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




  武王就是周武王,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姬发,他讨伐商纣王,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其实,在讨伐纣王的时候,姬发还不是周武王,他父亲姬昌也不是周文王,他们只是岐周的诸侯。姬发推翻殷商后做了周天子,后人才称他周武王。他父亲生前努力治国,寻求人才,为伐纣积蓄了力量,做了很多准备,所以他虽然没做过天子,也被追认为周文王。但是,不管怎样,姬发后来是做了周武王的,后人说起他讨伐商纣王的事,也习惯说是“武王伐纣”,所以我们也就按这个习惯说了。要讲武王伐纣的事,还要先从文王也就是西伯昌说起。当年,商纣王淫荡残暴,政治日趋腐败,闹得朝野共愤,民不聊生。西伯也曾经被商纣王囚禁过,对纣王的荒淫残暴,不仅耳闻目睹,而且有亲身感受。获释以后,他修行德政,宽厚待民,励精图治,扩张封国疆土,国力日益强大,对殷商的统治逐渐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天下许多诸侯也有背叛纣王、拥护西伯的意思。可是商纣王却倚仗自己是天子,不愿费心考虑这些事情。有一次,西伯又指挥军队讨伐吞并了一个叫“黎”的小国,有人赶紧向商纣王报告。纣王却说:“我是天子,拥有整个天下,这难道不是从上天接受的大命吗?一个西岐侯能把我怎么样!”他照旧沉湎于酒色,一味享乐。西伯积蓄国力,求贤若渴,得到了姜太公吕望做太师,于是,他立下宏愿,一定要推翻商纣王。可是,正在他的事业一天天进展,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就可以起兵举事的时候,他却去世了。有生之年,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西伯昌去世时,一定是满怀无尽的遗憾,对他的儿子姬发也寄托了莫大的希望的。太子姬发即位为岐周诸侯以后,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来实现这个宏愿了。西伯去世不久,武王就准备统帅愿意归附岐周的八百诸侯,进兵讨伐商纣王了。举事之前,武王照例让太史用龟甲和蓍(shī)草占卜一番。不料,蓍草显示的结果是“不顺”,龟甲显示的结果是“大凶”。对此,满朝文武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姜太公走上前来,一挥手把蓍草和龟甲全部拂到地上,说道:“枯骨死草,哪能知道什么吉凶!”于是武王不听占卜的结果,联合众诸侯,传令发兵。伐纣大军在进兵途中,遇上了坏天气,在急风暴雨当中,一个惊雷竟把武王的驾车人劈死了。武王的弟弟姬旦感叹说:“老天怎么不保佑我们周族呢?”太公望说道:“只要你秉德行事,去迎接考验,上天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于是继续挥师前进。为了伐纣,武王想先派人修建洛邑,作为临时都城,一时间修不好,又遇上的连日阴寒,大雪飘飘,下了十几天,平地积雪有一丈深。这天清晨,不知从那里来了五位穿大夫官服的人,乘着五辆马车,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侍从,来到武王门外,要求拜见武王。武王不想见客,太公望说道:“不行。外面的大雪有一丈深,而来人的车马在雪地上竟然没留一点痕迹,他们的来历恐怕不同寻常,还是应当见见。”可是,武王不知来的都是何方神圣,得先摸清他们的底细,心中有数,才好见面议事。于是太公望就吩咐人端了一盆热粥出去,献给车马上的人,并说道:“武王有公事,现在还不便出来。外面天寒地冻,先献上一盆热粥给各位暖暖身子,挡挡风寒。但不知献粥的尊卑次序应当从哪位开始?”两个骑马的侍从说道:“先献给南海海神,其次是东海神,再次是西海神,再次是北海神,再次是黄河神河伯,最后是我们雨师和风伯。”献粥的人按次序把粥分送完毕,立刻进去把经过禀报了太公望。姜太公马上就去报告武王说:“可以见客了。在来人中,乘车的五位是四海之神和黄河河神,骑马的两位是雨师和风神。南海之神名叫祝融,东海之神名叫句芒,北海之神名叫玄冥,西海之神名叫蓐收,河伯名叫冯夷;雨师名叫咏,风伯名叫姨。请大王命令接待官传旨,按次序传呼名字召见他们。”武王于是端坐在大殿上,让接待官到殿下门外,宣布引祝融进见。四海之神及黄河神听到接待官喊出了名字,都惊讶得面面相觑(qù),心中暗道:武王还没见到人,就连我们的名字和来历都一清二楚,真不愧是人间英主,不由得赞叹起来。祝融带领诸神上殿拜见,武王问道:“天气阴寒,各位远道而来,有什么见教?”四海及黄河之神纷纷答道:“上天要灭商兴周,我们前来接受命令,愿意督促雨师、风伯,让他们各奉其职,供您调遣。”大军来到孟津,开始乘船渡黄河。河面上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巨浪迎着船头打来,天空中阴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连人马都看不清。武王左手拿着一把金色的铜斧,右手挥动一根前头带白色牦牛尾的竹竿,瞪大眼睛,从容指挥。他说:“我担当天下重任,谁敢违抗我的意志!”此话一出,顿时狂风停了,巨浪也平息了。空中的白云映着月光,把水面照得如同白昼。八百诸侯的军队一面在武王指挥下乘船渡河,一面齐声歌唱。就在这时,一群形状如同丹鸟的大蜂飞来,落在武王的船头。于是武王就让人做了一面带鸟形图案的军旗。后来伐纣胜利,武王乘坐的这条船被命名为“蜂舟”。大军一路东进,来到邢丘时,忽然军中有盾牌断裂为三截,天又下起大雨,三天三夜,还不停止。武王有些担心,召姜太公来询问说:“看这样子,是不是纣王不可以讨伐?”姜太公回答说:“不是。盾牌断为三截,意思是人马应当分为三路;大雨三日不止,是要洗净我们的兵器,让我们尽情杀敌。”武王又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姜太公说:“没有别的办法。喜爱一个人,就连他房屋上的乌鸦都喜欢;憎恨一个人,就连他村子里的墙头都憎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义无反顾地杀尽一切敌人,一个都不要留下!”历经跋涉之后,伐纣大军汇集在朝歌城郊的牧野扎营。第二天黎明,武王在牧野誓师。八百诸侯的大军共汇集兵车四千辆,摆开阵势,杀气腾腾,准备展开一场血战。纣王闻报,也发兵七十万,前来迎击武王及众诸侯的军队。武王仍旧左手持黄铜斧,右手持白旄竿,指挥部下发起冲锋。这些将士多年来耳闻目睹或亲身遭受纣王的暴行,个个乐于效死,勇往直前。而纣王的兵士则左顾右盼,听到命令进军的鼓声仍然畏缩不前。当伐纣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来的时候,纣王的军队一下就土崩瓦解了,兵士们纷纷倒戈,把矛头指向了平日里残酷虐待他们的暴君。所以,这场声势浩大的战斗很快就分出了胜负。恶贯满盈的商纣王见自己的军队一触即溃,连忙掉转车头,逃进朝歌城中。他知道自己逃脱不了天下人的惩罚,就穿上缀满珍珠宝玉的衣服,登上鹿台,在台上点起一把火,自焚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挥各路诸侯大军冲进城中,来到纣王自焚的地方,亲自对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再下车上前,用宝剑击刺,然后用黄铜斧砍下纣王的头,悬挂在大白旗的旗杆上。接着,搜寻纣王平日的两个宠妃,她二人已经自缢而死。武王也射她们三箭,用剑击刺,然后用铁斧砍下头来,悬挂在小白旗的旗杆之上。关于纣王的死,还有些别的传说。一种是伐纣大军进城后,纣王在鹿台的松柏林中与他的两个宠妃一起上吊而死。另一种是在诸侯大军攻进城时,纣王且战且走,退到朝廷上,他左右的人都不肯帮助他,他便战死了,尸体被抛在宫门外,肝、肺等内脏被愤怒的百姓扒出来踩得稀巴烂。总之,纣王被武王率领的各路诸侯大军打败了,他死后,人头被砍下来挂在了高竿上。武王终于推翻了殷商的统治,实现了文王的遗愿,建立了周朝,他自己也成了周朝的第一位天子。周幽王宠褒姒丧命周幽王宠褒姒丧命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天子位传了十几代,就传到了周幽王。那时,权臣当道,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了。而且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据说在幽王做天子的第二年,发源于岐山的三条河流一带就发生了大地震,也有人说这三条河流都干枯了,连岐山也崩塌了。民间还出现了牛变成虎、羊变成狼的怪事。周幽王有个宠妃,名叫褒姒(sì)。这个褒姒的来历有些奇异,还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当年在夏朝快要衰亡的时候,有个叫“褒”的诸侯国中已经去世的国君变成了两条龙,来到夏王的朝廷上,说道:“我们是褒国两位先君的精灵。”它们还在朝廷上留下了一些带泡沫的黏液。这事来得怪异,夏王对这两条龙不知是该杀掉,还是该赶走,就让人占卜,可占卜的结果却是杀了和赶走都不吉利。夏王又占卜,看把龙所留下的黏液收藏起来是什么情况,结果是吉利。于是夏王让人陈列玉帛之类的物品,举行祭祀,用文书向两条龙报告了自己的打算。两条龙听了报告,忽然不见了,只留下了黏液和泡沫,这是龙的精气化成的。夏王就让人把这些东西收集到一个匣子里,保存在郊外举行求子祭祀的神庙里。夏朝灭亡以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商,商朝灭亡以后,就又传到了周朝,一直没有人敢打开它。到了周朝的第十位天子,也就是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末年,有人打开这个匣子来看,里面的黏液泡沫就流到了厅堂上,怎么弄也弄不干净。周厉王觉得这是不祥的妖异,就让一些宫女赤裸着身子对着黏液高呼乱叫,想用这种巫术消除灾难。这一呼叫,那些黏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后宫去了。后宫中有个奶牙还未退的小侍女,碰到了这只蜥蜴,到她成年以后就怀了孕。到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做天子时,这个侍女生下一个女婴。因为她没有丈夫却生了孩子,心中害怕,就把这个孩子抛弃了。在这之前,京城中有童谣流传:“山桑做弓,萁草箭袋,灭亡周朝,实为祸害。”这个童谣到处流传,最后竟然传到了宫中。周宣王听了以后,心中很不舒服,就派人到处打听,想查清灭周祸害的根源。这时,正好有一对夫妇,背着山桑木做的弓和萁草编的箭袋,在京城中沿街叫卖。宣王派出的人看到了,立即回宫报告,宣王命令他们把这对夫妇抓起来杀了,以绝后患。不知是有好心人不忍看到这对夫妇无辜受害,向他们透露了消息,还是宣王的人做事不慎,走漏了风声,反正这对夫妻预先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命。两个人在昏暗的夜色中,慌不择路,正跌跌撞撞地跑着,忽然听到有婴儿的哭声,寻声看去,正好发现了那个被抛弃的女婴。夫妇俩见孩子实在可怜,就抱了起来,急急忙忙逃到了褒国。捡来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起来,越长越漂亮。到了周幽王时候,褒国国君褒姁(xǔ)因事犯了王法,幽王要治他的罪,他便把自己国中这位漂亮女子献给幽王,借以赎罪。幽王接受了这个女子,觉得很合心意,就赦免了褒姁。因为这个女子是褒国进献来的,于是就称她为“褒姒”。褒姒被献到宫中的时候,周幽王的王后是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她生下了幽王的儿子宜臼,而且宜臼已经长大成人,被立为太子了。褒姒来到以后,受到幽王的宠爱,生下一个儿子叫伯服。幽王于是就废掉了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又废掉了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周幽王被褒姒所迷惑,出入总与她同乘一辆车子,与她形影不离,再也不把天下政事放在心上,不分时节地游猎,以迎合褒姒的心意。平时在宫中,也沉湎于酒色,而且要有歌舞陪伴,不分昼夜地享乐。褒姒不爱笑。幽王想让她笑,用尽了千方百计,她还是不笑。周朝时候,从天子京城到各诸侯国,设有许多发狼烟的烽火台和报警的大鼓。如果哪里发生外族紧急入侵,可以用烽火、狼烟和鼓声发出警报。一处的警报发出,各处的警报也会相继发出,消息会很快传遍天下。天子和诸侯派专人守望,听到或看到警报后会及时带兵到出事地点营救。这是关系天下命运的重要设施,历来的天子和诸侯都严加管理,不敢出错。可是,这些东西竟然成了幽王讨好褒姒的玩具。幽王想让褒姒笑,就下令在京城点起烽火,发起狼烟,或擂动大鼓,各路诸侯闻报后以为京城告急,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率领兵马,火速赶来保卫京师。可等他们心急如焚地赶来时,却发现什么事情也没有,只是幽王在与妃子逗乐。被戏耍了的感觉使他们顿时产生了满心的失望与愤怒。而在烽火台上观景的褒姒看到这种情景时,果然开怀大笑了。幽王见目的达到了,非常高兴。他想取悦于褒姒,就经常点烽火、发狼烟或擂大鼓,后来诸侯们知道他又在胡闹,不再相信他,当然也就不再率兵赶来了。朝廷中如果有谁敢提出劝谏批评,幽王就把他杀死,只有对褒姒他才言听计从。于是朝廷上下,人人都只说些阿谀奉承的话,百姓们都有背叛幽王的心思。周幽王的妻舅申侯因为申王后被废,早就心怀不满,现在幽王又任用奸臣,残害忠良,引起了天下人不满,于是他趁此机会,联合缯(zēng)国诸侯,再加上边远地方的西夷、犬戎等部族,一起进攻幽王。幽王连忙点起烽火,发起狼烟,急召诸侯之兵前来救驾,可是诸侯们没有一个人来。于是,申侯的军队就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俘虏了褒姒,把幽王朝廷的财宝抢劫一空,回到申国去了。后来,一些诸侯在申侯那里拥立申后的儿子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平王即位后,为逃避西部犬戎部族的进犯,把首都迁移到东方的洛邑。后人就把迁都前的周朝称为“西周”,把迁都后的周朝称为“东周”。从东周时起,就开始了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日益衰落,渐渐名存实亡了。