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3期

与诗歌一起仰望

作者:川 美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与诗歌一起仰望——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感觉到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跟散文一起生活。
  埋首于日常的琐碎之中,工作,交谈,逛街,吃饭,睡觉,行走;蓦然想起什么人,转身又将他(她)忘却;对着一面墙壁发呆,耳朵却被窗外的声音牵扯,目光悠然跟过去,也许会遇到一群在半空中盘旋宛如在溜冰场上滑翔的鸽子,也许刚好目睹一片叶子自树上款款落下来,也许根本就什么也没看见,只是风声在耳畔轻轻擦过。生活是这般散淡无形,不散的只是时问,时间的金线每日都来穿缀你的身体,而每一天的身体都是生命链条上的一粒珠子,虽然不够均匀光滑,甚至布满凹痕与缺陷,却构成了一个人不能丢弃的生命的全部。那些仅仅埋首于庸常事务之中,创造生活并享受生活的人,大多是非诗意者。
  只有少之又少的一小部分人,在琐碎的事务中努力抬起头来,望向天空,望向远方,他们相信大地之上一定有一座精神的珠穆朗玛,暗示世界的真,存在的真,生命的真,一切为生命的延续而进行的琐碎事务的真。他们努力在真之上发现大善和大美,并且试图用人类的语言接近它们,诗意而真实地言说它们。这少之又少的一小部分人便是诗人。贯穿一个诗人生命的,不仅有一条时间的金线,还有一条神性的银线,沿着它的指向,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一起仰望,朝拜,祈祷。
  一个人成为诗人,不是他选择了诗歌,而是缪斯选择了他。他的丝绸般柔软的心,他的敏感的神经,悲悯的眼神,皆为缪斯所钟爱。而诗人对缪斯也一定怀着殉情般的爱恋,那种厮守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一世。诗人的灵感来自对世界的无知与好奇。他时时睁大眼睛,观看;竖起耳朵,谛听。为了与世界交流,他需要学会万事万物的语言,他懂得一朵小花说到“快乐”就舒展花瓣儿,说到“忧伤”就将花瓣儿向内心收拢;他懂得青蛙在夏天聒噪是向绿色和美食吟诵它们的口水诗,而冬天的沉默是对寒冷表示不满和抗议。诗人置身于万物之中,他是万物的诠释者,他的全部使命是代万物说出它们的本意。面对世界,诗人永远怀着受孕的冲动,他时常充满期待、脸儿苍白,就像母鸡等待孵化中的小鸡破壳一样,等待思想的分娩。一首诗的诞生让诗人痛苦,也给诗人以世俗享乐之上的快慰和幸福——每一首诗诞生,诗人自己也随着诞生一次。
  非诗意者不等于说他们的血液里没有诗意的因子。他们诗意的因子通常是沉睡的,需要一束诗性的阳光照亮和激活,并达成诗与诗歌阅读者之间的默契。诗人是向世界运送诗性阳光的人。如果人们不再亲近诗歌,诗人们大可不必抱怨什么,而应该检点诗歌本身是否出了错,你诗性的阳光是否依然纯粹,依然温暖,并具备抚慰灵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