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秦本纪 第五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①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 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②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 ③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④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 “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起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 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罃代立,是为康公。

  注①正义韩安国云“秦穆公都地方三百里,并国十四,辟地千里”,陇西﹑北地郡 是也。

  注②集解皇览曰:“秦缪公頉在橐泉宫祈年观下。”正义庙记云:“橐泉宫,秦孝 公造。祈年观,德公起。盖在雍州城内。”括地志云:“秦穆公頉在岐州雍县东南二里。”

  注③正义毛苌云:“良,善也,三善臣也。”左传云:“子车氏之三子。”杜预云: “子车,秦大夫也。”

  注④正义行音胡郎反。针音其廉反。应劭云:“秦穆公与髃臣饮酒酣,公曰‘生共 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 杜预云:“以人葬为殉也。”括地志云:“三良頉在岐州雍县一里故城内。”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①在秦。

  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②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③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 师败,随会来奔。二年,秦伐晋,取武城,④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⑤ 六年,秦伐晋,取羁马。⑥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余⑦ 详反,⑧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⑨

  注①正义雍母秦女,故言秦出也。

  注②正义韦昭云:“晋正卿士籒之孙,成伯之子季武子也。食采于随范,故曰随会, 或曰范会。季,范子字也。”

  注③集解杜预曰:“在河东。”正义令音零。括地志云:“令狐故城在蒲州猗氏县 界十五里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也。”

  注⑤正义前入秦,后归晋,今秦又取之。

  注⑥集解服虔曰:“晋邑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晋之魏邑大夫。”正义雠音受。又作“儏”,音同。

  注⑧正义详音羊。

  注⑨索隐名貑。十代至灵公,又并失名。


  共公二年,晋赵穿弒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共公立五年 卒,子桓公立。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 为会盟合诸侯。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与翟合谋击 晋。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云景公名后伯车也。”索隐景公已下,名又错乱,始皇本 纪作*(哀)*[僖]公。

  景公四年,晋栾书弒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①是时晋悼公为盟主。

  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 至棫林而还。②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弒其 君而自立,是为灵王。景公母弟后子针③有宠,景公母弟富,或谮之,恐诛,乃奔晋, 车重千乘。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 后世乃归。”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④为盟主,杀齐庆封。景公立四十年 卒,子哀公立。⑤后子复来归秦。

  注①集解杜预曰:“晋地也。”正义栎音历。括地志云:“洛州阳翟县,古栎邑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棫音域。”骃案:杜预曰“秦地也”。

  注③正义音钳。

  注④正义在邓州南阳县[北]三十里。

  注⑤索隐始皇本纪作“公”。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弒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 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①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 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 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②七日不食,日夜哭泣。③于是秦乃发五百乘 救楚,④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 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注①正义太子建亡之郑,郑杀之。

  注②正义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故号申包胥。左传云:“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 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注③正义左传云:“申包胥对秦伯曰‘寡君越在 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为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④正义左传鲁定公五年,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败吴师于军祥。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 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弒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

  齐人弒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 ①吴强,陵中国。十二年,齐田常弒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

  注①集解徐广曰:“外传云吴王先歃。”

  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十六年, 堑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①二十一 年,初县频阳。②晋取武成。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二十五 年,智开与邑人来奔。③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④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 子躁公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今之临晋也。临晋有王城。”正义荔音戾。括地志云:“同州 东三十里朝邑县东三十步故王城。大荔近王城邑。”

  注②集解地理志冯翊有频阳县。正义括地志云:“频阳故城在雍州同官县界,古频 阳县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本二十六年城南郑也。”正义开,智伯子。伯被赵襄子等灭 其国,其子与从属来奔秦。

  注④集解应劭曰:“义渠,北地也。”正义括地志云:“宁﹑庆二州,春秋及战国 时为义渠戎国之地也。”


  躁公二年,南郑反。①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十四年,躁公卒,立其弟怀公。②

  注①正义南郑,今梁州所理县也。春秋及战国时,其地属于楚也。

  注②索隐厉共公子也。生昭太子,未立而卒。太子之子,是为灵公。


  怀公四年,庶长晁①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 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②灵公,怀公孙也。

  注①正义长,丁丈反。晁,竹遥反。晁,人名也。刘伯庄音潮。

  注②索隐生献公也。


  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①灵公卒,子献公②不得立,立 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籍姑故城在同州韩城县北三十五里。”

  注②索隐名师隰。

  注③索隐简公,昭之弟而怀公子。简公,怀公弟,灵公季父也。始皇本纪云灵公生 简公,误也。又纪年云简公九年卒,次敬公立,十二年卒,乃立惠公。

  正义刘伯庄云简公是昭子之弟,怀公之子,厉公之孙。今*(史)*[秦]记谓简公是* (厉)*[灵]公子者抄写之误。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① 堑洛。城重泉。②十六年卒,③子惠公立。

  注①正义春秋官吏各得带剑。

  注②集解地理志重泉县属冯翊。正义重,直龙反。括地志云:“重泉故城在同州蒲 城县东南四十五里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表云十五年也。”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卒,出子立。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①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秦 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②

  注①正义西者,秦州西县,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故迎立之。

  注②正义夺前所上八城也。


  献公元年,①止从死。二年,城栎阳。②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史 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鑘王出。”十六 年,桃冬花。十八年,雨金栎阳。③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④斩首六万,天子贺以 熓煱。⑤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⑥二十四年,献公卒,⑦子孝公立,⑧年已二十一岁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丁酉。”

  注②集解徐广曰:“徙都之,今万年是也。”正义括地志云:“栎阳故城一名万年 城,在雍州东北百二十里。*(栎阳)*汉七年,分栎阳城内为万年县,隋文帝开皇三年, 迁都于龙首川,今京城也。改万年为大兴县。至唐武德元年,又改曰万年,置在州东七 里。”

  注③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尧门山俗名石门,在雍州三原县西北三十三里。上有路,其 状若门。故老云尧凿山为门,因名之。武德年中于此山南置石门县,贞观年中改为云阳 县。”

  注⑤集解周礼曰:“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注⑥正义在戈反。

  注⑦集解徐广曰:“表云二十三年。”

  注⑧索隐名渠梁。


  孝公元年,①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 泗之闲②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③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 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 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

  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闲,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④西霸戎 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 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 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 之意,常痛于心。宾客髃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 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庚申也。”

  注②正义并,白浪反。谓淮泗二水。

  注③正义楚北及魏西与秦相接,北自梁州汉中郡,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 郡也。魏西界与秦相接,南自华州郑县,西北过渭水,滨洛水东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 地,皆筑长城以界秦境。洛即漆沮水也。

  注④正义即龙门河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天水有獂道县。应劭曰:“獂,戎邑,音桓。”


  韂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①求见孝公。

  注①正义监,甲暂反,阉人也。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韂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 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 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①八年,与魏战元里,②有功。十年,韂鞅为大良造,将 兵围魏安邑,降之。③十二年,作为咸阳,④筑冀阙,⑤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⑥集 为大县,县一令,⑦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⑧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⑨十九年, 天子致伯。⑩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⑾朝天子。

  注①正义在同州澄城县界也。

  注②正义祁城在同州澄城县界。

  注③集解地理志曰河东有安邑县。正义括地志云:“安邑故城在绛州夏县东北十五 里,本夏之都。”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阳县东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 里,即秦孝公徙都之者。今咸阳县,古之杜邮,白起死处。”

  注⑤正义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即象魏也。”

  注⑥正义万二千五百家为乡。聚犹村落之类也。

  注⑦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令长皆秦官。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

  注⑧索隐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

  注⑨集解徐广曰:“制贡赋之法也。”索隐谯周云:“初为军赋也。”

  注⑩正义伯音霸,又如字。孝公十九年,天子始封爵为霸,即太史儋云“合*(七)* 十七岁而霸王出”之年,故天子致伯。桓谭新论云:“夫上古称三皇﹑五帝,而次有三 王﹑五伯,此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理,而五帝用德化;

  三王由仁义,五伯以权智。其说之曰,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 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约盟,以信义矫世谓之伯。”

  注⑾集解徐广曰:“开封东北有逢泽。”正义括地志云:“逢泽亦名逢池,在汴州 浚仪县东南十四里。”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①

  注①正义虞喜志林云:“濮州甄城县东北六十余里有马陵,涧谷深峻,可以置伏。” 按:庞涓败即此也。

  二十二年,韂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①

  注①正义商州商洛县在州东八十九里,鞅所封也。契所封地。

  二十四年,与晋战鴈门,①虏其将魏错。②

  注①索隐纪年云“与魏战岸门”,此云“鴈门”,恐声误也。又下云“败韩岸门”, 盖一地也。寻秦与韩﹑魏战,不当远至鴈门也。正义括地志云:“岸门在许州长社县西 北二十八里,今名西武亭。”

  注②正义七故反。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①是岁,诛韂鞅。鞅之初为秦施法,②法不行,太子犯禁。 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 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 秦国。③

  注①索隐名驷。

  注②正义为,于伪反。

  注③集解汉书曰:“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 一为公士,二上造,三簪褭,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 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 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①四年,天子 致文武胙。齐﹑魏为王。②

  注①正义冠音馆。礼记云年二十行冠礼也。

  注②索隐齐威王﹑魏惠王。


  五年,阴晋人犀首①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②七年,公子卬 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③ 与魏王会应。④围焦,降之。⑤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⑥十一年,县义渠。 ⑦归魏焦﹑曲沃。⑧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⑨十三年四月戊午, 魏君为王,韩亦为王。⑩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

  注①集解犀首,官名。姓公孙,名衍。索隐官名,若虎牙之类。姓公孙,名衍,魏 人也。正义犀音西。地理志云华阴县,故阴晋,秦惠王五年,更名宁秦,高祖八年更名 华阴。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之华阴也。”

  注③集解地理志二县属河东。正义渡河东取之。括地志云:“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城, 在蒲州汾阴县北也。皮氏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八十步,即古皮氏城也。”

  注④正义应,乙陵反。括地志云:“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古之应国,在汝州鲁山县 东三十里。左传云‘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左传 云虞﹑虢﹑焦﹑滑﹑霍﹑阳﹑韩﹑魏皆姬姓也。”杜预云八国皆为晋所灭。

  按: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而后封姬姓也。

  注⑥正义今鄜﹑绥等州也。魏前纳阴晋,次纳同﹑丹二州,今纳上郡,而尽河西滨 洛之地矣。

  注⑦正义地理志云北地郡义渠道,秦县也。括地志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 郡,战国及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周先公刘﹑不窋居之,古西戎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曲沃在陕州*[陕]*县西南三十二里,因曲沃水为名。”

  按:焦﹑曲沃二城相近,本魏地,适属秦,今还魏,故言归也。

  注⑨正义腊,卢盍反,十二月腊日也。秦惠文王始效中国为之,故云初腊。

  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风俗通云:“礼传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 周曰蜡,汉改曰腊’。礼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 聚万物而索飨之。”

  注⑩正义魏襄王﹑韩宣惠王也。


  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

  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①七年,乐池②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 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③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④伐取赵中都﹑西阳⑤十年,韩太子苍 来质。伐取韩石章。⑥伐败赵将泥。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煷里疾攻魏焦,降 之。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⑧燕君让其臣子之。十二年,王 与梁王会临晋。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 将屈,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 而东攻齐,到满⑨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儣臣,蜀⑩相壮⑾杀蜀侯来 降。

  注①集解徐广曰:“戎地,在河上。”正义按:王游观北河,至灵﹑夏州之黄河也。

  注②正义乐音岳。池,徒何反。裴氏音池也。

  注③正义修鱼,韩邑也。年表云秦败我修鱼,得韩将军申差。

  注④索隐蜀西南夷旧有君长,故昌意娶蜀山氏女也。其后有杜宇,自立为王,号曰 望帝。蜀王本纪曰:“张仪伐蜀,蜀王开战不胜,为仪所灭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太原有中都县。正义括地志云:“中都故县在汾州平遥县西十二里, 即西都也。西阳即中阳也,在汾州隰城县东十里。地理志云西都﹑中阳属西河郡。”此 云“伐取赵中都西阳”。赵世家云“秦即取我西都及中阳”。年表云“秦惠文王后元九 年,取赵中都﹑西阳﹑安邑。赵武灵王十年,秦取中都安阳”。本纪﹑世家﹑年表其县 名异,年岁实同,所伐唯一处,故具录之,以示后学。

  注⑥正义韩地名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将,一作‘庄’。”正义赵将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是岁王赧元年。”索隐华阳国志曰:“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 通国为蜀侯,以陈庄为相。”徐广所云,亦据国志而言之。

  注⑨正义满,或作“蒲”。秦将姓名也。

  注⑩正义二戎号也,臣伏于蜀。蜀相杀蜀侯,并丹﹑儣二国降秦。在蜀西南姚府管 内,本西南夷,战国时蜀﹑滇国,唐初置儣州﹑丹州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一作‘状’。”


  惠王卒,子武王立。①韩﹑魏﹑齐﹑楚﹑越②皆宾从。

  注①索隐名荡。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赵’。”


  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①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 儣。二年,初置丞相,②煷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于魏。三年,与韩襄王会临 晋外。③南公揭卒,煷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 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④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 ⑤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⑧昭襄母楚人,姓啱氏,号宣太 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注①集解徐广曰:“表云哀王。”正义按:魏惠王卒已二十五年矣。

  注②集解应劭曰:“丞者,承也。相,助也。”

  注③正义外谓临晋城外。“外”字一作“水”。

  注④正义在河南府福昌县东十四里,故韩城是也。此韩之大郡,伐取之,三川路乃 通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韩邑也。”正义按:此邑本属韩,近平阳。韩世家云“贞子居 平阳,九世至哀侯,徙郑”。楚世家云“而韩犹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 武遂去之七十里,故知近平阳。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桩’。”正义膑音频忍反。绝,断也。膑,胫骨也。

  注⑦集解皇览曰:“秦武王頉在扶风安陵县西北,毕陌中大頉是也。人以为周文王 頉,非也。周文王頉在杜中。”正义括地志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十五里 也。”

  注⑧索隐名则,一名稷。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①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②庶长壮与大臣﹑诸侯 ﹑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③悼武王后出归魏。三年,王冠。与楚王会 黄棘,④与楚上庸。⑤四年,取蒲阪。⑥彗星见。

  五年,魏王来朝应亭,⑦复与魏蒲阪。六年,蜀侯辉反,⑧司马错定蜀。

  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泾阳君⑨质于齐。日食,昼晦。七年,拔新城。⑩煷 里子卒。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⑾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⑿共攻 楚方城,取唐眛。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魏公子劲﹑韩公子长为诸侯。⒀九年, 孟尝君薛文来相秦。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十年,楚怀王入朝秦,秦留之。薛 文以金受免。⒁楼缓为丞相。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⒂至盐 氏而还。⒃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⒄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 即死,归葬。十二年,楼缓免,穰侯⒅魏焻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注①正义盖封蜀郡严道县,因号严君。疾,名也。

  注②正义彗,似岁反,又先到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迎妇于楚者。”

  注④正义棘,纪力反。盖在房﹑襄二州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汉中有上庸县。正义括地志云:“上庸,今房州竹山县及金州是也。”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蒲阪故城在蒲州河东县南二里,即尧舜所都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魏世家云会临晋。”正义应音乙陵反。

  注⑧索隐辉音晖。华阳国志曰:“秦封王子辉为蜀侯。蜀侯祭,归胙于王,后母疾 之,加毒以进,王大怒,使司马错赐辉剑。”此辉不同也。

  注⑨索隐名市。

  注⑩正义楚世家云:“怀王二十九年,秦复伐楚,大破楚军,楚军死二万,杀我将 军景缺。”年表云:“秦败我襄城,杀景缺。”括地志云:“许州襄城县即古新城县也。” 按世家﹑年表,则“新”字误作“襄”字。

  注⑾集解晋地记曰:“江夏有新市县。”

  注⑿索隐韩将姓名。

  注⒀索隐别封之邑,比之诸侯,犹商君﹑赵长安君然。

  注⒁正义金受,秦丞相姓名。免,夺其丞相。

  注⒂正义盖中山此时属赵,故云五国也。

  注⒃集解徐广曰:“盐,一作‘监’。”正义括地志云:“盐故城一名司盐城,在 蒲州安邑县。”按:掌盐池之官,因称氏。

  注⒄正义年表云:“秦与魏封陵,与韩武遂以和。”按:河外陕﹑虢﹑曲沃等地。 封陵在古蒲阪县西南河曲之中。武遂,近平阳地也。

  注⒅正义括地志云:“穰,邓州所理县,古穰侯国。”


  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①左更白起攻新城。②五大夫礼出亡奔魏。

  任鄙为汉中守。③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④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 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⑤复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错取 轵及邓。⑥焻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邓,⑦魏焻陶,为诸侯。十七年,城阳君⑧入朝, 及东周君来朝。秦以垣为蒲阪﹑皮氏。 ⑨王之宜阳。十八年,错攻垣﹑⑩河雍,决桥取之。⑾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 帝,皆复去之。吕礼来自归。齐破宋,宋王在魏,死温。任鄙卒。二十年,⑿王之汉中, 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⒀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 罪人迁之。泾阳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与楚王会宛。与赵王会中 阳。⒁二十三年,尉斯离⒂与三晋﹑燕伐齐,破之济西。王与魏王会宜阳,与韩王会新 城。

  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⒃又会穰。秦取魏安城,⒄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 魏焻免相。二十五年,拔赵二城。与韩王会新城,与魏王会新明邑。二十六年,赦罪人 迁之穰。侯焻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⒅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⒆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⒇拔之。

  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21)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 起攻楚,取郢为南郡,(22)楚王走。周君来。王与楚王会襄陵。(23)白起为武安君。 (24)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25)及江南为黔中郡。(26)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27)三十二年,相穰侯攻 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鸢走,魏入三县请和。三十三年,客卿胡*(伤)**[阳] *攻魏卷﹑(28)蔡阳﹑长社,取之。(29)击芒卯华阳,破之,(30)斩首十五万。魏 入南阳以和。(31)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三十五年, 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32)三十六年,客卿醦攻齐,取刚﹑寿,(33)予 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伤)**[阳]*攻赵阏与,(34)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 归葬芷阳。(35)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怀。(36)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 十月,宣太后薨,(37)葬芷阳郦山。(38)九月,穰侯出之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 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郡)**[阳]*,取之。四十五年,五大 夫贲(39)攻韩,取十城。叶阳君(40)悝出之国,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 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 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41)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 (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其十月, 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十月, 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42)捐弗守,还斩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 迁阴密。(43)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44)武安君白起有罪, 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 (45)攻汾城,即从唐拔宁(46)新中,(47)宁新中更名安阳。(48)初作河桥。 (49)

  注①集解地理志魏郡有武始县。正义括地志云:“武始故城在洛州武始县西南十里。”

  注②正义白起传云:“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括地志云:“洛州伊阙 县本是汉新城县,隋文帝改为伊阙,在洛州南七十里。”

  注③集解汉书百官表曰:“郡守,秦官。”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伊阙在洛州南十九里。注水经云‘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 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闲,故谓之伊阙’。”按:今洛南犹谓之龙门也。

  注⑤正义垣音袁。前秦取蒲阪,复以蒲阪与魏,魏以为垣。今又取魏垣,复与之, 后秦以为蒲阪皮氏。

  注⑥集解地理志河内有轵县,南阳有邓县。正义括地志云:“故轵城在怀州济源县 东南十三里,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并六国时魏邑也。”按:

  二城相连,故云及也。

  注⑦索隐悝号高陵君,初封于彭,昭襄王弟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濮州雷泽县本汉郕阳县,古郕伯姬姓之国,周武王封弟季载 于郕,其后迁城之阳也。”

  注⑨索隐“为”当为“易”,盖字讹也。正义蒲阪,今河东县也。皮氏故城在绛州 龙门县西一里八十步。

  注⑩正义盖蒲阪﹑皮氏又归魏,魏复以为垣,今重攻取之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汲頉纪年云魏哀王二十四年,改宜阳曰河雍,改向曰高平。向 在轵之西。”

  注⑿集解徐广曰:“秦地有父马生驹。”

  注⒀集解徐广曰:“有牡马生牛而死。”

  注⒁集解地理志西河有中阳县。

  注⒂索隐尉,秦官。斯离,其姓名。正义尉,都尉。斯离,名也。

  注⒃正义鄢,于建反,又音偃。括地志云:“故偃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古郾子 之国也。”

  注⒄集解地理志汝南有安城县。正义括地志云:“安城在豫州汝阳县东南十七里。”

  注⒅正义南阳及上迁之穰,皆今邓州也。

  注⒆正义括地志云:“光狼故城在今泽州高平县西二十里。”

  注⒇正义今黔府也。

  注(21)正义鄢邓二城并在襄州。

  注(22)正义括地志云:“郢城在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楚平王筑都之地也。”

  注(23)集解地理志河东有襄陵县。正义括地志云:“襄陵在晋州临汾县东南三十 五里。阚骃十三州志云襄陵,晋大夫 咭匾病!

  注(24)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潞)**[洛] *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赵奢救阏与处也。

  注(25)正义华阳国志张若为蜀中郡守。括地志云:“巫郡在夔州东百里。”

  注(26)正义括地志云:“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县西二十里。江南,今黔府亦其地 也。”

  注(27)正义黔中郡反归楚。

  注(28)集解地理志河南有卷县。正义卷音丘袁反。括地志云:“故卷城在郑州原 武县西北七里,即衡雍也。”

  注(29)集解地理志颍川有长社县。正义括地志云:“蔡阳,今豫州上蔡水之阳, 古城在豫州北七十里。长社故城在许州长社县西一里。皆魏邑也。”

  注(30)集解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索隐芒卯,魏将。谯周云孟卯 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国语云史伯对郑桓公,虢﹑郐十 邑,华其一也。华阳此城也。”按:是时韩﹑赵聚兵于华阳攻秦,此矣。

  注(31)集解徐广曰:“河内修武,古曰南阳,秦始皇更名河内,属魏地。荆州之 南阳郡,本属韩地。”正义括地志云:“怀获嘉县古之南阳。杜预云在晋州山南河北, 故曰南阳。秦破芒卯军,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

  注(32)正义今邓州也。前已属秦,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释名云:“在中国 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焉。”张衡南都赋云:“陪京之南,居汉之阳。”

  注(33)正义括地志云:“故刚城在兖州龚丘县界。寿,郓州之县。”

  注(34)集解孟康曰:“音焉与,邑名,在上党县西。”正义阏,于达反。与音 预。阏与聚城一名乌苏城,在潞州铜鞮县西北二十里,赵奢破秦军处。又仪州和顺县 古阏与城,亦云赵奢破秦军处。然仪州与潞州相近,二所未详。又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 西南五十里,赵奢拒秦军于阏与,山北也。按:阏与山在武安故城西南,又近武安故 城,盖仪州是所封故地。

  注(35)集解徐广曰:“今霸陵。”正义括地志云:“芷阳在雍州蓝田县西六里。

  三秦记云*[白]*鹿原东有霸川之西阪,故芷阳也。”

  注(36)集解徐广曰:“邢丘在平皋。”骃案:韩诗外传武王伐纣,到于邢丘,勒 兵于宁,更名邢丘曰怀,宁曰修武。正义括地志云:“平皋故城本邢丘邑,汉置平皋县, 在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故怀城,周之怀邑,在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

  注(37)集解徐广曰:“芈氏。”

  注(38)正义郦,力知反,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也。

  注(39)正义音奔。五大夫,官。疑贲,名也。

  注(40)集解一云“华阳”。正义叶,书涉反。

  注(41)集解司马彪曰:“河南卷县有垣雍城。”

  注(42)正义为,于伪反。蔡,姓;尉,名。

  注(43)集解如淳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正义括地志云:“阴密 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古密须国也。”

  注(44)謇驹疲骸傲俜诠食窃阽菡较囟倍謇铮豕帕俜谙爻且病!按:汾城此城是也。

  注(45)集解徐广曰:“楚,一作‘走’。”正义按:此时无楚军,“走”字是也。

  注(46)集解徐广曰:“一作‘曼’。此赵邑也。”

  注(47)正义唐,今晋州平阳,尧都也。括地志云:“宁新中,七国时魏邑,秦昭 襄王拔魏宁新中,更名安阳城,今相州外城是也。”

  注(48)集解徐广曰:“魏郡有安阳县。”正义今相州外城古安阳城。

  注[49]正义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①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 万。西周君②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 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 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 ③周初亡。

  注①正义今河南府县也。负黍亭在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本周邑,亦时属韩也。

  注②正义武公。

  注③正义器谓宝器。禹贡金九牧,铸鼎于荆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


  历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①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五 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②尊唐八子为唐太后, ③而合其葬于先王。④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大阳。”正义括地志云:“虞城故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 里虞山之上,亦名吴山,周武王封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吴城,此城也。”

  注②索隐名柱,五十三而立,立一年卒,葬寿陵。子庄襄王。

  注③集解徐广曰:“八子者,妾媵之号,姓唐。”正义孝文王之母也。先死,故尊 之。晋灼云:“除皇后,自昭仪以下,秩至百石,凡十四等。”汉书外戚传云:“八子 视千石,比中更。”

  注④正义以其母唐太后与昭王合葬。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曪厚亲戚,弛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 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①

  注①索隐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三年卒,葬阳陵。纪作“四年”。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 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①赐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骜 伐韩,韩献成皋﹑巩。②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③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 年,蒙骜攻魏高都﹑汲,④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⑤取三十七城。⑥四月日食。 *(四年)*王龁攻上党。⑦初置太原郡。⑧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⑨秦却于河外。⑩蒙 骜败,解而去。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梁县有阳人聚。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洛州泛水县古*(之)**[东]*虢国,亦郑之制邑,又名虎牢, 汉之成皋。”巩,恭勇反,今洛州巩县。尔时秦灭东周,韩亦得其地,又献于秦。

  注③集解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骃案:地理志汉高祖更名河南郡。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波’。波县亦在河内。”正义汲音急。括地志云:“高 都故城今泽州是。汲故城在韂州所理汲县西南二十五里。孟康云汉波县,今郗城是也。” 括地志云:“故郗城在怀州河内县西三十二里。左传云苏忿生十二邑,郗其一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榆次,并州县,古榆次地也。新城一名小平城,在朔州善 阳县西南四十七里。狼孟故城在并州阳曲县东北二十六里。”

  注⑥正义案:取三十七城,并代﹑朔三州之地矣。

  注⑦正义上党又反秦,故攻之。

  注⑧正义上党以北皆太原地,上三十七城也。

  注⑨正义信陵君也。率燕﹑赵﹑韩﹑楚﹑魏之兵击秦也。

  注⑩正义蒙骜被五国兵败,遂解而却至于河外。河外,陕﹑华二州也。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①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 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②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余, 诸侯诛之,遂灭秦。其语在始皇本纪中。

  注①索隐十三而立,立三十七年崩,葬郦山。

  注②索隐十二年立。纪云二十一。立三年,葬宜春。秦自襄公至二世,凡六百一十 七岁。此实本纪而注别举之,以非本文耳。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 ①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 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作‘钟离’。”应劭曰:“氏姓注云有姓终黎者是。”

  【索隐述赞】柏翳佐舜,皁斿是旌。蜚廉事纣,石旘斯营。造父善驭,封之赵城。 非子息马,厥号秦嬴。礼乐射御,西垂有声。襄公救周,始命列国。金祠白帝,龙祚水 德。祥应陈宝,妖除丰特。里奚致霸,韂鞅任刻。厥后吞并,卒成凶慝。
返  回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