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母爱无疆

作者:高洪波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与刘福君相识多年,相识多年中把酒谈诗的时候不少。初识时节,福君钟情歌词创作,最崇拜词曲大家王立平,嘱我为他引荐,还将故乡雾灵山为创作题材,让立平谱曲。立平认真创作,他们遂成莫逆,以致于立平把兴隆认作故乡,盖起了一幢房子准备长住。
  这是福君的人格魅力。
  不热爱家乡的人,想让他转为热爱祖国、民族直至人民,我想肯定有相当的难度。
  同样的道理,对亲人冷漠无情对父母不孝的人,假如口头上大声疾呼着“关爱”、“慈祥”或“人道主义”,肯定也是在做秀和表演。
  福君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读他的组诗《母亲》,我承认自己被深深地打动了,阅读时我下意识地想起了艾青笔下的《大堰河》中母亲的形象,想起了许许多多中国当代诗人笔下的中国女性。诗人歌唱母亲似乎是一种“专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十个字说尽了母子情深,几成千古绝唱。福君这组《母亲》,不矫情,不伪饰,极为真实地通过诸多视角表现了母亲这一普通农村妇女的形象,譬如《母亲的预言》、《“欺负刘肝儿这样老实的人有罪”》、《母亲的上午》、《母亲的遗憾》等,福君用极朴素的句子,近似白描般的线条将母亲的形象勾勒出来,母亲的善良、慈爱跃然纸上,同时由于诗人为自己确立的叙事视角,是童年的、回忆的,因此也是温馨与轻柔的,舒缓中显示出一种从容。诗人描绘出一幅幅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画面:他写母亲对一个乡村乞食者刘肝儿的态度;写母亲对暴病而亡的乡村恶棍崔喜的诅咒与怜悯;写母亲呼唤自己乳名时的慨叹,“乳名里带着永远的乳香”,“因了您的呼唤
  母亲/我的乳名生长”;写母亲与奶奶这对“两极星光”般的婆媳关系给予自己的提示;福君甚至写到母亲与花猫、母亲因为没见过毛主席而生发出的朴素的遗憾,这没办法,“毛主席在北京在水晶之中/母亲在燕山的褶皱里”;而母亲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对小生命的呵护(如欺骗顽童)、艰难的岁月(如七个没有棉袄的冬天)都在诗人的笔下熠熠生辉,折射出人性与母爱的光芒。当福君用自己的笔写下这一行行诗句时,我能感受到他的感恩与思恋,诗中铺陈了很多生活细节、乡村场景,像《母亲的上午》中“阳光把露珠提升到天空”,母亲走出老屋拿开柴门,左手拎篮右手摘豆角,“一条青虫爬在豆角的尖上/她小心地捏起来/弯着老腰把它轻轻的放在地上”,多好的细节展现!同一首诗中诗人这样描写阳光:“阳光在母亲身边一根根生长”,阳光代表着生命与人间万物,阳光生长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母爱的礼赞,这句诗让我想起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名句:“爱像光一样静静地包被一切”。同样是阳光与爱的比喻与联想,在这里达到殊途同归的艺术效果。
  是呵,母亲引领我们来到世界,懂得感激母亲的人,才懂得生存,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刘福君的这组赞美母亲的诗,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向我们揭示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减如他在《写来写去》中表达的:“母亲不仅仅是母亲,她是原生态深藏之下的道德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史。”这已经把诗人自己的感性写作提升到理性高度,从道德和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母亲”这一亘古的主题。正因为基于这种清晰的创作主旨,刘福君的组诗《母亲》才让我们透过个体看群体,她是诗人笔下北方乡村的母亲,同时又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广义的母亲,这个母亲慈爱善良,博大宽厚,这个母亲含辛茹苦,勤俭持家,这个母亲颇感兴瞭望着远方,关心着天气,惦念着外出的儿女。写到这里,猛然想起蒙古族散文家鲍尔吉·原野赠我新书《银说话》,内中一篇题为《伊金霍洛那边》的散文,他写到一次歌手们的聚会,蒙古歌王扎格达苏荣演唱成酃思汗手下大将军丁赫尔扎布作战负伤,临死前让卫士捎口信给母亲,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临终也不过三件事:妈妈、马和妻子。马同草原,妻子改嫁,将军如灰尘般消散,母亲却两手空空。
  鲍尔吉·原野写道:“扎格达苏荣演唱的这首歌,豪迈与无助搅在一起。古事无常,风云翻卷,一首将军令,勾画出一个人的一生。”而其实丁赫尔扎布的妈妈不要万户长,只要自己的儿子。
  古今一理,蒙汉同习。人道无形,母爱无辐。这个世界之所以让人们眷恋和挚爱,追本溯源,不正是源于母亲和甜蜜的乳汁么?!
  刘福君的《母亲》,一腔心血,浓浓爱意。他向母亲献诗之际,让我们感受到朴素和真诚的力量,这力量直抵人的内心,而且绵延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