们,他们给我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感激不已,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本书!感谢我的学生孙洁为本书做的录入工作。
在这本书快要结尾的时候,学校正在筹备50年校庆,就在今天下午,我暂时停止了写作,受邀作为评委参加了名为“北邮精神“的辩论赛。确实,做事情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其核心也在于“精神“二字。现场有位同学问我,精神二字说起来很玄,可具体要怎样去做呢?
我告诉他我心里的四句话:
作为一个儿子,要让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
作为一个学生,要让自己的老师感到骄傲。
作为一个教师,要让自己的学校感到骄傲。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让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精神“了。
2005年3月26日深夜
于北京邮电大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