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首页

《红与黑》鉴赏





鉴赏

   作者介绍

  司汤达不仅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先驱,在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倡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文学应“艺术的反映当代生活”,反对因循守旧。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作品浏览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来写,尤其是对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代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作者用它长期以来对复辟王朝时期生活的观察,联系当时的实际,注入他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使《红与黑》成为一部反映复辟时期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社会特征。作品对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同时,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尤其强调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也使这部作品成为典范。

  作品评价

  1.司汤达的《红与黑》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有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美国]费迪曼

  2.《红与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书籍。

  ――[法国]纪 德

  3.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前苏联]高尔基

  4.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外国文学史》

  相关阅读

  《红与黑》的多重象征

  □徐肖楠

  对历史与人性的尖锐观察和迷惑不解

  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者司汤达的《红与黑》深藏着象征性的艺术生命力。《红与黑》自一八三0年诞生于惊心动魄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已经具有了纪念碑式的历史性意义。

  对于 “红与黑”的象征意义,一直有两种主流解释。一种认为, “红”象征拿破仑时代与资产阶级革命, “黑”代表波旁王朝和封建黑暗;另一种认为, “红”代表红色军服,“黑”代表教士的黑色教袍,它们代表着于连的个人欲望和目标。前一种是历史化的观察,描述了一种历史存在的方式,把 “红与黑”看作两种历史力量的冲突;后一种是一种个人化的解释,把 “红与黑”看作个人选择和自我冲突,描述了一种个人奋斗的历程。而这两种看法又常常合二为一。

  这两种主流看法,将“红与黑”的象征意义加以限定。“红与黑”象征意义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这两种主流看法就像两道堤坝,把“红与黑”的象征意义围堵在一个峡谷里:不是革命就是保守,不是教士就是将军,要么就是历史与个人的“既是……又是……”的模式化重演。

  “红与黑”将生命与死亡、自己与他人、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阴谋都结合成一体。在这种状态中,讨论真理、爱情、死亡、美,看到欲望与人性的冲突、个人的迷惑与历史的奇异,发现历史的精神进程。当“红与黑”的象征意义漫溢出堤坝、流向朦胧诱人的艺术旷野时,在其流过的痕迹上,可以采摘到缤纷的艺术果实,一个生动、丰富、深藏、含蓄、流荡着想象性和感染力的《红与黑》艺术空间在雾色中展现出来。

  “红与黑”不仅是历史生存的象征,也是人类精神生存的象征。“红与黑”是意义的悖谬结合与相互转折,不是单纯的对立或对等。两者之间并存又对抗的关系,表达了司汤达对历史与人性的尖锐观察和迷惑不解,同时又显示了司汤达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信仰:“红与黑”代表了人类精神生存的艰辛和矛盾性。

  “红与黑”是理想与现实的象征

  “红与黑”是理想与现实的象征。于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个人奋斗者和野心家形象。个人主义者是于连的表面形象,理想主义者是他的深度形象,个人主义与理想主义在于连身上悖谬地结合一体。于连在小说中的表现,是一种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同时发生、压抑、转折、高扬的过程,可以说,在这个曲折起伏的过程中,于连所有的个人奋斗行为,都为他理想主义的最终爆发做铺垫,形成了一种理想主义极端性的尖锐表现。

  于连对于 “红与黑”的追求经历,代表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代表了人类对理想主义的最终追求和精神历程。人类始终有一个理想主义的起点,于连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及所受的卢梭和伏尔泰的影响,使他的生命展开了一个理想主义的起点,但种种现实黑暗的弥漫升腾,使他从理想主义的明亮天空向沉沉的大地坠落,于连转而去追求教士的出人头地和贵族的权势地位。但理想主义精神是人类的不死鸟,理想主义总是不断地遭受现实的侵蚀、破坏、损毁和压制,理想主义与现实的对抗可能是失败的,“红”可能会衰减、变节、向 “黑”转折,但“红”的精神永不毁灭。于连最终放弃上诉和忏悔,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控诉黑暗而迎向死亡时,那只理想主义的不死鸟重新在他心中升起而自由飞翔。

  “理想主义者”成为于连的一个重要标志,个人主义者恰好是理想主义者的对立面,两者在 《红与黑》中相互悖逆却同时出现,显示了司汤达的精神主题:他迷惑于现实黑暗和理想光明的同时并存、相互悖论又不断转折,但他又坚信理想主义对于人类的升华与引导。“黑”代表了现实黑暗的强大,“红”则代表了理想主义的不死。从人类的精神本原出发,于连是一个人们乐意看到的回归理想主义的天涯浪子,甚至是英雄。

  “红与黑”象征着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鄙

  “红与黑”象征着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鄙。生命历程是一个经受诱惑的过程:利益、金钱、权力、美色等等诱惑的过程,而于连的独特之处是始终受到 “荣誉”的诱惑。他为荣誉而追求地位,为荣誉而放弃金钱和爱情,为荣誉而走向耻辱,最终为荣誉而迎向死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于连追求荣誉的过程,是由高尚变为卑鄙,再由卑鄙变为高尚的过程。真正的荣誉,在于连一开始追求它的时候,就已经渐渐模糊、渐渐衰变,变为一种对社会地位的迷狂渴望。在于连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它才又返璞归真,转变为生命和人性的尊严,而在这时,于连才意识到他不断追求的荣誉已蜕变为一种耻辱,因而拒绝在耻辱中忏悔和求生,让高尚变为自己的墓志铭。

  于连的爱情表现是他对荣誉追求的顶峰时刻。他从报复蔑视他的贵族开始他的爱情冒险,到对抗他所蔑视的贵族而终结他的爱情浪漫,从与德·瑞那夫人建立情爱,到与玛特尔小姐建立情爱,都是为了名誉和地位而开始,对于他来说,爱情的权力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没有地位便没有荣誉与爱情。他将地位等同于荣誉,为了 “荣誉”而出卖爱情,却不为金钱出卖荣誉,这与追名逐利的势利之徒完全不同,也与个人奋斗者形成了区别。

  在于连生命的终点,他终于明白了:人性的尊严是真正的荣誉,而为了这种荣誉放弃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选自《〈红与黑〉的多重象征》,有删节)

  读后一思

  《红与黑》经历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风雨和文学沉浮,如今它依然风姿绰约,情韵动人,这也许直接印证了 “红与黑”的象征意义。“红与黑”的象征意义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也许,至今还有很多对“红与黑”的艺术猜想。


目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