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使王譄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将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 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①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 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 信于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②事成功立,然后善 也。今寡人恐叔之逆从政之经,以辅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 名不累,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譄谒之叔,③请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 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王命之,臣敢对,因竭 其愚忠。曰: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④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 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 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 故臣愿王图之也。”使者以报。王曰:“吾固闻叔之疾也,我将自往请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兄弟,一作‘元夷’。元,始也;夷,平也。”

  注②正义郑玄云:“止,至也。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 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按:出犹成也。

  注③索隐为句。

  注④集解徐广曰:“五帝本纪云幼而徇齐。”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①瓯越之民也。②黑齿雕题,③却冠秫绌,④大吴之国也。故礼服莫同,其便一也。乡 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觽求尽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 ⑤与齐﹑中山同之,⑥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⑦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 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 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⑧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 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⑨吾 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 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 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字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义, 敢道世俗之闻,臣之谸也。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再拜 稽首。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

  注①索隐错臂亦文身,谓以丹青错画其臂。孔衍作“右臂左衽”,谓右袒其臂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今珠崖﹑儋耳谓之瓯人,是有瓯越。”正义按:属南越,故言 瓯越也。舆地志云“交址,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文身断发避龙”。则西瓯骆又在 番吾之西。南越及瓯骆皆啱姓也。世本云“越,啱姓也,与楚同祖”是也。

  注③集解刘逵曰:“以草染齿,用白作黑。”郑玄曰:“雕文谓刻其肌,以青丹涅 之。”

  注④集解徐广曰:“战国策作‘秫缝’,绌亦缝紩之别名也。秫者,綦针也。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绌’耳。此盖言其女功针缕之麤拙也。又一本作‘鲑冠黎譄’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安平经县西有漳水,津名薄洛津。”正义按:安平县属定州也。

  注⑥正义尔时齐与中山相亲,中山﹑赵共薄洛水,故言“与齐﹑中山同之”,须有 舟楫之备。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云‘自常山以下,代﹑上党以东’。”

  注⑧索隐林胡,楼烦,东胡,是三胡也。

  注⑨正义上音计,下力追反。


  赵文﹑赵造﹑周袑﹑①赵俊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先王不同俗,何 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虙戏﹑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 三王,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 而便国不必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 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者志淫,则是邹﹑鲁无奇行也;②俗辟者民易,则是吴﹑越无 秀士也。③且圣人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夫进退之节,衣服之制者,所以齐常民也, 非所以论贤者也。故齐民与俗流,贤者与变俱。故谚曰‘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 今者不达事之变’。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遂 胡服招骑射。

  注①集解徐广曰:“战国策作‘绍’。袑音绍。”

  注②索隐按:邹﹑鲁好长缨,是奇服,非其志皆淫僻也,而有孔门颜﹑焻之属,岂 是无奇行哉!

  注③索隐言方俗僻处山谷,而人皆改易不通大化,则是吴﹑越无秀士,何得有延州 来及大夫种之属哉!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①西略胡地,至榆中。②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 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

  注①索隐一作“蔓葭”,县名,在中山。

  注②正义胜州北河北岸也。


  二十一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翦将 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①合军曲阳,②攻取丹丘﹑③华阳﹑④鸱之塞。⑤ 王军取鄗﹑石邑﹑⑥封龙﹑⑦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二十三年,攻中山。 二十五年,惠后卒。⑧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 西至云中﹑九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陆’,又作‘陉’。或宜言‘赵与之陉’。陉者山绝之 名。常山有井陉,中山有苦陉,上党有阏与。”正义与音与。陉音荆。陉,陉山也,在 并州陉县东南十八里。然赵希并将代﹑赵之兵,与诸军向井陉之侧,共出定州上曲阳县, 合军攻取丹丘﹑华阳﹑鸱上之关。

  注②集解徐广曰:“上曲阳在常山,下曲阳在钜鹿。”正义括地志云:“上曲阳故 城在定州曲阳县西五里。”按:合军曲阳,即上曲阳也,以在常山郡也。

  注③正义盖邢州丹丘县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华,一作‘爽’。”正义括地志云:“北岳有五别名,一曰兰 台府,二曰列女宫,三曰华阳台,四曰紫台,五曰太一宫。”按:北岳恒山在定州恒阳 县北百四十里。

  注⑤集解徐广曰:“鸱,一作‘鸿’。”正义上昌之反,下先代反。徐广曰“鸱, 一作‘鸿’”,鸿上故关今名汝城,在定州唐县东北六十里,本晋鸿上关城也。又有鸿上水,源出唐县北葛洪山,接北岳恒山,与鸿上塞皆在定州。然一本作“鸣”字,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在常山。”正义括地志云:“石邑故城在恒州鹿泉县南三十五 里,六国时旧邑。”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封龙山一名飞龙山,在恒州鹿泉县南四十五里。邑因山为名。”

  注⑧索隐按:谓武灵王之前后,太子章之母,惠文王之嫡母也。惠后卒后,吴娃始 当正室,至孝成二年称“惠文后卒”是也。而下文又云“孟姚卒后,何宠衰,欲并立”, 亦误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王庙见礼毕,出临朝。 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是为惠文王。惠文王,惠后吴娃子也。

  武灵王自号为主父。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 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 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 之为人也。

  惠文王①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年,以公子胜为相,封平原。”

  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①起灵寿,②北地方从,代道大通。还归,行赏, 大赦,置酒酺五日,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③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 礼相章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上郡。”正义今延州肤施县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常山。”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东安阳故城在朔州定襄县界。地志云东安阳县属代郡。”


  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觽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礼之为人也, 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谋阴贼起,一出身徼幸。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 而不顾其害,同类相推,俱入祸门。以吾观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 祸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子奚不 称疾毋出,传政于公子成?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肥义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异而虑,坚守一心, 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①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进受严命,退 而不全,负孰甚焉。变负之臣,不容于刑。

  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②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

  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有语在 前者也,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 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之事。

  注①索隐籍,录也。谓当时即记录,书之于籍。

  注②正义肥义报李兑云:必尽*[力]*傅何为王,不可惧章及田不礼而生异心。


  使死者复更变生,并见在生者*(并见)*傅王无变,令我不愧之,若荀息也。

  异日肥义谓信期①曰:“公子与田不礼甚可忧也。其于义也声善而实恶,此为人也 不子不臣。吾闻之也,奸臣在朝,国之残也;谗臣在中,主之蠹也。此人贪而欲大,内 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祸且逮国。

  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贼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若有召王者必见 吾面,我将先以身当之,无故而王乃入。”信期曰:“善哉,吾得闻此也!”

  注①索隐即下文高信也。正义上音申也。

  四年,朝髃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髃臣宗室之礼。

  见其长子章鐥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 计未决而辍。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①公子章即以其徒与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

  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 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

  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主开之,②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 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后出者夷”, 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③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④主 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注①正义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矣)*也。

  注②索隐开谓开门而纳之。俗本亦作“闻”字者,非也。谯周及孔衍皆作“闭之”, 闭谓藏之也。正义谓不责其反叛之罪,容其入宫藏也。

  注③集解綦毋邃曰:“鷇,爵子也。”索隐按:曹大家云“鷇,雀子也。生受哺者 谓之鷇”。

  注④集解应劭曰:“武灵王葬代郡灵丘县。”正义括地志云:“赵武灵王墓在蔚州 灵丘县东三十里。”应说是也。


  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 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 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或无此十四字。”

  *(主父死惠文王立立)*五年,与燕鄚﹑易。①八年,城南行唐。②九年,赵梁将, 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下。③及十年,秦自置为西帝。十一年,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 阳于魏。秦取梗阳。④十二年,赵梁将攻齐。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公主死。⑤十 四年,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⑥取灵丘。⑦与秦会中阳。⑧十五年,燕 昭王来见。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临菑。

  注①集解徐广曰:“皆属涿郡。鄚音莫。”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常山。”正义行,寒庚反。括地志云:“行唐县属冀州。”为南行唐筑城。

  注③正义刘伯庄云:“盖在南阳鲁阳关。”按:汝州鲁山县,古谷阳县。

  注④集解杜预曰:“太原晋阳县南梗阳城也。”索隐地理志云太原榆次有梗阳乡。 与杜预所据小别也。正义括地志云:“梗阳故城在并州清源县南百二十步,分晋阳县置, 本汉榆次县地,春秋晋大夫祁氏邑也。”

  注⑤索隐盖吴娃女,惠文王之姊。

  注⑥按年表及韩魏等系家,五国攻齐在明年,然此下文十五年重击齐,是此文为得, 盖此年同伐齐耳。

  注⑦正义蔚*(丘)*[州]县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中阳故县在汾州隰城县南十里,汉中阳县也。”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孰,民不疾疫,觽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征 兵于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 而吞二周,故以齐餤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 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①实而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 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 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 与秦多?

  注①索隐与国,赵也。秦赵今为与国,秦征兵于韩,帅之共赵伐齐,以威声和赵, 是以德与国也。

  说士之计曰:“韩亡三川,①魏亡晋国,②市朝未变而祸已及矣。”燕尽齐之北地, 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③韩之上党去邯郸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 秦之上郡④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⑤羊肠之西,⑥句注 之南,⑦非王有已。踰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⑧昆 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王久伐齐,从强秦攻韩,其祸必至于此。愿王孰虑 之。

  注①正义河南之地,两川之闲。

  注②正义河北之地,安邑﹑河内。

  注③正义沙丘,邢州也。钜鹿,冀州也。齐北界,贝州也。敛,减也。言破齐灭韩 之后,燕之南界,秦之东界,相去减三百里,赵国在中闲也。

  注④正义鄜﹑延等州也。

  注⑤正义秦上党郡今泽﹑潞﹑仪﹑沁等四州之地,兼相州之半,韩总有之。

  至七国时,赵得仪﹑沁二州之地,韩犹有潞州及泽州之半,半属赵﹑魏。沁州在羊 肠坡之西,仪﹑并﹑代三州在句注山之南。秦以三郡攻赵之泽﹑潞,则句注之南赵无地。 然秦始皇置上党郡,此言之者,太史公郄引前书也。他皆仿此。

  注⑥正义太行山膎道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

  注⑦正义句注山在代州西北也。

  注⑧正义言秦踰句注山,斩常山而守之,西北代马胡犬不东入赵,沙州昆山之玉亦 不出至赵矣。郭璞云:“胡地野犬似狐而小。”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①天下属行,②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 五国三分王之地,③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⑤反高 平﹑根柔于魏,⑥反巠分﹑⑦先俞于赵。⑧齐之事王,宜为上佼,⑨而今乃抵谸,⑩臣 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

  注①正义以赵王为事也,而秦必伐之也。

  注②正义上音烛,下胡郎反。言秦欲令齐称帝,与约五国共灭赵,三分赵地。

  注③正义谓秦﹑齐﹑韩﹑魏﹑燕三分赵之地也。

  注④正义齐王以身从赵王之患也。

  注⑤正义言秦齐相约,欲更重称帝,故言“废帝”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纪年云魏哀王四年改阳曰河雍,向曰高平。根柔,一作‘籏柔’, 一作‘平柔’。”正义返,还也。括地志云:“高平故城在怀州河阳县西四十里。纪年 云魏哀王改向曰高平也。”根柔未详。两邑,魏地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王公’。巠音胡鼎反。”正义巠音邢。分字误,当作 “山”字耳。括地志云:“句注山一名西陉山,在代州鴈门县西北四十里。”

  注⑧集解徐广曰:“尔雅曰西俞,鴈门是。”正义俞音戍。郭注云:“西隃即鴈门 山也。”按:西先声相近,盖陉山﹑西隃二山之地并在代州鴈门县,皆赵地也。

  注⑨索隐佼犹行也。

  注⑩谓共秦伐齐也。


  今王毋与天下攻齐,天下必以王为义。齐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尽重王义。

  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宠制于王也。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

  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①取之。②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昔阳故城一名阳城,在并州乐平县东。春秋释地名云‘昔阳, 肥国所都也。乐平城沾县东*[有]*昔阳城。肥国,白狄别种也。乐平县城,汉沾县城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乐平沾县有昔阳城。”


  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①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

  十八年,秦拔我石城。②王再之韂东阳,决河水,③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焻 来相赵。十九年,秦*(败)**[取]*我二城。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伯阳故城一名邯会城,在相州邺县西五十五里,七国时魏邑, 汉邯会城。”

  注②集解地理志云右北平有石城县。正义括地志云:“石城在相州林虑县西南九十 里。”疑相州石城是。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东阳故城在贝州历亭县界。”按:东阳先属韂,今属赵。


  河历贝州南,东北流,过河南岸即魏地也。故言王再之韂东阳伐魏氏也。

  二十年,廉颇将,攻齐。王与秦昭王遇西河外。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云与秦会渑池。”

  二十一年,赵徙漳水武平西。①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为太子。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武平亭今名渭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二里。”按:二十七 年又徙漳水武平南。

  二十三年,楼昌将,攻魏几,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二十四年, 廉颇将,攻魏房子,②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二十五年,燕周③将,攻昌 城﹑④高唐,取之。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⑤得一将军。二十六年,取东胡 欧代地。⑥

  注①正义音祁。传云伐齐几,几拔之。又战国策云秦败阏与,及攻魏几。按:几邑或属齐,或属魏,当在相潞之闲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常山。”

  注③索隐赵人,为赵将。

  注④集解徐广曰:“属齐郡。”正义括地志云:“故昌城在淄州淄川县东北四十里 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故华阳城在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司马彪云华阳亭在今洛州 密县。”是时魏﹑韩﹑赵聚兵于华阳。西攻秦。

  注⑥正义今营州也。索隐东胡叛赵,驱略代地人觽以叛,故取之也。


  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封赵豹为平阳君。①河水出,大潦。

  注①集解战国策曰赵豹,平阳君,惠文王母弟。

  二十八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①罢城北九门大城。②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弒其王。 ③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④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 马服君。⑤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平邑故城在魏州昌乐县东北四十里也。”

  注②正义恒州九门县城。

  注③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是燕武成王元年。”索隐按:乐资云其王□惠王。

  注④正义上于连反,下音预。括地志云:“阏与,聚落,今名乌苏城,在潞州铜鞮 县西北二十里。又仪州和顺县城,亦云韩阏与邑。二所未详。又有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 西五十里,盖是也。”

  注⑤正义因马服山为号也,虞喜志林云“马,兵之首也。号曰马服者,言能服马也”。 括地志云:“马服山,邯郸县西北十里也。”


  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①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②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 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③徐 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 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耳。”④曰:“食得毋衰乎?”曰: “恃粥耳。”曰:“老臣闲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 愿得补黑衣之缺以韂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 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 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 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 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 于齐,齐兵乃出。

  注①集解徐广曰:“平原君相也。”

  注②索隐孔衍云:“惠文后之少子也。赵亦有长安,今其地阙。”正义长安君者, 以长安善,故名也。

  注③集解胥犹须也。谷梁传曰:“胥其出也。”

  注④索隐按:束皙云“赵惠文王子何者,吴广之甥,娃嬴之子也”。如系家计之, 则武灵王十六年梦吴娃而纳之,至二十七年王薨,及惠文王三十二年卒,孝成王元年遣 长安君质于齐,若娃年二十入王宫,至此亦年六十左侧,亦可称老。而束广微言太后纔 三十有奇者,误也。


  子义闻之,①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 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注①索隐子义,赵之贤人。

  齐安平君①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②拔之。又攻韩注人,③拔之。二年,惠文后 卒。田单为相。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安平城在青州临淄县东十九里,古纪之酅邑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人’。”正义燕无中阳。括地志云:“中山故城一名中 人亭,在定州唐县东北四十一里,尔时属燕国也。”

  注③正义邑名也。括地志云“注城在汝州梁县西十五里”,盖是其地也。


  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①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明日,王召 筮史敢占之,曰:“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 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注①正义杜预云:“偏,左右异色。裻在中,左右异,故曰偏。”按:裻,衣背缝 也。

  后三日,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 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召平阳君 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 “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对曰:“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 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 无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①水通粮②蚕食,上乘倍战者,③裂上国之地,④其政行, 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王曰:“今发百万之军而攻,踰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 市邑十七币吾国,⑤此大利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正义秦蚕食韩氏,国中断不通。夫牛耕田种谷, 至秋则收之,成熟之义也。言秦伐韩上党,胜有日矣,若牛田之必冀收获矣。

  注②正义秦从渭水漕粮东入河﹑洛,军击韩上党也。

  注③正义乘,承证反。蚕食桑叶,渐进必尽也。司马法云:“百亩为夫,夫三为屋, 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出革车一乘,七十二人也。”上乘,天下第一也。 倍战,力攻也。韩国四战之地,军士惯习,倍于余国。

  注④正义上国,秦地也。言韩上党之地以列为秦国之地,其政已行,赵不可与秦作 难,必莫受冯亭十七邑也。

  注⑤正义冯亭将十七邑入赵,若币帛之见遗,此大利也。


  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踰岁未得一城,今 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告冯亭曰: “敝国使者臣胜,敝国君使胜致命,以万户都三封太守,①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 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处 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义一矣;入之秦,不听主令,不义二矣;卖主地而 食之,不义三矣。”赵遂发兵取上党。②廉颇将军军长平。③

  注①正义尔时未合言太守,至汉景帝始加太守,此言“太”,衍字也。

  注②集解汉书冯奉世传曰:“赵封亭为华陵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 由是分散,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师将,官师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 无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汉兴,冯唐□代相之子也。”上党记云:“冯亭頉在壶关城西五里。”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长平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一里,□白起败括于长平处。”


  七*(年)**[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 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①武垣令②傅豹﹑王容﹑苏射率燕觽反燕地。③赵以灵 丘④封楚相春申君。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九年。”

  注②集解徐广曰:“河闲有武垣县,本属涿郡。”正义括地志云:“武垣故城今瀛 州城是也。”

  注③正义武垣此时属赵,与燕接境,故云率燕觽反燕地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灵丘,蔚州理县也。”


  八年,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魏公子无忌亦来救,①秦围邯郸乃解。

  注①正义魏公子传云“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年表云“九年公子无忌救邯郸”。 围在九年,其文错误。

  十年,燕攻昌壮,①五月拔之。赵将乐乘﹑庆舍攻秦信梁军,破之。②太子死。③ 而秦攻西周,拔之。徒父祺④出。⑤十一年,城元氏,⑥县上原。武阳君郑安平死,⑦ 收其地。十二年,邯郸廥烧。⑧十四年,平原君赵胜死。⑨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社’。”正义壮字误,当作“城”。括地志云:“昌城 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北五里。”此时属赵,故攻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新中军也。”索隐信梁,秦将也。正义信梁盖王龁号也。 秦本纪云“昭襄王五十年王龁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今相州理县也。年表 云“韩﹑魏﹑楚救赵新中军,秦兵罢”是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是年周赧王卒,或者‘太子’云‘天子’乎?”索隐赵之太子 也,史失名。

  注④索隐赵大夫,名祺。

  注⑤正义赵见秦拔西周,故令徒父祺将兵出境也。

  注⑥集解地理志常山有元氏县。正义元氏,赵州县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故秦将降赵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廥,厩之名,音脍也。”索隐廥,积鰖焒之处,为火所烧也。

  注⑨索隐按年表在十五年也。


  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①燕王令丞相栗腹约驩,以五百金为赵王酒, 还归,报燕王曰:“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闲而问之。 对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王曰:“吾以觽伐寡,二而伐一, 可乎?”对曰:“不可。”王曰:“吾即以五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燕王 大怒。髃臣皆以为可。燕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将而攻代。②廉颇 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乐闲。③

  注①索隐尉文盖地名。或曰,尉,官;文,名。谓以尉文所食之地以封廉颇也。古 文质略,文省耳。正义尉文盖蔚州地也。信平,廉颇号也,言笃信而平和也。

  注②索隐二人皆燕将姓名。

  注③正义三人皆燕将*(姓)*也。


  十六年,廉颇围燕。以乐乘为武襄君。①十七年,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 十八年,延陵钧②率师从相国信平君助魏攻燕。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③十九年,赵与 燕易土:④以龙兑﹑⑤汾门﹑⑥临乐⑦与燕;燕以葛﹑武阳﹑⑧平舒⑨与赵。

  注①正义襄,举也,上也。言乐乘功最高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代郡有延陵县。”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太原。”

  注④索隐音亦。谓与燕换易县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北新城故城在易州遂城县西南二十里。按:遂城县西南二十 五里有龙山,邢子励赵记云‘龙山有四麓,各有一穴,大如车轮,春风出东,秋风出西, 夏风出南,冬风出北,不相夺伦’。按盖谓龙兑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在北新城。”正义括地志云:“易州永乐县有徐水,出广昌岭, 三源奇发,同泻一涧,流至北平县东南,历石门中,俗谓之龙门,水经其闲,奔激南出, 触石成井。”盖汾字误也,遂城及永乐﹑*[固]*安﹑新城县地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方城有临乡。”正义括地志云:“临乡故城在幽州固安南十七 里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葛城在高阳。”正义括地志云:“故葛城又名西河城,在瀛州 高阳县西北五十里。”

  注⑨集解徐广曰:“平舒在代郡。”正义括地志云:“平舒故城在蔚州灵丘县北九 十三里也。”


  二十年,秦王政初立。秦拔我晋阳。

  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颇将,攻繁阳,①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 走,廉颇亡入魏。子偃立,是为悼襄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顿丘。”正义括地志云:“繁阳故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北二十 七里。应劭云‘繁水之北,故曰繁阳也’。”

  悼襄王元年,大备①魏。欲通平邑﹑中牟之道,不成。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修’。”正义谓行大备之礼也。

  注②正义平邑在魏州昌乐县东北三十里。相州汤阴县西五十八里有牟山。按:*(中)*牟山之侧,时二邑皆属魏,欲渡黄河作道相通,遂不成也。


  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①秦召春平君,因而留之。泄钧②为之谓文 信侯曰:“春平君者,赵王甚爱之而郎中妒之,故相与谋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 故相与谋而内之秦也。今君留之,是绝赵而郎中之计中也。君不如遣春平君而留平都。 ③春平君者言行信于王,王必厚割赵而赎平都。”文信侯曰:“善。”因遣之。④城韩皋。

  注①集解徐广曰:“武遂属安平。”正义括地志云:“易州遂城,战国时武遂城也。 方城故在幽州固安县南十七里。”时二邑属燕,赵使李牧拔之也。

  注②正义人姓名也。

  注③正义*(舆地理志)**[括地志]*云:“平都县在今新兴郡,与阳周县相近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太子从质秦归。”正义按:太子□春平君也。


  三年,庞暖将,攻燕,禽其将剧辛。四年,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 ①不拔;移攻齐,取饶安。②五年,傅抵③将,居平邑;庆舍将东阳④河外师,守河梁。 ⑤六年,封长安君以饶。⑥魏与赵邺。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新丰。”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渤海。又云饶属北海,安属平原。”正义饶安,沧州县也, 七国时属齐,战国时属赵。

  注③正义上音付,下音邸。赵将姓名。

  注④正义属贝州,在河北岸也。

  注⑤正义河外,河南岸魏州地也。河梁,桥也。

  注⑥正义□饶阳也。瀛州饶阳县东二十里饶阳故城,汉县也,明长安君是号也。


  九年,赵攻燕,取狸阳城。①兵未罢,秦攻邺,拔之。②悼襄王卒,子幽缪王迁立。

  注①正义按:燕无狸阳,疑“狸”字误,当作“渔阳”,故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 里,燕渔阳郡城也。按赵东界至瀛州,则檀州在北,赵攻燕取渔阳城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饶阳在河闲。又年表曰拔阏与﹑邺九城。”


  幽缪王迁元年,①城柏人。二年,秦攻武城,②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又云‘愍王’。世本云孝成王丹生悼襄王偃,偃生今王迁。

  年表及史考赵迁皆无谥。”索隐徐广云王迁无谥,今惟此独称幽缪王者,盖秦灭赵 之后,人臣窃追谥之,太史公或别有所见而记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云秦拔我平阳。”


  三年,秦攻赤丽﹑宜安,①李牧率师与战肥下,②却之。封牧为武安君。

  四年,秦攻番吾,③李牧与之战,却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宜安故城在恒州焒城县西南二十里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肥累故城在恒州焒城县西七里,春秋时肥子国,白狄别种也。”

  注③正义上音婆,又音盘,又作“蒲”。括地志云:“蒲吾城在恒州房山县东二十 里也。”


  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①北至平阴,②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 步。③六年,大饥,民斗言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注①集解徐广曰:“徐,一作‘除’。”

  注②正义乐徐在晋州,平阴在汾也。

  注③正义其坼沟见在,亦在晋﹑汾二州之界也。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箶及 齐将颜聚代之。赵箶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①

  注①集解淮南子云:“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讴,闻之者莫不流涕。” 正义括地志云:“赵王迁墓在房州房陵县西九里也。”

  八年十月,邯郸为秦。

  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①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子嘉 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缪哉!秦既虏迁,赵之亡 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注①集解徐广曰:“列女传曰邯郸之倡。”

  【索隐述赞】赵氏之系,与秦同祖。周穆平徐,乃封造父。带始事晋,夙初有土。 岸贾矫诛,韩厥立武。宝符临代,卒居伯鲁。简梦翟犬,灵歌处女。胡服虽强,建立非 所。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返  回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