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平王二年,使费无忌①如秦为太子建取妇。②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 曰:“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

  更为太子娶。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建。 建时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王稍益疏外建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索隐左传作“无极”,极忌声相近。

  注②正义左传云:“楚子之在蔡也,□阳之女奔之,生太子建。”杜预云:“□, 蔡邑也。”□,古觅反。


  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①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曰:“自无忌入秦女, 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 平王召其傅伍奢责之。伍奢知无忌谗,乃曰:“王柰何以小臣疏骨肉?”

  无忌曰:;“今不制,后悔也。”于是王遂囚伍奢。*(而召其二子而告以免父死)* 乃令司马奋扬召太子建,欲诛之。太子闻之,亡奔宋。

  注①集解服虔曰:“城父,楚北境邑。”杜预曰:“襄城城父县。”正义父音甫。 括地志云:“城父故城在许州叶县东北四十五里,即杜预云襄城城父县也。

  又许州襄城县东四十里亦有父城故城一所,服虔云‘城父,楚北境’,乃是父城之 名,非建所守。杜预云*(言)*成父,又误也。传及郦元水经注云‘楚大城城父,使太子 建居之’,即十三州志云太子建所居城父,谓今亳州城父县也。”按:

  今亳州见有城父县,是建所守者也。地理志云颍川有父城县,沛郡有城父县,此二 名别耳。

  无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于是王使使 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

  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 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于是王使人召 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无 谋也;度能任事,知也。子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

  伍胥弯弓属矢,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将射,使者还走,遂 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楚国危哉。”楚人遂杀伍奢及尚。

  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①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 去。楚恐,城郢。②初,吴之边邑卑梁③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 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 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④

  注①正义庐州巢县是也。

  注②正义在江陵县东北六里,已解于前。按:传城郢在昭公二十三年,下重言城郢。 杜预云“楚用子囊遗言以筑郢城矣,今畏吴,复修以自固也”

  注③正义卑梁邑近钟离也。

  注④索隐去年已城郢,今又重言。据左氏昭二十三年城郢,二十四年无重城郢之文, 是史记误也。


  十三年,平王卒。将军子常曰:“太子珍少,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当娶也。”欲立 令尹子西。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义。子西曰:“国有常法,更立则乱,言之则致诛。” 乃立太子珍,是为昭王。

  昭王元年,楚觽不说费无忌,以其谗亡太子建,杀伍奢子父与郄宛。宛之宗姓伯氏 子嚭及子胥皆奔吴,吴兵数侵楚,楚人怨无忌甚。楚令尹子常①诛无忌以说觽,觽乃喜。

  注①正义名瓦。左传云囊瓦伐吴。

  四年,吴三公子①奔楚,楚封之以扞吴。五年,吴伐取楚之六﹑潜。②七年,楚使 子常伐吴,吴大败楚于豫章。③

  注①索隐昭三十年,二父公奔楚,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烛庸奔钟离。此言三公子, 非也。

  注②正义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百三十二里,偃姓,皋陶之后所封也。潜城,楚之 潜邑,在霍山县东二百步。

  注③正义今洪州也。


  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 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吴兵之来,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夹汉水阵。吴伐败子常,子常亡 奔郑。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①

  注①集解春秋云十一月庚辰。

  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①郧公之弟怀曰:“平王杀 吾父,②今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止之,然恐其弒昭王,乃与王出奔随。③吴王 闻昭王往,即进击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封于江汉之闲者,楚尽灭之。”欲杀昭王。 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为王,谓随人曰:“以我予吴。”随人卜予吴,不吉,乃谢 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吴请入自索之,随不听,吴亦罢去。

  注①正义走音奏。郧音云。括地志云:“安州安陆县城,本春秋时郧国城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父曼成然。”正义成然立平王,贪求无厌,平王杀之。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随州城外古随国城。随,姬姓也。”又云:“楚昭王城在随 州县北七里。左传云吴师入郢,王奔随,随人处之公宫之北,即此城是也。”


  昭王之出郢也,使申鲍胥①请救于秦。秦以车五百乘救楚,楚亦收余散兵,与秦击 吴。十一年六月,败吴于稷。②会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 闻之,引兵去楚,归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溪,③号为堂溪氏。

  注①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王孙包胥。”

  注②集解贾逵曰:“楚地也。”

  注③正义*(地理)**[括地]*志云:“堂溪故城在豫州郾城县西八十有五里也。”


  楚昭王灭唐①九月,归入郢。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②楚恐,去郢,北徙都鄀。③

  注①集解杜预曰:“义阳安昌县东南上唐乡。”正义括地志云:“上唐乡故城在随 州枣阳县东南百五十里,古之唐国也。世本云唐,姬姓之国。”

  注②正义片寒反,又音婆。括地志云:“饶州鄱阳县,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 属九江郡,汉为鄱阳县也。”

  注③正义音若。括地志云:“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二里,在故都城东 五里,即楚国故昭王徙都鄀城也。”


  十六年,孔子相鲁。二十年,楚灭顿,①灭胡。②二十一年,吴王阖闾伐越。越王 句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汝南南顿县,故顿子国。”正义括地志云:“陈州南顿县, 故顿子国。应劭云古顿子国,姬姓也,逼于陈,后南徙,故曰南顿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汝南县西北胡城。”正义括地志云:“故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


  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 夹日而蜚。①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

  将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祸,庸去是 身乎!”弗听。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 ②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 宜哉!”

  注①集解杜预曰:“云在楚上,惟楚见之。”

  注②集解服虔曰:“谓所受王命,祀其国中山川为望。”正义按:江,荆州南大江 也,汉,江也,二水楚境内也。河,黄河,非楚境也。


  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 幸也。”

  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五让, 乃后许为王。将战,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髃臣,臣所以 许王,以广王意也。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师闭① 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之,②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壁’。”

  注②集解服虔曰:“闭涂,不通外使也。越女,昭王之妾。”索隐闭涂即攒涂也, 故下云惠王后即罢兵归葬。服虔说非。正义左传云“谋潜师闭涂”。按:潜师,密发往 迎也;闭涂,防断外寇也。为昭王薨于军,嗣子未定,恐有邻国及诸公子之变,故伏师 闭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为惠王也。


  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①白公好兵 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杀之,白公 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

  八年,晋伐郑,郑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郑,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乃遂与勇力死士 石乞等袭杀令尹子西﹑子綦于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②欲弒之。惠王从者屈固负王 亡走昭王夫人宫。③白公自立为王。月余,会叶公来救楚,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杀 之。惠王乃复位。是岁也,④灭陈而县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伍子胥传曰使胜守楚之边邑鄢。”骃案:服虔曰“白,邑名。 楚邑大夫皆称公”。杜预曰“汝阴箧信县西南有白亭”。正义巢,今庐州居巢县也。括 地志云:“白亭在豫州箧信东南三十二里。褎信本汉郾县之地,后汉分郾置箧信县,在 今箧信县东七十七里。”

  注②集解贾逵曰:“高府,府名也。”杜预曰:“楚别府。”

  注③集解服虔曰:“昭王夫人,惠王母,越女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惠王之十年。”


  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①四十二年,楚灭蔡。 ②四十四年,楚灭杞。③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④楚东侵,广地至 泗上。

  注①正义表云越灭吴在元王四年。

  注②正义周定王二十二年。

  注③正义周定王二十四年。

  注④正义正,长也。江﹑淮北谓广陵县,徐﹑泗等州是也。


  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①

  注①正义中音仲。

  简王元年,北伐灭莒。①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故国也。”言“北伐”者,莒在徐﹑泗之北。

  二十四年,简王卒,子声王当立。①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

  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②四年,楚伐周。郑杀子阳。九年,伐韩, 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③楚厚赂秦,与之平。

  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肃王臧立。

  注①正义谥法云“不生其国曰声”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三年归榆关于郑。”正义年表云:三晋公子伐我,至乘丘, 误也,已解在年表中。*(地理志)**[括地志]*云“乘丘故城在衮州瑕丘县西北三十五里” 是也。

  注③索隐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也。


  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①于是楚为扞关以距之。②十年,魏取我鲁阳。③十 一年,肃王卒,无子,立其弟熊良夫,是为宣王。

  注①索隐地名,今阙。正义古今地名云:“荆州松滋县古鸠兹地,即楚兹方是也。”

  注②集解李熊说公孙述曰:“东守巴郡,距扞关之口。”索隐按:郡国志巴郡鱼复 县有扞关。

  注③集解地理志云南阳有鲁阳县。正义括地志云:“汝州鲁山本汉鲁阳县也。古鲁县以古鲁山为名也。”


  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献公。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

  三十年,秦封韂鞅于商,南侵楚。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威王六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①而令齐必逐田婴。

  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②盼子者,有 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 之也。今王逐婴子,婴子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③必不便于王矣。” 楚王因弗逐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时楚已灭越而伐齐也。齐说越,令攻楚,故云齐欺楚。”

  注②索隐盼子,婴之同族。

  注③索隐搏音膊,亦有作“附”读。战国策作“整”。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①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陉山在郑州新郑县西南三十里。”

  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称王。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①得八邑。②又移兵而攻齐,齐王 患之。③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柰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 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 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④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篃,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 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 ‘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 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 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 引兵而去。

  注①索隐县名,在河东。

  注②索隐古本作“八邑”,今亦作“八城”。

  注③集解徐广曰:“怀王六年,昭阳移和而攻齐。军门曰和。”

  注④索隐冠音官。令尹乃尹中最尊,故以国为言,犹如卿子冠军然。


  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①

  注①正义徐广曰:“在梁与彭城之闲也。”

  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 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愍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 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 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①是以敝邑之 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 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②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 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 地”。髃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 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 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 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③臣故 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注①索隐和谓楚与齐相和亲。

  注②集解商于之地在今顺阳郡南乡、丹水二县,有商城在于中。故谓之商于。

  索隐商于在今慎阳。案:地理志丹水及商属弘农,今言顺阳者,是魏晋始分置顺阳 郡,商城、丹水俱隶之。

  注③索隐两国,韩、魏也。


  张仪至秦,详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 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 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 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

  陈轸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①取偿于 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 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

  注①索隐谓失商于之地。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①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裨将军逢 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②大败楚 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

  注①索隐此丹阳在汉中。

  注②正义蓝田在雍州东南八十里,从蓝田关入蓝田县。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 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柰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 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今秦楚 大战,有恶,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诚杀仪以便国,臣之愿也。” 仪遂使楚。

  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杀之。仪私于靳尚,靳尚为请怀王曰:“拘张仪, 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 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

  楚王重地,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 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

  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

  是岁,秦惠王卒。

  二十*(六)*年,齐愍王欲为从长,①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 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 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 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 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 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②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 谷,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 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

  注①索隐按:下文始言二十四年,又更有二十六年,则此错。云二十六年,衍字也, 当是二十年事。又徐广推校二十年取武遂,二十三年归武遂,则此必二十年、二十一年 事乎?

  注②正义武关在商州东一百八十里商洛县界。蜀,巴蜀;汉中,郡也。


  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髃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听齐。 昭雎①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王 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疾,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

  秦破韩宜阳,②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③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④ 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⑤赵攻上党,楚攻河外,韩必亡。

  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⑥所报 德莫如楚厚,臣以为其事王必疾。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眛为齐相也。⑦韩已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复与楚之侵地矣。”于是怀王许之,竟 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⑧

  注①索隐七余反。

  注②索隐弘农之县,在渑池西南。

  注③索隐非尧都也。

  注④索隐亦非河闲之县,则韩之平阳,秦之武遂,并当在宜阳左右。

  注⑤正义三川,洛州也。

  注⑥正义河,蒲州西黄河也。山,韩西境也。

  注⑦正义眛,莫葛反,后同。

  注⑧集解徐广曰:“怀王之二十二年,秦拔宜阳,取武遂,二十三年,秦复归韩武 遂,然则已非二十年事矣。”


  二十四年,倍齐而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赂于楚。楚往迎妇。二十五年,怀王入 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秦, 三国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质于秦而请救。秦乃遣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 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 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 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驩也。太子陵杀寡人 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 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①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驩,则无以令诸侯。 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 王书,患之。

  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 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柰何绝秦之驩心!”于是往会秦昭王。 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②朝章台, 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注①正义貋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貋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两貋相谓为娅。

  注②索隐右扶风渭城县,故咸阳城也,在水北山南,故曰咸阳。咸,皆也。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 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 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愍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 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

  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 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 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 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①二年,楚怀王亡逃归,秦觉之,遮楚道,怀 王恐,乃从闲道走赵以求归。赵主父②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 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与秦使复之秦。怀王遂发病。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 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绝。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取十六城,既取析,又并取左右十五城也。”骃按:地理志弘农有析县。正义括地志云:“邓州内乡县城本楚析邑,一名丑,汉置析县, 因析水为名也。”

  注②索隐主字亦或作“王”。


  六年,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①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 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顷襄王患之,乃谋复与 秦平。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伊阙山在洛州南十九里也。”

  十一年,齐秦各自称为帝;月余,复归帝为王。

  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 齐,取淮北。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其秋,复与秦王会穰。

  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鴈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臣 之好射鶀鴈,①罗鸗,②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且称楚之大,因大王之贤,所 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战国。故秦、魏、燕、赵者,鶀鴈也;齐、 鲁、韩、韂者,青首也;③驺、费、④郯、邳者,罗鸗也。外其余则不足射者。见鸟六 双,⑤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 载也。其乐非特朝昔之乐也,⑥其获非特凫鴈之实也。王朝张弓而射魏之大梁之南,加 其右臂而径属之于韩,则中国之路绝而上蔡之郡坏矣。还⑦射⑧圉之东,⑨解魏左肘⑩ 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⑾且魏断二臂,颠越矣;膺击郯 国,大梁可得而有也。王綪缴兰台,⑿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若王之于 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⒀射噣鸟于东海,还盖长城以为防,⒁朝射东莒, ⒂夕发浿丘,⒃夜加即墨,顾据午道,⒄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⒅西结境于赵 ⒆而北达于燕,⒇三国布佨,(21)则从不待约而可成也。北游目于燕之辽东而南 登望于越之会稽,此再发之乐也。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 今秦破韩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魏而无功,击赵而顾病,(22)则秦魏之勇 力屈矣,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王出宝弓,碆新缴,涉鄳塞,(23)而 待秦之倦也,山东、河内(24)可得而一也。劳民休觽,南面称王矣。故曰秦为大鸟, 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膺击韩魏,(25)垂头中国, (26)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佨,方三千里,则秦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欲以 激怒襄王,故对以此言。襄王因召与语,遂言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 大焉。

  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 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于是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从, 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注①索隐鶀音其,小鴈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吕静曰鸗,野鸟也。音龙。”索隐吕静音聋,邹亦音卢动反, 刘音龙。鸗,小鸟。

  注③索隐亦小凫,有青首者。

  注④索隐邹秘二音。

  注⑤索隐以喻下文秦赵等十二国,故云“六双”。

  注⑥索隐昔犹夕也。

  注⑦索隐音患,谓绕也。

  注⑧索隐音石。

  注⑨正义圉音语。城在汴州雍丘县东。

  注⑩索隐解音纪买反。

  注⑾正义言王朝张弓射魏大梁﹑汴州之南,即加大梁之右臂;连韩﹑郯,则河北中 国之路向东南断绝,则韩上蔡之郡自破坏矣。复遶雍丘圉城之东,便解散魏左肘宋州, 而外击曹定陶,及魏东之外解□,则宋﹑方与两郡并举。

  注⑿集解徐广曰:“綪,萦也,音争。兰,一作‘简’。”正义郑玄云:“綪,屈 也,江沔之闲谓之萦,收绳索綪也。”按:缴,丝绳,系弋射鸟也。若膺击郯,围大梁 已了,乃收弋缴于兰台。兰台,桓山之别名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以石傅弋缴曰碆。碆音波。”索隐碆作“磻”,音播。傅音附。

  注⒁集解徐广曰:“噣,一作‘独’。还音宦。盖,一作‘益’。益县在乐安,盖 县在泰山。济北卢县有长城,东至海也。”索隐噣音昼,谓大鸟之有钩喙者,以比齐也。 还音患,谓遶也。盖者,覆也。言射者环遶盖覆,使无飞走之路,因以长城为防也。徐 以盖为益县,非也。长城当在济南。正义太山郡记云:“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径太山 千余里,至琅邪台入海。”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 余里,以备楚。”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缘河历太山北冈上,经济州淄 川,即西南兖州博城县北,东至密州琅邪台入海。蓟代记云齐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也。”

  注⒂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故莒子国。地理志云周武王封少昊之后嬴姓于莒, 始都计斤,春秋时徙居莒也。”

  注⒃集解徐广曰:“在清河。”正义括地志云:“浿丘,丘名也,在青州临淄县西 北二十五里也。”

  注⒄索隐顾,反也。午道当在齐西界。一从一横为午道,亦未详其处。正义刘伯庄 云“齐西界”。按:盖在博州之西境也。

  注⒅正义言从济州长城东至海,太山之北,黄河之南,尽举收于楚。

  注⒆正义言得齐地约结于赵,为境界,定从约也。

  注⒇索隐北,一作“杜”。杜者,宽大之名。言齐晋既伏,收燕不难也。正义 北达,言四通无所滞碍。言燕无山河之限也。

  注(21)集解徐广曰:“音翅。一作‘属’。”索隐亦作“翅”,同式豉反。三国, 齐﹑赵﹑燕也。

  注(22)索隐顾犹反也。

  注(23)集解徐广曰:“或以为‘冥’,今江夏。一作‘黾’。”正义括地志云:“故鄍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十里,虞邑也。杜预云河东大阳有鄍城是也。”徐言江夏,亦误也。

  注(24)正义谓华山之东,怀州河内之郡。

  注(25)索隐谓韩﹑魏当秦之前,故云“膺击”。俗本作“鹰”,非。

  注(26)索隐垂头犹申颈也。言欲吞山东。


  楚欲与齐韩连和伐秦,因欲图周。周王赧使武公①谓楚相昭子曰:“三国以兵割周 郊地以便输,而南器以尊楚,臣以为不然。夫弒共主,臣世君,②大国不亲;以觽胁寡, 小国不附。大国不亲,小国不附,不可以致名实。名实不得,不足以伤民。夫有图周之 声,非所以为号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周何故不可图也?”对曰: “军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围。夫一周为二十晋,③公之所知也。韩尝以二十万之觽辱于 晋之城下,锐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

  公之无百韩以图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怨结两周以塞驺鲁之心,④交绝于齐,⑤ 声失天下,其为事危矣。夫危两周以厚三川,⑥方城之外必为韩弱矣。⑦何以知其然也? 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觽不足以劲 兵。虽无攻之,名为弒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发号用兵,未尝不以周为终始。 是何也?见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弒君之乱。今韩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以器雠楚也。 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⑧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 万于虎矣。⑨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将以欲诛残天下之共主, 居三代之传器,⑩吞三翮六翼,⑾以高世主,非贪而何?周书曰‘欲起无先’,故器南 则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

  注①集解徐广曰:“定王之曾孙,而西周惠公之子。”

  注②索隐共主,世君,俱是周自谓也。共主,言周为天下共所宗主也;世君,言周 室代代君于天下。

  注③正义言周王之国,其地虽小,诸侯尊之,故敌二十晋也。

  注④索隐驺鲁有礼义之国,今楚欲结怨两周而夺九鼎,是塞邹鲁之心。

  注⑤正义楚本与齐韩和伐秦,因欲图周;齐不与图周,故齐交绝于楚。

  注⑥正义三川,两周之地,韩多有之,言厚韩也。

  注⑦正义方城之外,许州叶县东北也。言楚取两周,则韩强,必弱楚方城之外也。

  注⑧索隐谓虎以爪牙为兵,而自利于防身也。

  注⑨索隐攻易而利大也。正义野泽之麋蒙衣虎皮,人之攻取必万倍于虎也。譬楚伐周收祭器,其犹麋蒙虎皮矣。

  注⑩索隐谓九鼎也。

  注⑾索隐翮,亦作“佦”,同音历。三翮六翼,亦谓九鼎也。空足曰翮。六翼即六 耳,翼近耳旁,事具小尔雅。


  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①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 ②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③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 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

  注①正义谓割房﹑金﹑均三州及汉水之北与秦。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江夏。”正义括地志云:“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

  注③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拔郢,烧夷陵。”索隐夷陵,陵名,后为县,属南郡。 正义括地志云:“峡州夷陵县是也。在荆州西。应劭云夷山在西北。”


  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 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侍太子于秦。

  三十六年,顷襄王病,太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①代立,是为考烈王。 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

  注①索隐系本作“完”。

  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①是时楚益弱。

  注①集解徐广曰:“南郡有州陵县。”

  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①秦兵去。 ②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③命曰郢。

  注①索隐按:赵地无名新中者,“中”字误。钜鹿有新市,“中”当为“市”。

  正义新中,相州安阳县也。七国时魏宁新中邑,秦庄襄王拔之,更名安阳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六年春申君救赵,十年徙于钜阳。”

  注③正义寿春在南寿州,寿春县是也。


  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园杀春申君。幽王三年,秦﹑魏伐楚。

  秦相吕不韦卒。九年,秦灭韩。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 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是岁,秦虏赵王迁。

  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余城。 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①而杀将军项燕。

  注①索隐机祈二音。

  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楚)*郡云。①

  注①集解孙检曰:“秦虏楚王负刍,灭去楚名,以楚地为三郡。”索隐裴注频引孙 检,不知其人本末,盖齐人也。

  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 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也,可不慎与?弃疾以乱 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①再亡国!

  注①索隐音祈。

  【索隐述赞】鬻熊之嗣,周封于楚。僻在荆蛮,荜路蓝缕。及通而霸,僭号曰武。 文既伐申,成亦赦许。子圉篡嫡,商臣杀父。天祸未悔,凭奸自怙。昭困奔亡,怀迫囚 虏。顷襄﹑考烈,祚衰南土。
返  回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